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因子样蛋白质类激素,由16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6000,是1994年美国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首次通过ob/ob小鼠基因定位克隆发现的一种ob基因表达产物。它能限制食物热量的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机体的体质量,在炎症、免疫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病变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它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近年来 ,人们注意到逆转录病毒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1 逆转录病毒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学上的地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可能与某些细菌和病毒相关 ,如EB病毒、结核杆菌等。推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某种感染因素在遗传易感个体中触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们发现羊感染慢病毒后出现关节炎 ,其病理特点与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极相似。 1 993年Sato等[1 ] 报道1 0例感染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家族中的一员。它最早于1991年由Maglione等[1]从人的胎盘cDNA文库中分离纯化而得,PlGF通过特异性地结合于VEGFR1/Flt1而产生生物学活性。一些慢性缺血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不仅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1],对正常血管生长和维护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VEGFR-2只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表达,炎细胞和血管壁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后者在肿瘤性血管新生中确实发挥作用。VEGF家族的另一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1GF)及其受体(VEGFR-1)长期以来被忽视[2]。最新研究表明P1GF和VEGFR-1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它们的作用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PIGF/VEG-FR-1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具有多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及高致残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0.4%[1]。目前对RA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关节软骨表面的血管新生是RA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却得到了一致公认,它在RA病程的早期便开始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关键分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双重功效。本文对VEGF的来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在RA中的作用等做一简要综述。1V EG F概… 相似文献
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TNF-α能够结合到2个不同的受体上,通过与受体的结合发挥抗炎、抗风湿的作用。抗TNF-α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其在抑制炎症引起的损伤及受损组织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和恶性肿瘤的风险、引起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副作用可能是由于封闭了TNF-α的有益信号引起的,而选择性拮抗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可能是解决TNF-α抗体副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异性地作用于TNFR的药物具有更加广阔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针对TNF-α及其受体的药物在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多系统损伤的常见致残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RA的基本病变是滑膜的慢性炎症及以破坏软骨、骨与周围组织的侵袭性血管翳的形成。RA中滑膜炎症的持续与加剧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的浸润都依赖于血管床的存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发展,关节炎症最终可致关节损坏.RA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滑膜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有关.这些炎性细胞释放白介素-6(IL-6)等促炎介质,导致滑膜细胞和关节周围结构的破坏.另外,IL-6也参与B淋巴细胞成熟、产生自身抗体、刺激肝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等[1],造成患者的关节和关节外病变.因此,以IL-6及其受体为靶点治疗RA,将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些抗生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查阅近期文献进行编译。结果:柳氮磺吡啶和米诺环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结论:应进一步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以便寻找特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而致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真核细胞中参与调节细胞有丝分裂、分化和凋亡及炎症和应激反应的重要通路之一,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A患者关节内细胞因子可与对应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上游调控因子,以三级酶联的方式激活MAPK信号通路。活化的MAPK蛋白通过激活下游转录因子,一方面促进滑膜细胞增生和软骨细胞凋亡,另一方面导致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中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表达而过度水解细胞外基质,最终造成关节损伤。本文就MAPK信号通路在RA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4.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有效的血管生长调节因子,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由于VEGF在肿瘤基质细胞中的高表达及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靶点.现将VEGF及受体在血管、淋巴管生成,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VEGF及其受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