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肥胖大鼠抵抗素的基因表达及共轭亚油酸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过程中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共轭亚油酸(CLA)对其的影响,探讨抵抗素的作用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性受体γ(PPAR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CLA组(每100g饲料含CLA分别为0.75g、1.50g、3.00g),每组10只大鼠,观察CLA对肥胖大鼠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抵抗素和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分别为(11.11±2.73)mIU/L和(5.09±0.66)mmol/L,CLA可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低、中、高剂量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6.99±1.77)mIU/L,(7.36±1.48)mIU/L,(7.85±1.60)mIU/L,血糖水平分别为(4.28±0.72)mmol/L、(4.18±0.55)mmol/L、(4.06±0.63)mmol/L,且高脂组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PPARγmRNA的表达较基础组增强,CLA可增加肥胖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肥胖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较基础组增加,CLA可通过激活PPARγ上调抵抗素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共轭亚油酸 (CLA)对高脂高糖肥胖模型大鼠的干预后 ,观察大鼠体重 ,血脂、以及脂肪组织中的瘦素表达水平的变化 ,探讨CLA对肥胖大鼠影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 5 0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 5组 ,1组正常对照组 ,4组模型组 ,模型组高脂高糖饮食 1个月后 ,选出体重大于 2 30 g的大鼠 2 8只 ,在按体重水平随机分为 4组 :肥胖对照组和 3组共轭亚油酸干预组 :低 0 .4 ,中 0 . 8,高 1 6 g/ (kg·bw)。灌胃给予共轭亚油酸4周后 ,测定体重变化和血清中血脂水平 ,Western杂交观察大鼠脂肪组织中瘦素的表达。结果 与肥胖模型对照组相比 ,共轭亚油酸可明显减轻大鼠体重 ,降低大鼠血清甘油三脂水平 ,减少脂肪组织瘦素 (leptin)表达水平。 结论 共轭亚油酸能降低大鼠体重、血脂水平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表达的来影响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3.
共轭亚油酸对肿瘤细胞亚油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9,t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中亚油酸代谢途径的限速酶的影响。方法用200、100、50和25μmol/L浓度的c9,t11-CLA处理SGC-7901细胞24h,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检测c9,t11-CLA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9,t11-CLA对SGC-7901细胞中亚油酸代谢途径的Δ6-脱氢酶、△5-脱氢酶、环氧合酶(COX)-1、COX-2和5-脂氧合酶(5-LOX)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200、100、50和25μmol/L浓度时,c9,t11-CLA对SGC-7901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54.3%、20.5%、10.5%、2.93%;均可下调COX-2mRNA的表达,上调Δ6-脱氢酶、COX-1mRNA的表达,但对Δ5-脱氢酶和5-LOXmRNA表达的影响不显著。结论c9,t11-CLA可通过调节Δ6-脱氢酶和COX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说明c9,t11-CLA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的基因表达而改变类二十碳烷酸的形成,推测c9,t11-CLA影响肿瘤细胞中亚油酸代谢途径的限速酶是其发挥抗癌活性的另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共轭亚油酸组(每100g饲料含共轭亚油酸分别为075g、150g、300g),每组动物10只,观察共轭亚油酸对肥胖大鼠胰岛素、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脂联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性受体γ(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分别为(1111±273)μIU/ml,(509±066)mmol/L,075%、150%、300%剂量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699±177)μIU/ml,(736±148)μIU/ml,(785±160)μIU/ml,血糖水平分别为(428±072)mmol/L,(418±055)mmol/L,(406±063)mmol/L,且共轭亚油酸可增加肥胖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共轭亚油酸可通过激活PPARγ上调脂联素基因的表达,改善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解偶联蛋白2(Unconpling protein 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LA降低体重、体脂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 CLA组(每100g饲料含CLA分别为0.75,1.50,3.00g),每组动物10只,观察CLA对肥胖大鼠体重、体脂、血脂水平的影响,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UC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LA可降低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的体重和体脂含量,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并可增加肥胖大鼠脂肪组织UCP2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CLA可改善肥胖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增加UCP2基因的表达,发挥降低体重、体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共轭亚油酸(CLA)是天然存在的主要来自反刍动物肉与奶制品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CLA具有抗动脉硬化、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增加骨质密度、降低人和动物体脂肪、增加肌肉等生理功能[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CLA)与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脏及脂肪组织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方法选取喂饲普通饲料的青春期SD大鼠8只为空白对照组(C),高脂组建模7周选取32只肥胖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安静补CLA组(OCC)、运动组(OM)、运动结合CLA组(OMC)。动物跑台跑速为21~25 m/min,60 min/次;CLA灌胃1.6 g/kg,1次/日,5次/周,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麻醉动物,采集血液及组织,测血糖、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检测内脏脂肪组织RBP4 mRNA表达、肝脏组织RBP4蛋白表达及血浆RBP4浓度。结果干预后OM、OMC组体重、体重增长幅度和体脂百分比、血糖、内脏脂肪组织RBP4mRNA表达、肝脏组织RBP4蛋白表达、血浆RBP4浓度低于OC、OCC组(P<0.01)。OM、OMC组胰岛素敏感性高于OC、OCC组(P<0.01)。OMC组体重、体重增长幅度、胰岛素敏感性高于OM组,体脂百分比、血糖、RBP4表达低于O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运动与运动结合CLA显著降低青春期肥胖大鼠的体重、体重增长幅度、体脂百分比、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内脏脂肪组织RBP4的mRNA表达、肝脏组织RBP4蛋白表达、血浆RBP4水平,运动与运动结合CLA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补CLA。 相似文献
8.
