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牵张种植体的穿龈植入术眼英演/GagglA…∥JOralMaxillofacSurg.-2002熏60.-793-796牵张种植体广泛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牵张治疗中,其主要优点是牵张器和种植体同期植入、创伤小和美观等。常规的牵张种植体植入方式是通过牙槽嵴切口完成的,主要缺点是牙龈瘢痕影响美观,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作者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植入方法即穿龈植入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牵张治疗中,用穿龈法植入牵张种植体,观察其疗效,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选取12例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女4,男8)。其中下颌骨种植8例,上颌骨种植4例,具体步骤如下:①…  相似文献   

2.
牙槽骨高度不足常影响种植体的植入。牵张成骨增高牙槽骨与传统的牙槽骨增高术相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无需植骨、骨周围软组织同时得到牵张、新骨吸收少等优点,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种植前的牙槽骨增高。目前临床应用的牙槽骨牵张器,无论是骨外型还是骨内型,都是单方向的直线型牵张器,牵张后的牙槽骨容易发生轴向移位。笔者就牵张成骨在牙槽嵴增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在种植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下颌前部牙槽骨垂直高度不足,并进行种植义齿治疗下前牙缺失。方法应用国产骨牵张器对3例外伤后多个前牙缺失伴有严重骨缺损、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进行下颌前部垂直牵张成骨,牵引增高下颌骨至理想的高度并固定2个月后,去除骨牵张器,同期植入牙种植体,术后3个月完成种植修复。结果3例患者骨牵张手术伤口愈合良好,牵引顺利,平均牵引增高下颌骨8.2 mm。X线检查牵引骨块生长良好,无明显骨吸收。二期手术时未见明显感染,固定骨和牵引骨之间的间隙内充满了新生骨,牵引骨块稳固。共植入骨内种植体14颗,3个月后完成种植二期手术和种植修复。1年后复查,种植体稳固,咬合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牵张成骨技术是治疗下颌骨前部严重骨缺损牙槽骨高度明显不足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为牙种植术提供足够的骨量。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下颌前牙区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并在动物实验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成年杂种犬6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直径3.75 mm,长5 mm。螺纹状钛种植体,直径3.75 mm,长度10 mm。先拔除犬的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牙槽嵴萎缩模型。3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行骨切开术,植入两个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2月后拆除牵张器,植入两枚螺纹钛种植体。3月后处死动物,取带种植体标本进行临床检查、放射学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组织相容性良好,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0.50)mm。植入后3月检查发现种植体和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骨结合。结论:自行研制的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为该器材的国产化和推广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冻干骨粉、羟基磷灰石、可吸收骨诱导膜等植骨材料,和磁固位附着种植体处理牙种植术中牙槽骨骨量不足。通过对临床2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13例使用植骨材料,诱导骨组织再生,增加了牙槽骨宽度和高度,种植体植入后稳定,均健康存在。14例患者采用磁性固位附着种植体,制作全口覆盖义齿。种植体生长良好,义齿的支持,固体,咀嚼功能恢复较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种植义齿是近年来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其功能和美观与天然牙最接近。对于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较薄,牙缺失容易导致水平向骨量不足,将会影响种植体植入位置、初期稳定性、美学效果等关键因素[1],因此牙槽骨缺损的再生及重建修复是口腔种植的关键点[2],目前有多种方法进行水平骨增量,包括自体骨块状移植(onlay植骨)[3],骨劈开,水平牙槽骨牵张术,异种骨移植,单独或与移植材料组合的引导骨再生,但目前对美学区的理想水平骨增量方法尚未达成共识[4]。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上前牙单牙缺失伴牙槽骨萎缩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植入16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结果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观察7~26个月,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种植体丧失。结论 对上颌前牙区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应用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术行种植体植入,可改善牙槽骨质,保存骨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20例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28枚。术后6-9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28枚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6-36个月,种植体稳定。X线检查植骨改建成新骨并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结合。结论 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经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Endopore种植体,近期成功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充足的牙槽骨宽高度和骨质量是种植体植入的前提条件。但拔牙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和吸收极易造成骨量和骨质减少,影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保存技术有利于拔牙后牙槽骨的愈合,减少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本文将对近年来牙槽嵴保存的方法、疗效及后期种植体植入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同期种植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2009年福州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牙区牙缺失伴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种植患者28例,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填入骨粉,行骨引导再生术后同期植入40颗种植体,术后4~6个月内完成上部修复。术后1年,通过临床检查、全景片等观察效果。结果术前、后牙槽骨平均宽度分别为(3.2±0.89)mm、(6.5±0.75)mm,平均增加了(3.3±0.34)mm。术后牙槽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2.47,P<0.05)。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的1颗牙种植失败,种植近期成功率达97.5%。