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疱疹性咽峡炎为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发病率较高。多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破溃成溃疡而致咽痛加剧,患儿烦燥、哭闹,不能正常进食或仅进食少许流质。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干扰素α2b雾化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该病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喜炎平注射液是中药制剂,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及抗炎清热作用。我们在2007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7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抗体及心肌酶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兰  李堂  赵爱芹  赵剑锋  孙志翠 《吉林医学》2011,32(16):3204-3205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心肌酶谱检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的3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测。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存在并发症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人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恒河猴婴猴的感染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为人柯萨奇B2病毒恒河猴感染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法及技术支持,为后续开展其感染机制、病理生理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柯萨奇B2病毒经口腔感染方式感染3~4月龄的恒河猴婴猴,观察记录恒河猴临床症、体温;采集血液检测生理生化指标;血样和疱疹检测病毒;疱疹组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恒河猴感染后2~5 d出现手、足、口疱疹;动物出现精神沉郁、活动及饮食量减少的情况;体温呈现稽留热曲线图;疱疹液和血样中都可检测到柯萨奇B2病毒;血常规检测出现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粒细胞数量增加、嗜酸性细胞增加、嗜碱性细胞减少的情况。血液生化检测发现肝功、肾功、心肌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疱疹组织病理学显示恒河猴疱疹呈鳞状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局部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脓肿形成。结论人柯萨奇B2病毒感染婴猴后出现一系列较为特征的手足口疱疹、临床症状、生理生化、病毒血症等情况,表明经口腔感染方式恒河猴婴猴可以成功构建柯萨奇B2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建立的相关检测方法和技术是可行的,为后续建立开展恒河猴柯萨奇B2病毒感染模型、发病机制研究、药物及疫苗的评价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病因。重组α—2β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我科应用重组α—2β干扰素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60例为我科1997年1月  相似文献   

6.
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花 《北京医学》2001,23(1):52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病原为柯萨奇病毒,抗生素治疗无效,我们采用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32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及分组:观察对象为1995年9月~1998年11月在我院门诊留观的患儿。发病至留观时间均为1天左右。以下6项标准全部具备者为入选病例:①1~7岁小儿,夏秋季突然发热、咽痛、不敢吞咽,流涎。②咽充血,咽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数10个灰白色疱疹,直径1~3mm,周围有红晕,1~2天后破溃形成浅溃疡。③病变局限于咽峡部而不波及口腔前部,亦不发生于齿龈及颊粘膜。④局部淋巴结不肿大。⑤末稍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无异常淋巴细胞。⑥用ELISA法检测血清柯萨奇病毒A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所选病例按诊号分为两组,单号为观察组(32例),双号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5~7岁。两组患儿均有咽痛、咽疱疹。其他症状体征见表1。  相似文献   

7.
于淑芹  白凤芝  卜淑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58-3959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损伤,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8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玉敏  刘欣 《当代医学》2010,16(18):148-14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疱疹性咽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7%,对照组81.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淋巴细胞恢复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颊炎具有更好的抗病毒作用,且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16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儿发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为多。临床上以口腔黏膜溃疡及手、足、臀等处发生粟粒大小斑丘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本文对我镇2004年在防治手足口病中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8月所接收的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补充能量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参照组患者巴韦林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痰热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疱疹消失、症状消失以及退热时间。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4.3%,明显高于参照组77.3%;在疱疹消失、症状消失以及退热时间上,实验组要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使小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大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年龄多在1~7岁儿童.2009年1月~2010年8月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疱疹性咽峡炎系柯萨奇A级病毒引起,多见于幼儿,表现为突然发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壅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裂后形成小溃疡。病程长,病情严重者,121腔内密布疱疹,年长儿诉疼痛、头痛。患儿因疼痛进食、进水困难。自2002年1月7日我科用克毒清配合抗生素哌拉西林、中成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豆总甙(TotalSoyasaponinTS)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I)、柯萨奇Bs(CoxBs)病毒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体现出对病毒感染细胞很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TS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有密切关系。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对疱疹性口唇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8.8%和76.9%。本研究为应用TS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一种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5例,经过阿昔洛韦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妍 《吉林医学》2010,31(14):2126-2127
手足口病主要为柯萨奇A16和EV71两种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起病急,发热,121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相似文献   

16.
吕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12-112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病,主要由科萨奇A组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在夏秋季节高发,多见于1—7岁儿童。我采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疱疹性咽峡炎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县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我院自1 999~2 0 0 2年间采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 1 0例  相似文献   

18.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引起常见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目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呈增加趋势,甚至有称其为"隐形的手足口病".我们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艳霞  叶章宇  张亮 《吉林医学》2012,33(28):6126-6126
<正>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科常见病,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多见于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及悬  相似文献   

20.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流行快.小儿发病率高,多见于夏秋季。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涎、咽腔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疱疹,周围有红晕。感染严重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脑炎等多种并发症,故早期治疗甚为重要。近2年来我科应用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该病患儿,疗效显。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