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袁峰  罗劲松 《中外医疗》2008,27(36):13-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以及根除后血氨的变化.方法 89例肝硬化高血氨患者分为Hp阳性组58例,阴性组31例.2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mg,tid,一般治疗5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2组,A组2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酉林1.0g,替硝唑1.0g;B组29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A、B2组药物用法均为po,bid, 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 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103.4±9.1)μmol·L-1 ,明显高于Hp阴性B组血氨浓度(80.6±9.7)μmol·L-1 (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55.6±18.9) mmol·L-1,Hp阳性B组治疗后血氨(103.8±15.4) mmol·L-1,A、B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1).结论 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高鲁宁 《中原医刊》2004,31(16):2-3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高氨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素酶快速试验 (RUT)、14 C-尿素呼气试验 ( 14 C -UBT)和血清Hp抗体测定 ,对 46例肝硬化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氨测定 ,Hp阳性者给予根除治疗后复查血氨 ,比较根除前后血氨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达 65 2 % ,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下降 ,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血氨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伴Hp感染时可引起高氨血症 ,根除Hp有助于防止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3.
王皓  王果  祝斌 《海南医学》2005,16(9):89-9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硬化高氨血症的作用,以及根除Hp治疗后降低血氨的效果。方法 确诊为高氨血症的70例肝硬化患者行胃粘膜活检病理和屺呼气试验检查,Hp阳性46例,Hp阴性组24例。所有肝硬化患者给予限制食物蛋白、药物降氨治疗,同时对Hp阳性者行三联根除治疗2周。方法洛塞克20mg每日1次,阿莫西林1.og,每日2次,瑞贝克40mg,每日2次。在降氨及Hp根除后复查血氨。对同期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组(非肝硬化组)25例对照。结果 Hp阳性的肝硬化血氨浓度高于Hp阴性组,P〈0.05;也明显高于Hp阳性的溃疡组,P〈0.01。治疗后肝硬化Hp阳性组的血氨明显下降,P〈0.01。而Hp阴性组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溃疡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李宝祥  焦俊风 《医学综述》2007,13(23):1881-188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H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8例HP阴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83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氨。阳性组病例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HP,根除HP后复查血氨。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阴性组血氨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阳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阴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氨浓度升高密切相关,易并发肝性脑病,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有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根除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肝硬化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对比,HP阳性组明显比HP阴性组增高,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血氨浓度与HP阴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治疗后仍呈阳性,血氨浓度明显高于转阴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患者与HP阴性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常规降氨治疗下,还要给予根除HP降氨治疗,以此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将217 例肝硬化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气郁结、水湿内阻、湿热蕴结、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6个证型.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分别测定血氨水平及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下血氨水平的差异.[结果] (1)217例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率为 40.1%;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肝功能分级Hp感染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2) 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型>水湿内阻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气郁结型>肝肾阴虚型;(3) Hp 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血氨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Hp 阳性组不同中医证型中,瘀血阻络型血氨水平显著性高于其他各型 (P<0.05),其他5型之间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4)肝功能A级与B级、A级与C级之间血氨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B 级与C级血氨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Hp 感染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硬化患者感染Hp后血氨水平会明显升高,各证型中瘀血阻络型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肝功能越差,血氨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及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7月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B超、CT及胃镜检查等确诊的肝硬化住院患者96例,其中A级33例、B级32例、C级31例.根据HP检查结果分为两组,HP阳性组46例;HP阴性组50例.选择同期HP检测阳件的普通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HP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HP根治方案(奥美拉唑20mg或果胶秘240mg+阿莫西林1.0g或甲硝唑0.4g+克拉霉素0.5g,每天2次×7d).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均给予低蚩白饮食[0.8~1.0g/(kg·d)],口服乳果糖10~20mL,3次/d,同时给予一般性保肝治疗.不用任何降血氨药物.结果 ①三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的比较:治疗前HP阳性组血氨浓度比HP阴性组明显增高,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P阳性组仍阳性者血氨浓度显著高于转阴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转阴者及HP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氨浓度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HP阳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血氨浓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使肝功能异常的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对肝功能正常者血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肝硬化高氨血症并Hp感染阳性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结果 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9.4%(27/34)和85.3%(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三联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下降显著(t分别为4.02、5.11,P均〈0.01);序贯根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相比,血氨浓度亦下降显著(t=4.68、5.83,P均〈0.01),但两组间血氨浓度同步下降的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20例HP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9例HP阴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对11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及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HP阳性、19例HP阴性组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8.37μmol/L、119.6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9例根除,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31、25μmol/L、81.6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病例,初次及复查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9.14μmol/L、125.79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影响不大,但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比未进行治疗的病例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吴钢  姜琦 《吉林医学》2012,33(36):78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后发生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相互关系。