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是中国的高发癌症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中国食管癌发病例数约占世界的53.8%,而且食管癌死亡率也是中国最高. 中国的食管癌发病有明显地区性,高发区集中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此外在湖北、新疆、西北等地也有一些散在的高发地区.高发地区的食管癌死亡率比低发地区高700倍.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中国都排在第四位,因此,防治食管痛的任务十分艰巨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在食管癌不同人群中的检出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u LZ  Su XL  Chen KN  Yang RJ  Xing HP  Cui JG  Ke Y 《癌症》2005,24(7):870-873
背景与目的中国河南省安阳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有研究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重要发病因素。本文研究HPV16型在中国北方不同地区食管癌患者中的感染率及其表达水平,以进一步明确HPV16与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HPV16E6探针做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检测河南省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的食管癌患者(43例)、北京肿瘤医院散发食管癌患者(43例)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食管癌患者(33例)的食管癌组织中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ISH检查结果显示安阳、北京、内蒙古3个地区食管癌患者HPV16感染率分别为81.4%(35/43)、69.8%(30/43)和63.6%(21/33);安阳食管癌患者HPV16感染水平明显高于北京(H=3.91,P<0.05)和内蒙古(H=4.22,P<0.05)的食管癌患者。安阳食管癌患者中HPV16表达呈阳性、强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和内蒙古食管癌患者(H=3.95,P<0.05)。结论HPV16在不同地区的食管癌患者中均有较高感染率。安阳食管癌高发区的患者感染HPV16的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2003~2007年中国食管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思维  张敏  李光琳 《中国肿瘤》2012,21(4):241-247
[目的]分析2003~2007年中国食管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利用2003~2007年中国32个肿瘤登记处的食管癌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及其变化,同时与世界184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03~2007年食管癌发病率为19.24/10万(男性25.85/10万,女性12.67/10万),中标率为10.17/10万,世标率为13.71/10万,在癌症发病构成中排列第6位。城市地区食管癌发病率为11.36/10万,农村地区为46.64/10万。同期食管癌死亡率为15.39/10万(男性20.71/10万,女性9.94/10万),中标率为7.71/10万,世标率为10.58/10万,在癌症死亡原因中列第4位。城市地区食管癌死亡率为9.09/10万,农村地区为36.95/10万。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同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别。2003~2007年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平稳下降趋势。中国食管癌男、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第一位。[结论]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相当高的水平。食管癌仍是需要我国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的化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占22.34%,仅次子胃癌.河南、江苏、山西和河北等省为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云南省最低。横贯中亚地区和沙特阿拉伯有一条食管癌高发带,中国、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的发病较多.(?)木(1981)报道4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指出乌拉圭、法国、波多黎各、马提尼克(在拉丁美洲)、香港和智利等的食管癌死亡率较高. 食管癌的治疗原则: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病变局限的下段和中段食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食管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食管癌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调查研究,调查分析了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多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少食新鲜蔬菜及肉蛋鱼、喜烫热饮食、食管癌家族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及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与食管癌发病密切相关,是河西走廊地区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未发现吸烟、常吃酸菜和进食快等因素与食管癌的发生存在联系。结论 经调查发现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当地特殊的生活环境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因素等方面。这些因素的作用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豫北地区食管癌病人家族遗传方面的差异,探讨遗传因素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400例食管癌病例,比较豫北地区食管癌遗传度与全国其他高发区遗传度的差异,以及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史的病人与无家族史的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的差异。结果:有食管癌家族史的病人较无家族史病人普遍发病年龄偏早,恶性程度偏高,预后相对较差。结论: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应列为高危人群,重点监测,定期检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该地区单卵双胞胎食管癌发生特征及食管癌患者家族史调查,加深对食管癌变中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影响的理解。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分析食管癌高发区30岁以上95对单卵双胞胎的疾病谱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以及食管鳞癌患者家族史。结果:体质量和身高资料完整的21对双胞胎中,12对BMI值一致(BMI值±1)(57%),男女之间无差异。95对双胞胎中,7人发生恶性肿瘤,包括3例食管癌,1例肝癌,2例胆囊癌和1例淋巴瘤。