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作为不可切除HCC的一种治疗选择,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自1978年由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Yamada教授提出以来,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并显示出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Hepatocelular carcinoma (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Although surgical resection offers a better curative option than nonsurgical treatments, it is not an op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poor hepatic function or at an advanced stage when diagnosed.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is an alternative and effective nonsurgical treatment for HC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TACE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best therapeutic strategy.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28 patients with HCC received TACE at the PLA General Hospital, and the result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were analyzed. Fifty-one les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lesions was 14.7 cm. Twenty-eight lesions in 16 patients which showed variable signal intensity on T1- and T2 -weighted images and iso- or hypointensity 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e ( DWI) had no enhancement. Five lesions of 10 tumors in four patients had focal enhancement in the first MRI after TACE that displayed hyperintensity on DWI. Eight patients had been found with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when they received MRI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recurrent, residual and intrahepatic metastatic tumors enhanced rapidly at dynamic early phase scanning and demonstrated hyperintensity on T2 -weighted images.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ACE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21例(共30个病灶),采用SonoVue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结果①TACE术后超声造影检查对肿瘤内残存血供的检出率优于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②HCC患者行TACE术后的超声造影表现:栓塞完全的病灶在造影的各个时相均表现为"缺损区",检测到血流的16个病灶大致有3种形态学表现;③造影后,可明确提示肿块栓塞后无血供的实际范围、TACE术后有无门脉内癌栓形成以及肝内有无微小新灶形成。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TACE后评价疗效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动脉化疗栓塞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治疗尤其是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常常通过临床资料判定,现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定。本文就X线平片、数字减影、CT、超声、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判断动脉化疗栓塞后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恶性肿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肝内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因肝脏恶性肿瘤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302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胆道异常,观察术后肝内胆管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 6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1至3个月出现肝内胆管损伤,其中2例出现黄疸、高热等胆道梗阻、感染症状,采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仅有影像学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 肝内胆管损伤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少见的并发症,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是有症状的肝内胆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患者,对其TACE后出血改善情况、中远期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72.74±18.20)mmHg上升至(92.40±17.89)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术后3、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71%(18/21)、71.43%(15/21)、61.90%(13/21)、19.05%(4/21)。结论 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有效方法,患者预后受肝硬化程度、肝功能分级、肿瘤范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补充治疗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疾病进程和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全部73例HCC,临床分期均为中国分期Ⅱ期,并接受至少2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22例,于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补充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照组51例TACE后未予补充治疗,比较两组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期差异,并作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0个月(95%可信区间7.9,12.1)和6个月(95%可信区间4.7,7.3)。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7.30%、63.61%、48.12%,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无疾病进展率为76.51%、42.17%、24.82%,两组有显著差别(10g—rank检验,P〈O.05)。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个月(95%可信区间11,23)、12个月(95%可信区间10,14),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术后补充PEI能明显延长HCC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术前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 HCC的最佳选择。虽然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利用超声和甲胎蛋白 (AFP)对高危人群普查 ,小肝癌检出率有所提高 ,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不超过 30 % [1 ]。术后肝内复发率高达 6 0 %~75 %。大部分患者在诊断确立时 ,已丧失手术切除的机会。如何减少术后复发、使不能切除的肿瘤缩小后行二期切除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姑息疗法中 ,肝动脉化疗栓塞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HACE)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自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板探测器C臂CT在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DSA基础上接受C臂CT检查,观察C臂CT是否能提供更多影像信息及其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对C臂CT图像进行伪影分级评分并对其中28例患者C臂CT图像与近期MSCT图像比较,评价其图像质量;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与常规DSA比较,C臂CT为26例(26/38,68.42%)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9例(9/38,23.68%)最初通过常规DSA制定的介入治疗方案因而改变;C臂CT图像质量评分为2.68,稍差于MSCT。所有患者C臂CT图像均有不同程度伪影。在C臂CT图像质量、伪影等级评分、C臂CT是否提供额外影像信息及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影响方面,观察者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78、0.84、0.73及0.67)。结论平板探测器C臂CT可在常规DSA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有助于提高肝脏恶性肿瘤TACE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骨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伴有骨转移瘤的HCC患者15例,3例(20.0%)为多发性骨转移,12例(80.0%)为单发转移。TACE治疗骨转移瘤前后行影像学检查,以目测模拟法(VAS法)对局部疼痛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成功行局部骨转移灶TACE治疗,术中无并发症。15例患者术前VAS评分均在7分以上,术后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按VAS评分标准,1个月后随访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7例,轻度缓解5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80.0%,至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仍达58.3%。影像学评价的治疗有效率达86.7%。TACE后1个月5例患者AFP下降〉50%,8例下降〉30%,2例下降〉20%。术后3个月生存率为100%,6个月生存率为80%。结论TACE可有效控制肝细胞癌骨转移灶的局部生长、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中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对不同类型肝癌治疗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407例5种类型(小肝癌、结节型、块状型、多发性型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肝癌患者,患者Child-Pugh分级为A和B级,采用6种药物组合和3种碘化油剂量进行介入治疗。结果分别比较5种类型肝癌中6种药物组合的疗效,发现6组间疗效无差别(P<0.05);肿瘤内碘化油充填程度对效率的影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肝癌介入治疗中,采用不同药物组合以及不同剂量碘化油在疗效和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广泛应用于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中。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栓塞剂是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最近新型栓塞剂,如载药微球和Y-90放疗栓塞微球引入临床,显示了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同时分子靶向药物出现,与化疗栓塞联合使用,这种协同治疗效果也正在研究中。TACE治疗后的疗效评价十分重要,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如超声、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等,在治疗反应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功能成像手段,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PET等检查手段,日益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尿苷碘化油乳剂在巨大肝细胞癌(h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hHCC患者32例,经导管向肿瘤血管内注入氟尿苷碘化油乳剂,后续加用明胶海绵颗粒封闭肿瘤供血动脉。术后1个月行肝脏CT或MR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AFP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共接受TACE治疗98次,每例患者最多治疗6次,最少1次,平均3.1次。碘化油平均用量16 ml。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示,有效28例(87.50%),稳定3例(9.38%),进展1例(3.12%)。血清AFP值由术前(1235.26±76.18)μg/L下降至术后(429.31±21.67)μg/L(P〈0.05)。结论氟尿苷碘化油乳剂TACE治疗hHCC效果明确,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安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均行肝脏CT平扫、CT灌注成像及常规肝增强扫描并以三者作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手段。根据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肝动脉指数(HAI)。以再次肝动脉造影结合临床随访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试验与评价。结果TACE术后肝癌活性灶与非瘤区肝组织的BF,BV,MTT,HA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0)。CTP的诊断正确率=91.07%;灵敏度-95.74%;特异度=66.67%;阳性预测值=93.81%;阴性预测值=75.00%;阳性似然比=2.74;阴性似然比=0.13;Youden指数=57.82%。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活性灶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CTPI)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对91例中晚期PHC患者于TACE治疗前后行CTPI,对比DSA结果,观察TACE前后肿瘤与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评价TACE疗效。结果CTPI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TACE后肿瘤组织的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而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门静脉灌注量(PV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9例瘤灶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显示存在血流灌注,其残瘤组织的BF、BV、HAP、HPI、PS值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而MTT、PVP均低于正常肝组织(P均〈0.05)。结论CTPI能全面、直观、定量地反映TAcE前后PHC血流动力学变化,对TACE疗效作出客观、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MR软硬件系统的改善,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已成为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疾病的最优手段,而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检查结果。本文报告MRCA的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志愿者34名,男13名,女21名,年龄21~65岁,平均(41.8±16.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