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煅石膏(PLP)作为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粘接成形剂和骨形成蛋白(BMP)的载体,制成三元复合人工骨.分别用HA—bBMP、HA—PLP和单纯HA植入狗下颌骨实验性骨缺损中,采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X线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评价该复合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能。术后1,2,4,8和16周观察发现,HA—bBMP—PLP复合人工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PLP可充当BMP缓慢释放系统载体.增强BMP骨诱导活性,和作为颗粒型HA的粘接成形剂.使复合人工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成形性,可达到准确的植入,植入后早期可有效防止HA颗粒移动。本研究证实.HA—bBMP—PLP三元复合人工骨不但可限制植入后HA颗粒的早期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增加新骨形成量.从形态和功能上大大提高了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载体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形成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在骨修复和骨再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单纯BMP在体内扩散太快,易被蛋白酶分解,且不能提供支架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可充当BMP的载体的生物材料.载体的作用是:1)典型的缓释系统,控制BMP的迅速扩散;2)由于骨形成仅发生于载体的表面,因此载体也是细胞分化的支持结构;3)影响BMP的成骨方式.为了使BMP的成骨作用发挥的更持久和稳定,近来一些学者研究载体的理化性质和几何结构对于BMP的影响,以探索载体在BMP诱导骨形成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1 载体引导血管化的几何结构影响BMP诱导骨形成的方式骨形成过程包括软骨成骨和膜内成骨,软骨成骨以软骨作为支架,最终被骨取代,膜内成骨不需要软骨,直接在间叶组织中发生骨化.传统的观点认为BMP诱导骨形成依赖软骨化顺序,最近一些学者发现,载体的结构和性质、植入部位以及BMP的来源和剂量均可影响BMP的骨形成方式,BMP与一些载体  相似文献   

3.
牛骨形成蛋白(bBMP)体内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参照中甲的从小牛骨基质中提取亍骨形成蛋白(bBMP),经SDS-PAGE电泳分析,bBMP含67、43、30、22、18笔14kD六种蛋白组分,保贸BMP生蛋白成份,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后的X线及组织学观察发现,所提取的bBMP具有较高的骨诱导活性,bBMP植入后14天即可见有新骨形成,21 有含骨髓的支状骨形成。采用bBMP具有较高的骨诱地活性,采用bBMP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MP存  相似文献   

4.
胶原与骨形成蛋白复合物在大鼠皮下的骨诱导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型胶原与rhBMP-2复合物在大鼠皮下骨诱导活性。方法 将150mg牛皮来源的Ⅰ型胶原与1mg的rhBMP-2相复合,冻干压成圆盘状,同时制备单纯胶原作为对照。将rhBMP-2/胶原,胶原及1mg的rhBMP-2植于大鼠背部皮下,于术后1、2及4周处死动物,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 rhBMP-2/胶原复合物在大鼠皮下术后1周可诱导骨形成:术后4周,已完全由骨所代替,较单纯BMP植入组成骨时间早且致密。结论 Ⅰ型胶原可作为rhBMP-2的良好载体。可增强rhBMP-2的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5.
载体对骨形成蛋白诱导成骨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成蛋白(BMP)具有很强的成骨能力,目前常将BMP与载体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然而载体本身亦会对BMP的生物学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载体对骨形成蛋白成骨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其与胶原,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载体复合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转导细胞形成了骨形成蛋白的控释系统,该缓释系统能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骨形成蛋白控释载体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其与胶原、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载体相复合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转导细胞形成了骨形成蛋白的控释系统,该缓释系统能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2诱导骨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组织的胚胎发育、维持、再生等过程是多种细胞成分、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调节因子包括生长因子、激素、胞质分裂素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等,它们在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着直接或间接调控作用。自1965年Urist首次发现脱矿骨基质具有诱导软骨和骨组织形成能力以来,人们对骨形成蛋白(BMP)进行了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骨形成蛋白-2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1 BMP结构和分布特点 1.1 BMP结构特点:BMP是Urist首先命名,并于1979年自鼠胫骨脱矿骨基质中成功分离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它能够在标准的噬齿动物测定系统(rodent assay system)中诱导体内异位骨的形成。 到目前为止,骨形成蛋白 (BMP)家族已有15  相似文献   

9.
10.
骨形成蛋白(BMP)具有很强的成骨能力,目前常将BMP与载体复合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然而载体本身亦会对BMP的生物学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载体对骨形成蛋白成骨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BMP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65年,Urist[1]将脱钙的骨基质(deminemlized bone matrix,DBM)种植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3周后在原来的肌肉组织中发现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表达骨形成蛋白2 (BMP-2)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观察其体内成骨作用,为牙周缺损修复基因疗法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脂质体载体将人BMP-2噬菌粒表达载体pBK-B2转染至 HPDLFs。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转染细胞内BMP-2蛋白的表达,并于无菌条件下将转染细胞注射于裸鼠股部肌肉内,21 d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内骨形成情况。结果 BMP-2基因转染后HPDLFs内有BMP- 2蛋白的表达。在注射BMP-2基因转染细胞的肌肉组织内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结论 BMP-2基因成功转入HP- DLFs中并得到有效表达,转染BMP-2基因的HPDLFs能够在体内诱导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加锻石膏复合植入矫正鞍鼻畸形15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严格可靠的基础研究及动物实验前提下,将HA—PLP复合材料选择性地应用于临床,病倒包括牙槽嵴高度保持.颧部骨性塌陷畸形矫正,上、下领骨囊肿摘除骨腔填塞及鞍鼻成形等。所有病例无异常反应.伤口无HA微粒移漏,X-ray显示HA—PLP复合材料成形固位效果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良好的固位作用,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是一种极有应用价值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此材料的应用还可降低医疗成本,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牛骨形成蛋白(bBMP)诱导成骨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尿素和盐酸胍从小牛骨基质中分离纯化出牛骨形成蛋白,将植入小鼠股部的肌肉内观察诱导成骨过程。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研究表明,bBMP诱导间充质细胞逐渐分化形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最终新骨形成。诱导成骨的时间和过程与以往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6.
BMP2诱导骨骼肌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在组织工程化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缺损,离临床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认为,主要问题是种子细胞在一定传代后发生衰老而不能继续增殖。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多集中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上,实际上机体骨髓中所含的基质干细胞数量非常有限^[1],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 major challenge for dental implantology is to consistently obtain appropriate bone augmentation before implant place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rhBMP‐2) associated with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BCP), and bovine bone mineral on vertical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 in rabbit calvarium. Methods: Four titanium cylinders were fixed to the calvarium of 22 rabbits. In group 1 (n = 10), three cylinders were randomly filled with one of the test materials, and one cylinder was filled with a blood clot (CL). In group 2 (n = 12), the cylind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same materials and CL but with the addition of rhBMP‐2. Bone labels were injected over the course of 13 weeks, and euthanasia was performed 14 weeks after surgery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mean volume and area of tissue growth was greater in group 2 (with rhBMP‐2) than in group 1 (without rhBMP‐2), irrespective of the material used (P <0.001). The mean volume of tissue growth in the CL cylinder was smaller than that observed with all other materials (P <0.001) in both groups. The mean area of regenerated bone in the CL cylinder was small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β‐TCP cylinder (P = 0.028). The histologic study revealed more lamellar bone in the rhBMP‐2 group, with a greater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of all the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tested. Conclusion: The use of rhBMP‐2/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 (ACS) combined with all of the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tested resulted in a greater amount of bone formation than that produced with the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alone or rhBMP‐2/(ACS) and CL using the rabbit calvarium GBR mode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