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喘证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临床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可致喘脱。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喘证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阐述甚详,并独具见解,现详述于下。 1 虚喘多因肝肾虚历代论喘之病机,其虚者多责之于肺肾两脏,如《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中亦有“在肺为实,在肾为虚”之说。然张锡纯论喘之虚证,多重肝肾两脏。  相似文献   

2.
自《内经》以来,历代在对有关喘证病机、证治的认识过程中,促进了“肾主纳气”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肾主纳气”的形成发展脉络可分为4个阶段:(1)先秦秦汉时期——提出“喘出于肾”,并创用补肾法治喘;(2)宋金元时期——以 “肾虚不能收气归元”阐释喘证病机,并提出“肾纳气”说;(3)明清时期——确立喘证以肺实肾虚为纲的证治体系;(4)近代——阐发喘证肾虚冲气上逆之病机。“肾主纳气”理论的确立是历代医家治喘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六经角度探讨喘证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喘提供理论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解读伤寒论治喘条文,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因病机:1)邪犯太阳,肺失宣降而喘;2)阳明热盛,迫肺作喘;3)邪郁少阳,枢机不利作喘;4)少厥阳微,肾不纳气而喘.治法包括汗法、和法、清法、下法、补法.结论:《伤寒论》中所论喘证,多发生...  相似文献   

4.
喘证既往多从肺、肾立论,本文根据文献和临床体会,对心喘、肝喘、脾喘、肺喘、肾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分别作了论述,可为临床全面认识喘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试论喘证当从五脏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楷  周天寒 《陕西中医》1993,14(4):159-160
喘证既往多从肺、肾立论,本文根据文献和临床体会,对心喘、肝喘、脾喘、肺喘、肾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分别作了论述,呵为临床全面认识喘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喘即气喘、喘息。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喘证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对喘证也多有论述,主要病因乃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等,病机实证主要是肺气上逆,宣降失常,虚证主要为气无所主,肾失摄纳。实喘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1])。杨少山老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喘证方面有独到的经验。杨  相似文献   

7.
喘证有实喘与虚喘之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的治喘之要,与实喘相比,虚喘迁延反复,证治更为棘手。《临证指南医案·喘门》中共记载了喘证病案20例,其中虚喘占2/3,虚喘常发,且辨治复杂。叶氏从虚喘病因责之于肾入手,围绕肾之虚耗导致肾不纳气、肾不化水之主证,以扶正培本、温补摄纳为法度,方药加减运用灵活,层次轻重之间,展现了其独出机抒、治病求本的虚喘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喘证多是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肺弱所致,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严重时喘促持续不解,甚则发为喘脱[1]。现临床上治疗喘证多从实虚两端入手,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素问·咳论》中早就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实际上"喘不离于肺,亦不独于肺"。《难经》也指出"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将五脏与呼吸之间  相似文献   

9.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由"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所著,本书从实际出发,论病制方本于《黄帝内经》,用药援据《神农本草经》[1],有"第一可法之书"的美誉[2].书中论述丰富,涉及病种较多,本文仅就对内伤喘证的治法及用药展开论述,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 喘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喘证和内伤喘证,涉及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为中西医都颇为棘手的难治病,中医就有"名医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  相似文献   