共轭亚油酸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动脉粥样硬化(AS)老龄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先用高脂饲料喂养SD老龄大鼠,建立AS模型后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CLA,研究CLA对AS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CLA添加组均能改变实验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的含量,血脂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有显著性改变,对照组为1.15mmol/L,CLA添加组分别为0.97、0.91和0.92mmol/L,HDL-C/LDL-C的比值均有所降低;总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CLA添加组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对照组为46.15%,CLA添加组分别为42.33%、41.34%和39.07%,;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总CLA和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CLA添加组比对照组升高;M/P/S的比值CLA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MUFA和PUFA含量明显升高;n-3PUFA/n-6PUFA的比值,CLA添加组比对照组低。结论:CLA可以改善AS大鼠血脂和血浆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9.
L-肉碱对肥胖模型大鼠体重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L -肉碱 (L -Carntine)又称肉毒碱 ,或称维生素BT。它是 1种与机体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化合物 ,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脂肪酸的 β氧化 ,具体是作为载体以脂酰肉碱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运至膜内 ,将脂肪代谢为能量。外源性肉碱对机体脂肪代谢的影响报道不一 ,多数认为肉碱可增强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 ,促进脂肪氧化 ,降低体重和血脂水平〔1,2〕,但Askew〔3〕认为外源性的肉碱供给对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的氧化并无明显改变。本研究通过对肥胖模型大鼠摄入高脂饲料的同时 ,经口灌胃给予L -肉碱 ,观察L -肉碱对其体重增长及血脂等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主要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异构体对肥胖大鼠血脂不同粒径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以OLETF(Otsuka Long-Evans Tokushima fatty rats)肥胖大鼠为实验动物,对照组喂食AIN76合成饲料,CLA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以质量计)的9c,11t-CLA(9ct组)和1%(以质量计)的10t,12c-CLA(10tc组),喂食2w。以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采用HPLC方法按脂蛋白粒径大小,对血清脂蛋白进行细化分析,测定不同粒径中TC和TG浓度。结果 10t,12c-CLA使血清各脂蛋白中TG浓度均显著下降,总TG浓度降低了22.5%,血清小粒径LDL和大粒径HDL中TC浓度显著增加,总TC浓度增加了26.1%。而9c,11t-CLA使血清总TG增加了22.6%,对总TC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 10t,12c-CLA具有降低血清TG,升高血清HDL-c的效果,但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共轭亚油酸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肪酸转移蛋白、酰基CoA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LA抗糖尿病机制。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高脂+CLA组(每100g饲料含CLA分别为0.75、1.50、3.00g),每组动物10只,观察CLA对肥胖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血糖水平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脂肪酸转移蛋白(FATP)、酰基CoA合成酶(AC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性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大鼠血清FFA、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LA可降低肥胖大鼠血清FFA、胰岛素、血糖水平,并且可增加肥胖大鼠脂肪组织FATP、ACS、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CLA可通过激活PPARγ上调FATP、ACS基因的表达,改善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富含石榴酸(共轭亚麻酸异构体之一,含量达75.5%)的石榴籽油为材料,研究共轭亚麻酸在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代谢和整合状况。方法以含10μmol/L石榴酸处理HepG2 24h后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细胞中出现新的代谢产物,进一步通过GC-MS确认代谢产物为9顺,11反-共轭亚油酸(c9,t11-18:2),c9,t11-18:2,含量占总脂肪酸的2.78%,石榴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0.67%。结论石榴酸代谢产物酸能在体外细胞内整合,且整合到细胞内的石榴酸大部分进一步代谢成为c9,t11-18: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变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PCR-RFLP方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瘦素受体基因的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并测定单纯型肥胖儿童的血清中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按公式计算脂肪百分比(%fat)。结果有3种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其酶切片段分别为:A/A型:201bp,75bp;A/G型:201bp,173bp,75bp,28bp;G/G型:173bp,75bp,28bp。肥胖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前者瘦素受体基因的第20外显子3057位G→A突变频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A基因型的肥胖儿童其血清TG浓度、体重指数(BMI)、%fat均明显高于G/G基因型者(P<0.01),而血清HDL水平则低于后者(P<0.01),对于A/G型肥胖儿童来说,除其血清TG浓度高于G/G基因型者外(P<0.05),余各项指标均与另外两种基因型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组单纯型肥胖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基因多态性,且这种变化明显影响肥胖儿童的脂质代谢及体脂分布。