方法:抽取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Hp检测结果、血氨水平、数字连接试验(NCT)结果、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以及HE临床表现。经检测Hp为阳性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加克拉霉素片加阿莫西林胶囊,1周后实施胃镜复查,给予Hp快速尿素酶试验、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和血氨水平。结果:Hp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水平及HE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中治疗组实施Hp根除治疗,血氨水平下降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感染能够使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氨水平升高,实施Hp根除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根治后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用13C-呼气实验方法,选择5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中3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检测根治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27例胃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血氨明显升高(P<0.01),根治后血氨降低(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根治后能降低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浓度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对420例慢性乙肝病人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用谷氨酸脱氢酶两点法测定病人的血氨浓度,同时对随机选取的70例Hp阳性乙肝患者进行抗Hp治疗.结果血氨浓度重度肝炎组[(87.0±14.7)μmol/L]高于轻度[(59.0±18.9)μmol/L]和中度[(62.0±20.1)μmol/L]肝炎组(均P<0.05).血氨浓度轻度、中度、重度肝炎组病人中Hp感染者[(56.0±14.7)μmol/L、(58.0±17.9)μmol/L、(87.0±14.7)μmol/L]与非感染者[(55.0±14.7)μmo1/L、(60.0±15.5)μmol/L、(86.0±20.1)μmol/L]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伴Hp感染的乙肝病人抗Hp治疗前血氨浓度[(59.0±15.4)μmol/L]与治疗后血氨浓度[(64.0±21.5)μmol/L]的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氨浓度与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而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状况,及根除FD海员阳性Hp后对改善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FD症状表现海员与健康海员体检自愿者各200例.进行^13C一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分析两组问的差异。将FD海员合并Hp感染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门诊随访1年,评估两组FD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根除Hp后症状积分改善率达58.2%,显著高于对照组(29-3%,P〈0.01)。结论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无明显差异性,海员Hp阳性的FD患者根除Hn后痱状有明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inflammatory dugys,NSAIDs)消化性溃疡(PU)转归的影响.方法 400例确诊NSAIDs消化性溃疡和感染Hp患者按配对分组法分为根除Hp感染组(根除组)200例、单纯抑酸治疗组(抑酸组)200例.患者在研究治疗期间暂停服用NSAIDs.根除组予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20m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羟氨苄阿莫西林1.0g,2次/d,共1周.第二至第八周予洛赛克20mg/d.抑酸组予洛赛克20mg/d共8周.二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24个月进行胃镜和Hp复查,对比其溃疡的愈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根除组Hp的根除率为98%,二组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比88.0%,P>0.05),2年内溃疡复发率:抑酸组明显低于根除组(26.5%比12.0%,P<0.05);胃溃疡(GU)并出血发生率:抑酸组明显低于根除组(28.1%比15.5%,P<0.05);十二指肠溃疡(DU)并出血发生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7%比9.5%,P>0.05).结论 Hp和NSAIDs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二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二者间无相加或协同作用.Hp感染并不影响NSAIDs性溃疡的愈合,并且可能降低其近期的复发率.Hp感染与NSAIDs胃溃疡引起出血呈明显反比关系,而与十二指肠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残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5例Hp阳性的残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左氧氟沙星200 mg/次,均为2次/d,连服7 d。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次,阿莫西林1 000 mg/次,甲硝唑400 mg/次,均为2次/d,连服7 d。治疗前及停药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清除率,并通过胃镜检查比较残胃黏膜炎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较对照组(64.71%)显著提高;Hp清除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症状积分、残胃黏膜炎症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Hp阳性残胃炎患者Hp根除效果明显好于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后临床症状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冯玉虎  黄明  张夏  郑顶运  许凌云 《安徽医学》2012,33(8):1009-1011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HP感染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符合ITP诊断标准患者为IT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ITP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例(糖皮质激素+HP根治术);单独用药组30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用药4周后观察血小板恢复情况,复发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①ITP组Hp感染率为73.3%,而对照组5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用药组行HP根治术后,血小板均数为(76.25±26.17)×109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独用药组血小板均数(50.65±13.39)×109L-1,较治疗前提高(P0.05)。③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单独用药组有效率为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P根治术能显著改善伴HP感染的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延缓复发率,对ITP的治疗效果显著,HP根治术可能成为治疗ITP的另一非免疫抑制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根除对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对疣状胃炎(VG)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合并Hp感染的VG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正规抗Hp治疗)和对照组(对症处理)各26例,疗程7d,根除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复查胃镜和Hp。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p转阴率(85.1%)显著高于对照组Hp转阴率(19.2%),治疗组有效率(92.3%)显著好于对照组(26.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VG关系密切,根除治疗对VG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