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目的 体外建立髁突软骨外植体无血清培养模型,为研究髁突软骨发育改建及各种因子对髁突软骨作用提供适宜手段。方法 体外解剖分离鼠胚髁突,行外植体培养,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髁突外植体在无血清和含血清体外培养系统中的生长和组织分化状况。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20天后,髁突软骨膜与软骨层保持紧密结合,尽管部分肥大层软骨排列紊乱,阿辛蓝及Ⅱ、X型胶原染色显示培养软骨组织能形成软骨基质。在含血清的对照组中,软骨组织分化层次过程紊乱,纤维层过度增生并与软骨分离,软骨基质减少,软骨部分降解。结论 此无血清培养髁突外植体模型中髁突软骨能正常发育,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与体内状态接近,此培养系统可用来体外研究髁突发育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对髁突生长、发育、生理改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反应,PAS染色观察新骨形成量。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髁突后份软骨组织增殖层和成熟层明显变薄,移行区可见破骨细胞增加,此区附近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实验第3天及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量有明显区别,第14天和第21天,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后份新骨形成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负荷改变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负荷改变,软骨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酶控制软骨基质的合成与分解.近年来,研究发现软骨下骨改变在骨关节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软骨下骨的硬化与骨关节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只是骨关节病发生的结果,因此骨关节病的治疗有必要兼顾两者,既要关注软骨,又要对软骨下骨退变早作预防.本文就负荷改变对颞下颌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形成蛋白控释载体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其与胶原、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载体相复合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转导细胞形成了骨形成蛋白的控释系统,该缓释系统能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骨及软骨的影响。方法4月龄雌性未孕小鼠30只,其中2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10只行假手术(A组)。4周后将双侧卵巢摘除20只随机分为B、C两组各10只,B组予安慰剂,C组皮下注射OPG 10 mg/kg,每周2次。治疗2个月后,测定各组动物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软骨层的厚度及软骨层内部各层细胞的数量等。结果B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组明显降低。C组髁状突的骨小梁面积、数量较A、B组明显增加,软骨层厚度增加、软骨层内部肥大细胞层较A、B组明显增厚。结论小鼠去卵巢后可成功建立髁状突骨质疏松模型;OPG对去卵巢小鼠髁状突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并可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促使软骨细胞向成骨过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 2(BMP- 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 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 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骨形成蛋白和载体材料复合人工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形成蛋白(BMP)与α-聚酯、钙磷陶瓷、无活性脱矿骨基质、胶原、胶原/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粘合剂或硫酸钙等载体材料组成的复合人工骨中,BMP与载体材料间有协同作用,弥补相互间的不足,BMP赋予载体材料以骨诱导活性,载体材料则充当BMP的缓释载体,并在骨缺损中发挥支架作用。现有的载体材料均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之处。BMP的生产工艺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种子细胞一直是骨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焦点.近年来,脂肪干细胞由于具有多种优点而逐渐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本文就脂肪干细胞的概述、体外分化能力和表面标志、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BMP2诱导骨骼肌成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在组织工程化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缺损,离临床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认为,主要问题是种子细胞在一定传代后发生衰老而不能继续增殖。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多集中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上,实际上机体骨髓中所含的基质干细胞数量非常有限^[1],  相似文献   

12.
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在成骨过程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从而了解骨形成的进程, 为正畸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 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并从新生的C57BL/6J小鼠头盖骨提 取初级成骨细胞,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Northern blot法及Real Time PCR(定量PCR)法对骨形成过程进行体内 体外形态学及ALP、OC表达的分析。结果 骨折后ALP和OC的表达逐渐增加,第10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体 外初级成骨细胞培养发现ALP和OC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至21 d时,两者仍维持在相当高的 水平。结论 ALP和OC在新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无止境的增加,其表达随成骨细胞的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加并随 成熟骨细胞的增多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成年动物或人体骨骼肌的肌细胞膜和基底膜之间含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的肌卫星细胞(musclesatellite cells,MSCs)。骨骼肌卫星细胞长期被认为是成肌前体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在骨骼肌的损伤、修复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1999年Jackson等报道利用Hoechst/FACS(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sorting,FACS)法从小鼠骨骼肌中分离到一群与肌卫星细胞明显不同的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作为激活物对大鼠胫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组用辛伐他汀与Bio-Oss骨粉复合物填入大鼠胫骨骨缺损模型,对照组骨缺损单纯填入Bio-Oss骨粉,空白组骨缺损部位不放入骨粉。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定性、定量分析,观测骨增量变化和骨缺损修复进程。结果空白组无法正常愈合;实验组在新骨生成和改建速度上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有促进新骨生成作用,加速了骨缺损修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16.
氟化钠,自然铜维生素C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8只兔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法观测复合药物(氟化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自然铜.葡萄糖酸钙)4周的成骨效果。对实验结果—动物不同程期胫骨的骨体积、骨密度、骨重量(简称BVDW-作者注);骨能生物力学及骨组织学的综合分析、评价、优选出本实验最佳的成骨药物配伍及用量,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结果发现:氟化钠能明显地促进成骨和增强骨骼;自然铜的成骨作用仅次于氟化钠,优选出的最佳药物及用量组合为氟化钠O.1mg/天,自然铜1ml/天,维生素C0.75ml/天。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 在12只成年大耳白兔的双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将rhBMP-2与胶原复合植入一侧下颌骨切开处,另一侧单纯植入胶原作对照。用自行研制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6 mm,在牵张结束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双侧牵张区新生骨痂行组织学、扫描电镜及Ca/P元素测定。结果 下颌延长后两侧牵张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应用rhBMP-2的一侧牵张骨痂中的新骨组织比对照侧多而成熟,钙化程度较高。结论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可能有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BMP在胎儿骨中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骨形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BMP—McAb),研究骨形成蛋白(BMP)在胎儿骨中的分布,并结合图像分析显微定量.观察BMP在胎儿骨和成人骨含量上的差别。结果显示:BMP在胎儿软骨膜、骨膜、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周围等部位有大量分布;胎儿骨BMP含量明显多于成人骨,说明BMP在胎儿骨的发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胚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简便、快速地获得了大量成活率高的人TMJ软骨细胞。在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原代培养软骨细胞进行了组化及免疫组化鉴定,相差显微镜、光镜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光镜观察,原代培养细胞呈多角形,单层排列,电镜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细胞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TMJ软骨细胞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甲苯胺蓝染色细胞质内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