监测瘦素受体基因的变化,对减少肥胖儿的发生及其他将罹患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强化乳对小鼠体脂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强化乳对小鼠体脂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4w龄的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分别在牛奶中添加0%、0.1%、0.5%、1.0%的CLA喂养小鼠4w后,测定体重、腹脂重、体脂含量、饲料利用率及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HDL)与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结果:小鼠的体增重、腹脂重、体脂含量及饲料利用率都随着乳中CLA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当添加0.5%时达到显著差异;在乳中添加CLA可以降低小鼠血浆中的TG与TC含量,提高HDL含量和LPL活性,降低动脉硬化指数(TC-HDL/HDL)。TC含量在添加0.5%CLA时最低,其它的血脂指标在添加1.0%CLA时效果最好。结论:共轭亚油酸强化乳有降低体脂和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对乳腺癌细胞系SKBR 3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共轭亚油酸(CLA)和亚油酸(LA)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探讨共轭亚油酸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SKBR 3,用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细胞生长曲线和MTT试验均表明,CLA对SKBR 3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细胞生长曲线显示,CLA各浓度组(200、100、50 μmol·L-1)作用5 d后抑制率分别为75.0%、57.9%、33.1%;LA各浓度组(200、100、50 μmol·L-1)作用5 d后抑制率分别为38.4%、25.4%、10.1%.电镜观察可见CLA可以引起细胞凋亡,而LA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200 μmol·L-1可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作用6 d后G1期为72.2%,并出现凋亡峰,而LA组及对照组G1期分别为为56.6%,50.6%.结论 CLA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抑制癌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抗乳腺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 研究共轭亚油酸 (CLA)两种主要异构体 (9,1 1 - CLA和 1 0 ,1 2 - CLA)对两种人乳腺癌细胞 (MCF- 7,MDA- MB- 2 31 )和大鼠扩散乳腺癌细胞 (F3 )活性的异同。方法 : 采用MTT方法研究两种主要 CLA异构体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给药方式下 ,抑制上述几种癌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 1 0 ,1 2 - CLA对所有的试验癌细胞均呈现较强的抑制活性 ,而 9,1 1 -CLA仅对 MCF- 7呈现抑制活性 ,对 MDA- MB- 2 31和 F3 基本无活性 ;1 0 ,1 2 - CLA对 F3 的抑制活性与处理时间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 ,加药后不更换培养液处理 72 h可使其抑制能力达到最大值 ;细胞周期研究显示 1 0 ,1 2 - CLA对 MCF- 7呈微弱的 G0 / G1期抑制 ,而对 F3 细胞周期则无影响。结论 : CLA的两种主要异构体在该实验条件下对上述三种癌细胞增殖抑制能力和作用机制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 1 0 ,1 2 - CLA活性明显强于 9,1 1 - CLA。 1 0 ,1 2 - CLA是通过其代谢物对 F3 的增殖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泌乳鼠肝脏脂类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泌乳昆明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亚油酸)和CLA组(1.5%共轭亚油酸),每组8只,从泌乳D日喂至D18,检测母鼠胰岛素耐受,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分析血液指标和肝脏脂类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CLA组泌乳鼠肝脏重量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泌乳鼠血液中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谷氨酰转肽酶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CLA组泌乳鼠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也显著升高,形成胰岛素抵抗。与对照组比,CLA组泌乳鼠肝脏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 0.05),而脂肪酸合成酶(FASN)、脂肪酸转位酶(CD36)、载脂蛋白B100(APOB100)及调控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饲料中加入1.5%CLA能够升高泌乳鼠血液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氨酰转肽酶和胰岛素含量,上调肝脏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mRNA的表达。[营养学报,2012,34(6):531-5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高脂饲料 +乙醇灌胃 ,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实验 4周后 ,取血清和肝匀浆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脏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发生了改变 ,其中血清和肝脏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分别升高 5 3.0 %和 6 9.3% (P <0 .0 5 ) ,含硫氨基酸的蛋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则下降超过 6 0 .0 %(P <0 .0 5 ) ,必需氨基酸下降也很明显 ,尤其精氨酸下降分别为 6 6 .4 %和 87.7% (P <0 .0 5 ) ,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氨基酸下降 >18% (P <0 .0 5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一些游离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在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