除1对双胞胎同时发生胆囊癌外,其余均为单发。食管癌家族史调查发现9对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阳性,3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在2323例食管癌患者中,林州居民共1172例,食管癌阳性家族史352例(30%);林州以外河南地区共351例,家族史阳性63例(18%);河南省以外800例中,家族史阳性共136例(17%),林州居民食管癌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林州地区食管癌家族聚集现象明显高于河南其他地区及河南以外地区,河南林州1/3的食管癌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可能仍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林州市饮用不同类型水地区食管癌发病、死亡情况及改水前后发病率的比较。[方法]根据林州市食管癌发病、死亡资料和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并抽取不同年代的村庄,分析改水前后(改水前与改水后5年)食管癌的发病情况。[结果]不同饮水类型食管癌发病率不同,为旱井水>山泉水>人工井>机井水>河水>统一供水(水库水)。改水后5年食管癌发病率较改水前下降幅度28.84%(P<0.01),而未改水组则下降16.08%(P>0.05)。[结论]旱井水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统一供水(水库水)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最低。改水后发病率下降明显。改水是预防食管癌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淮安地区2009年至2010年食管癌流行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食管癌高发区进行综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淮安市全人群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淮安地区2009年至2010年食管癌发病、病理、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等资料,分析淮安地区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规律、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淮安地区2009年至2010年食管癌粗发病率为72.48/10万,居淮安市恶性肿瘤第1位;男女性别比为1.65∶1;45岁以上发病率逐步升高。涟水县的发病率最高,为120.67/10万;清浦区的发病率最低,为29.76/10万。病变部位以食管胸中段最多,占61.01%;病理类型以鳞癌比例最高,占97.04%;病程以3~6个月者居多,占60.21%。接受手术治疗者比例为32.51%,接受放疗者为60.15%。随访1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49%,1年生存率为67.68%。结论 淮安地区食管癌呈持续高发,并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和家族遗传学分布特征,55~74岁是食管癌防治的关键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尚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客家人群食管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该人群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后的梅州地区客家人群122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同时期123例正常对照人群(正常对照组),对NQO1基因rs1800566、rs10517、rs1437135共3个位点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NQO1基因3个位点在梅州地区客家人群中均存在多态性的改变,但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性别、年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也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影响食管癌发生的多种因素研究显示,吸烟、饮酒、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喜热烫饮食以及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与食管癌发病呈正相关,其中,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可能是该地区人群发生食管癌的最危险因素。结论:NQO1基因rs1800566、rs10517和rs1437135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客家人群食管癌的易感性无关,而环境因素中饮酒、吸烟、常食腌制食品等可能是该地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扬中市食管癌流行及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扬中市食管癌流行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食管癌高发区进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扬中市1991年~1998年食管癌发病、病理、治疗及致病危险因素资料,按《中国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试行规范》的统计方法,分析扬中市食管癌高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结果]扬中市1991年~1998年食管癌标化发病率为82.84/10万,居扬中市恶性肿瘤第二位,男、女性别比为1.211,女性在35岁~64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于男性,并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结论]扬中市食管癌呈持续高发,且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食管癌和贲门癌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地区发病情况的了解。方法严格记录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1995--2004年)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记录,逐年分析就诊患者的人数、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治疗情况等。结果10年间该医院共收治各类恶性肿瘤1439例,其中食管癌和贲门癌共265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数的18%;1995--2004年每年确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变化。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尤以贲门癌更明显(男:女,6.3:1);高发年龄段为60~70岁之间;患者以农民居多,占93%,94%;住院例数占全部食管癌和贲门癌例数的16%,手术例数仅占8%。结论扶风县人民医院10年间每年收诊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人数无明显差异,食管癌和贲门癌是扶风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贲门癌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食管癌高危人群中进行早诊早治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行山区食管癌高危人群对食管癌的认知程度 ,探讨在该地区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在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 ,对太行山区 10 48个食管癌高危对象以食管癌认知问卷调查其对食管癌的认知及对早诊早治的倾向。