10.
郑彩慧 《国医论坛》2011,26(4):44-45
对于喘证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较多,而张锡纯先生对喘证的阐述和运用颇具特色,甚为精辟。其治喘从肺肾、肝、脾胃、大气、上焦阳虚等多方面分析病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治喘多有创建,形成了一套完整、特色鲜明的喘证辨证论治体系,现就其治喘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述韩明向教授治疗喘证的临床经验。从中医整体观出发提出了"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原则,实喘病位多在肺,治当祛邪为主;虚喘病位在肺,多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肺脾气虚之喘证运用培土生金之法;肺肾两虚之喘证,在治肺肾的基础加温补肾阳、纳气平喘之药,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喘症是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搧动为主证的临床常见病之一。现临床一般多从肺肾论治:以邪气壅于肺为实喘,其病在肺:以精气内虚为虚喘,其病在肺肾。但观其临床疗效不著。纵观历代文献,古人治喘实有独到创新之见,现不揣冒昧,就喘证从郁论治的辨证思路和方法,谈一下个人体会。“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喘证也无例外,《医贯·喘论》曰:“诸喘皆属于上,又谓诸逆冲上。”华佗云:“肺气盛则喘。”究其肺气逆冲,肺气盛之原因,多与郁有关。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自郁。凡情志内伤,肝气郁滞,郁可以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使肺气当升不升,当降不  相似文献   

13.
傅青主与陈士铎对喘证皆认识深刻。将《傅青主男科·喘证门》和《辨证录·喘门》中涉及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和用药部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二者对喘证的辨治。傅青主与陈士铎细化喘证的虚实之辨,从肾水与肾火分析正虚之本,认为喘证多为虚实夹杂,临床亦善用攻补兼施剂;重视五行生克和脏腑理论,从金水与金木关系论述嗽喘与郁喘;并对兼症细察辨别,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在治疗时善用多种治气法,提出虚喘应重用人参等独特用药思路。傅青主与陈士铎丰富了中医学对于喘证的辨治,为后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全利 《河南中医》2014,(7):1232-1233
邹澍在治疗喘证时,重视分析喘证的病因,认为喘证的病位在肺,与肾有重要的关系,痛机多为气逆。其治疗喘证强调治本,提出杏仁可治疗气入血络之喘。  相似文献   

16.
喘证以喘促气短、气息迫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阶段的主症时,中医称之为喘证。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喘证多以呼多吸少为特点。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只有肺肾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名医张聿青,讳乃修,其父为无锡名医。张氏幼承家学,以仲景之书为宗,旁涉刘张李朱及薛叶诸家之说,论病处方,不株守一家之言。其医疗经验,汇集于“张聿青医案”一书中。笔者于研读之余,深感其对喘证的治疗,颇多创新,特作如下探讨。喘之证治,仲景述之甚详,对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或痰饮致喘者,尤多阐述。张氏师法仲景,认为可因“寒入肺腧,稍涉感寒,则外寒与伏寒相触,遂致咆哮咳嗽频发”(卷五·喘·顾童案)。也可因“先感风寒,既饮火酒,寒热互阻于肺,痰饮因而上升致肺气不能下于肾,气喘痰鸣”(卷五·喘·候右案)。还可因脾肾不足“水谷之  相似文献   

18.
陈麒  丰纪明 《四川中医》2007,25(1):31-31
张锡纯认为外感、内伤皆是喘证病因,本文总结了张氏从肺、肾、肝、脾、大气下陷五个方面辨治喘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四子平喘汤治疗喘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莉  马晶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990-1990
目的观察四子平喘汤治疗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四子平喘汤治疗肺实肾虚之喘证55例,并与对照组30例(服用桂龙咳喘宁胶囊)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在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及体征(肺部啰音)的缓解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四子平喘汤治疗肺实肾虚之喘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朱丹溪谓二"虚喘由肾虚"。朱氏以降,"虚喘治肾"一说几成定局,然温习文献、证诸临床,"虚喘治肾宜兼治肺"(方仁渊语),方臻完善。兹探讨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从发病机制而言,肺为主气之脏,肾为气之根。肺肾经脉相连,肺气以下降为顺,肾气以摄纳为和,共同维护正常的呼吸功能。病邪犯肺,肺气闭郁,清肃失司,发为实喘,解除外邪,则喘息自平。若延误失治,致病邪羁留,久咳久喘,穷必及肾。肾虚摄纳无权,令肺金之气不下行而转上逆,遂成喘证,正如《医贯》所说:""真气耗损,喘出于肾气上奔"。自主水,主命门火,命门火表,水失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