结论对前牙区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和骨引导再生术行同期种植体植入,可增加骨量,获得种植体的同期植入,减少患者痛苦,改善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 评价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技术在改善种植区域骨量中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19例因肿瘤切除术或外伤等原因造成重度牙槽突垂直向骨缺损(缺损均大于10mm)患者接受了垂直骨牵引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岁。常规行术前、术后及牵引前、后X线检查记录及取牵引器时直接测量牵引高度。安放牵引器7d后开始牵引,每日牵引1mm至设计高度。保留牵引器2-3个月,局麻下拆除牵引器,植入种植体。结果 19例中11例已完成种植上部结构修复,已植入种植体尚未完成上部修复6例,共植入种植体65枚。19例在牵引成骨后均形成理想新骨,平均新生骨的高度13mm。牵引区意外骨折2例,牵引区感染1例,植入种植体后感染1例。结论 牙槽骨垂直牵引术是解决重度骨量不足的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牙齿缺失伴随着牙槽骨吸收或缺损,导致骨量和软组织量不足。种植治疗除恢复缺失牙的咀嚼功能外,还需恢复牙弓的轮廓和外形,引导骨再生术是骨增量的常用手段。异种颗粒状骨替代材料因其降解时间长、免疫反应低等优点,在临床水平骨增量领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便、成骨活性低等问题。血浆基质能有效提高口腔组织再生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血浆基质在水平骨增量中的主要应用形式(固态血浆基质膜、血浆基质骨块),并根据临床常用的骨增量决策方案,即是否能够在理想位置植入种植体以及植入后是否存在骨开裂对水平骨缺损进行重新分类,其中Ⅰ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可供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且种植体周围无骨开裂,但牙槽骨轮廓比非缺牙区凹陷的情况;Ⅱ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根据未来修复体位置确定的种植位点植入理想尺寸种植体后,种植体三侧均有骨,但颊侧骨壁存在骨开裂(骨开裂长度小于种植体长度的50%)的情况;Ⅲ类水平骨缺损为缺牙位点骨量不足以在理想位置植入理想尺寸的种植体,需要先行植骨恢复骨量以利于种植体植入的情况。本文随后对血浆基质在不同水平骨缺损类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颌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牙种植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保证植入区有足够的牙槽骨。种植修复通常要求受植区的骨量高度不低于10mm,厚度不少于5mm。然而由于天然牙拔除后,剩余牙槽峭的宽度在1年内将减少约25%,且此过程持续进行,最终可导致50%的牙槽骨丧失。因此,临床上40%-60%的病例均存在骨量不足的问题,使种植体的植入与上部结构的修复均非常困难。目前针对颌骨骨量不足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新技术:1)短种植体;2)颌骨植骨种植;3)引导骨组织再生术;4)上颌窦提升术;5)牙槽骨牵引成骨术;6)颧骨种植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牙种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31颗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用人工骨粉植入及胶原生物膜覆盖.随访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种植牙形态及功能良好,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吸收.种植牙100%成功.结论:对牙槽骨骨量不足患者,同期行GBR和种植体植入术后,可以重建缺损的骨组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根形骨块移植治疗上颌骨前部骨量不足的效果。方法:通过对7例患者前牙区的26个牙位进行根形植骨术,重建牙槽骨的形态后植入种植体,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0个月。结果:重建的牙槽骨唇侧丰满,骨面根形逼真,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唇侧牙龈无退缩。结论:根形植骨术是治疗上颌多颗前牙缺失伴水平向骨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CBCT及临床检查的方法评价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BCT检查术前牙槽骨的形态和骨量,唇舌向牙槽骨厚度介于2.5-4mm的病例适用这种技术。方法如下:使用1.0mm细钻针作为引导钻沿种植体拟植入方向钻入所需深度,然后使用骨劈开器沿钻孔方向劈开牙槽嵴,使用BICON手用扩孔器械逐级备洞,并挤压劈开的唇侧骨板,收集自体骨骨屑,同时撑开牙槽骨增加宽度,植入种植体。在骨质缺损区暴露的种植体表面和较薄的唇侧骨板表面先铺放获得的自体骨屑,然后再铺放人工骨粉,最后以胶原膜覆盖植骨区。6个月后,CBCT复查,完成修复。随访2年。结果:40例患者接受了这种骨增量技术治疗,共植入5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平均增加牙槽骨宽度3.5mm。讨论:牙缺失后常常造成骨量不足,单一技术的运用不能获得良好的骨增量效果。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微创骨增量技术,获得了肯定的临床效果。结论:骨劈开、骨挤压联合GBR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骨增量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使用骨挤压器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XIVE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37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因牙槽骨高度不足,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骨,同期植入XIVE种植体42枚。术后4-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全部种植体植入后伤口一期愈合,无上颌窦炎发生,义齿修复后行使咀嚼功能12~36个月,41枚种植体稳定,1枚种植体二期手术时松动拔除。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对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者可以使用,经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XIVE种植体,短期观察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支抗种植体在上颌前牵引中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种植体支抗直接牵张上颌骨骨缝成骨技术探索颅颌面骨发育不足治疗新方法,观察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支抗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方法:实验选用猕猴4只,分为A(4岁)、B(4岁)、c(6岁)、D(8岁)。采用自行研制的前牵引支抗种植体行种植体植入术。位于前鼻嵴下方及颧牙槽嵴上各植入两枚种植体。以种植体为支抗进行牵张延长面中三分之一。牵张后4、6、8、12周分别取材。采用四环素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方法对上颌前牵引种植体支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牵引过程中稳定,组织学发现上颌前牵引支抗种植体周围有明显新骨形成,骨沉积存在于受到拉应力的一方;胶原纤维与应力方向一致。结论:种植体支抗在牵张过程中也能达到骨结合,成骨主要发生在受到拉应力的一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牙槽嵴扩张技术在上颌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9例牙槽嵴骨量不足的上颌牙种植采用骨扩张器Condenser进行牙槽嵴扩张。根椐不同的缺牙位置,植入与天然牙根直径相当的种植体,以满足患者功能与美学的需要。结果 在49例患者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缺牙区,植入了86枚种植体。术前患者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平均为3~5·1 mm,术后牙槽嵴宽度平均增加3·3~5·4 mm;术前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平均为6~ 10 mm,术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2~7 mm;种植体均获得初始稳定性;术后6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进行2期修复。结论 ERE技术适用于上颌牙槽骨扩张,可达到功能与美学的要求,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