结果 研究 4个村 40~ 6 9周岁共 16 75人 ,其食管癌筛查接受率为 5 7.6 %。92 .8%被调查者本来不知道食管癌早期阶段。 6 6 .5 %的参加筛查者自费亦愿参加食管癌筛查 ;如有适于镜下治疗的早期病变 ,96 .3%参加筛查者愿进行早期治疗。结论 太行山区食管癌高危人群对食管癌早期阶段认知程度尚低 ,但该地区的大部分高危人群愿意接受食管癌早诊早治 ,在该高发区开展食管癌二级预防具备社会心理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门玉  惠周光 《抗癌之窗》2013,(12):37-38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分布特点,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中高发。全世界近90%食管癌病例发生在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据研究资料估计,我国食管癌发病数约占全世界食管癌发病总数的70%,属于食管癌的高发区,其中河南林州市是世界上食管癌最高发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2016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2012—2016年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2012—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数据,按照城乡、性别及年龄别分层,计算食管癌的发病(死亡)粗率、标化率、累积率、年龄别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 2016年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食管癌新发病例1 311例,死亡病例791例。食管癌发病率19.06/10万,中标率13.32/10万,世标率13.66/10万,累积率(0~74岁)1.65%。食管癌死亡率13.71/10万,中标率9.33/10万,世标率9.55/10万,累积率(0~74岁)1.14%。从时间趋势上看,食管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平稳,略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42%和-0.46%,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及早期筛查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南通市2013—2020年食管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南通市肿瘤登记信息数据库食管癌登记数据,计算食管癌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食管癌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运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的空间分布模式及空间聚集情况。[结果] 2013—2020年南通市食管癌新发和死亡分别为23 644例和19 633例。食管癌粗发病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9.68/10万、14.96/10万和15.05/10万。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和世标率分别为32.95/10万、11.64 /10万和11.59 /10万。食管癌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平均每年分别下降9.83%、5.27%和10.04%,食管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平均每年分别下降2.61%、7.27%和7.44%,下降趋势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间相关分析及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显示南通西部地区如皋市和海安市为食管癌发病、死亡聚集高发地区;南部地区崇川区、开发区、海门区和启东市为发病和死亡低发聚集区。[结论]2013—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南通市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分布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ceptor,ERα)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地区31例食管癌患者及76例对照人群的外周血,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ERα基因PVUII和XbaI限制性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ERα基因PVUII位点和XbaI位点基因型在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携带XbaI位点的XX基因型患者较其它基因型患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更大,而PVUII位点等位基因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Pp>PP>pp。食管癌的发生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而与吸烟、性别无关。结论:陕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与ERα基因PVUII位点和XbaI位点基因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南充地区食管癌的发病趋势及病理特点。方法:对517例食管癌根治术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及光镜检查。结果:517例食管癌患者中,男性75.63%,平均年龄59.80岁。早期食管癌89例(17.21%),中晚期食管癌428例(82.79%);显微镜下见鳞形细胞癌478例(92.45%),其中高分化占57.53%。TNM分期Ⅱ期50.87%、Ⅲ期25.92%、Ⅳ期最少见(8.51%)。结论:南充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以中年男性居多,就诊时多为中晚期癌,组织形态以高分化鳞形细胞癌多见。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高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位于全球肿瘤发病的第八位 ,肿瘤死亡的第四位。全世界每年约有 48万 (1 996 )人发生食管癌 ,占总癌新发生病例的 4.6 %;死亡 45 .6万人 ,占总癌死亡病例的6 .4%。食管癌主要流行地区是不发达国家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 ,食管癌位居肿瘤死亡的第四位。世界年龄调整死亡率中国最高 ,男性 2 7.73 /1 0万 ,女性 1 3 .6 3 /1 0万 ,合计 2 0 .40 /1 0万。食管癌受累地区遍及大江南北十余个省市 ,覆盖人口近两亿 ,高发区人口大约为九千万 ,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研究表明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  相似文献   

20.
史冬梅  黄镜 《癌症进展》2009,7(2):146-152,145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更是高发地区之一,其预后很差,5年总的生存率低于20%。因目前对食管癌的预后因素尚不清楚,本文尝试从病理类型、TNM分期、治疗模式的选择、分子标记物和患者一般状况5个方面探讨食管癌的预后因素及其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