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兴雷  蔡传珠 《山东医药》1991,31(10):17-18
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60例,依据其心电图Ⅱ导联R/Q值分成三组,其中R/Q>2组的心电图Ⅱ导联抬高的ST段恢复快,心绞痛复发率低,心功能较好;R/Q=1~2和R/Q<1组则恢复慢,心绞痛复发率高,心功能较差。提示用R/Q值估计病情和心功能是一种简单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60例,依据住院期间心电图Ⅱ导联R/Q值分成R/Q>2、R/Q=1~2和R/Q<1三组。R/Q>2组的心电图Ⅱ导联抬高的ST段恢复快(为86.4小时),心绞痛复发率低(33.3%),心功能较好;而R/Q=1~2、R/Q<1组恢复慢(分别需228.3、298.4小时),而且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率高,心功能较差。表明用R/Q值估计病情和心功能是一简单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Hill等曾提出,诊断下壁心肌梗塞最适宜的心电图标准是:在aVF导联Q波宽度>30毫秒(QaVF>30毫秒)。作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发现诊断下壁心肌梗塞QaVF>20毫秒即有较高的敏感性(92%),而且特异性与QaVF>30毫秒接近。同时还推荐了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的新标准:根据Q波和R波的振幅比率,即Q/RⅢ>25%以及Q/RaVF>10%,并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AMI)的部位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对50例收入院经临床、心肌酶学及心电图证实诊断AMI(有Q波)的病人一系列心电图资料进行了分析。50例患者中男45例,女5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前问壁AMI20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5例,广泛前壁+下壁4例。入院第一天均用心电示波器连续监护心电变化,描记1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心电图呈演进性急性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改变,并于24小时内恢复。患者男性57岁,无心脏病史,入院时昏迷,无局灶性神经障碍,血压110/70,后升至140—150/70—80mmHg。心电图示房颤,Ⅱ、Ⅲ、aVF示异常Q波,Ⅰ、Ⅱ、aVL、V4~6的ST压低与4年前正常心电图相比为新的改变。1小时后下壁导联R波消失,5小时后Q波加深。12小时后除Ⅲ导联Q波及侧壁导联仍有缺血改变外,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部位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8例Q波型AMI病人中合并AVB的36例进行临床及心电图分析。结果AMI合并AVB者下/后壁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壁组(P〈0.01),AMI合并AVB者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均高于不合并AVB者(P〈0.01)。结论下壁AMI易并发AVB,AMI合并AVB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73岁 ,持续性心前区痛 1h入院。发病 1~ 3h内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示下壁及右室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 ,伴V2~V6 导联ST段下斜型明显下移 ;室性逸搏心律时V2 ~V6 导联QRS波呈R或Rs型伴ST段弓背或斜直型抬高 0 .2~ 0 .8mV ,T波直立或高耸。心肌酶结果及心电图动态演变符合下壁、右室Q波性AMI及前壁非Q波性AMI。提示梗死性室性逸搏心律可揭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9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Ⅱ导的R/Q比值、胸前导联ST段压低范围及幅度、血酶、心功能、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认为在AIMI时,Ⅱ导的R/Q比值<1、伴有Ⅱ°以上的A—VB、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范围广且程度重、合并右室梗塞等情况,均为AIMI的高危亚群,它们虽可独立存在,却都不能作为唯一的指标。在予后判断上、其意义几乎均等,不论合并任一指标,均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50例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过程、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以及其近期预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为:(1)典型心绞痛持续15分钟以上;(2)血清酶浓度升高;(3)心电图T波倒置及/或ST段压低持续48小时以上、无病理性Q波、以及R向量未明显消失。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有某些高危亚组,如老年及右室受累(RVI)的患者。该文比较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伴或不伴RVI时的住院结果。 方法 首次发生Q波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75岁的老年患者198例。伴RVI的诊断标准为心电图示V_3R、V_4R的ST段抬高≥0.1mV和(或)急性期(48小时内)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室游离壁运动异常或右室扩张。12例因发病到进入CCU时间>48小时合并完全右束支阻滞或起搏心律而除外。进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AMI)常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院收治的46例下壁AMI患者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46例下壁AMI,除外影响S—T段的因素(如应用洋地黄、预激、束枝传导阻滞等)。男34例,女12例。从首发症状始,均于48小时内记录心电图(ECG),平均10.8小时。ECG病理性Q波及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塞的新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ll等曾提出,诊断下壁心肌梗塞最有意义的心电图标准是:在aVF导联Q波时间>30毫秒(QaVF>30毫秒)作者近年来查阅了大量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资料,发现诊断下壁心肌梗塞QaVF>20毫秒即有较高的敏感性(92%),且特异性与QaVF>30毫秒接近。同时还根据Ⅲ、aVF导联上Q波与R波振幅的比例,推荐Ⅲ导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4.
自从四十年代以来,传统上从心电图角度将心肌梗塞分为二种类型:穿壁性心肌梗塞和非穿壁性心肌梗塞。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又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这种分类是以心电图上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为依据的:即在穿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非穿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但是没有Q波的形成。病理学上,透壁性心肌梗塞是指全层的梗塞,非穿壁性心肌梗塞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是指梗塞范围在室壁的2/3以内。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塞(MI)范围的大小是决定急性 MI 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急性 MI 患者2年的随访,观察心电图(EKG)Q 及 R 波改变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因初次透壁性 MI(464例)或心内膜下 MI(123例),于发病初三天内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患者共587例,分为前壁 MI 与下壁 MI 二组。前壁 MI 患者计算入院四天内24个胸前标测导联的 R 波总和与 Q 波总和之差(ΣR-ΣQ),下壁MI 患者计算入院四天内Ⅱ、Ⅲ、aVF 导联的ΣR-ΣQ,并按最后的ΣR-ΣQ(mm)分为四组(如349~126,125~33.5,33.0~-60,-60~-187)进行比  相似文献   

16.
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溶栓后冠脉血流是否恢复 ,我们观察了 AMI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 CAR)的三个心电图参数 (病理 Q波、ST段、T波 )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旨在评价综合心电图指标能否为 AMI后患者的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从而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0例 ,男 90例 ,女 60例 ;平均年龄 58± 1 5岁。均为第一次住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MI患者 ,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AMI诊断标准。本组吸烟者 57例 ,高血压 54例、糖尿病 42例、高血脂 1 5例。梗死位于前壁 54例 ,下壁 39例 ,2个以上部…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上有 Q 波伴 ST-T 波改变,则诊断较易。然病人就诊时可能已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心电图表现,心肌梗塞只能从下壁导联 QRS  相似文献   

18.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阻滞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尚未完全肯定。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收治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56例。现将其近期及远期预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156例患者均有典型AMI病史和胸痛表现。入院后立即做以下检查:①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监护:第1天每8小时记录1次心电图,24小时后每天记  相似文献   

19.
顺序角度导联在下壁心肌梗塞范围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顺序角度导联对10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范围进行判断,根据典型梗塞图形可将下壁心肌梗塞区分为单纯下壁、左下壁、右下壁、后下壁及广泛下壁心肌梗塞,梗塞部位CPK峰值及ΣQ有明显相关性(r=0.922),与预后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影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CHD)监护病房的普及和各种治疗措施的发展,急性心朋梗塞(AMI)后存活者逐年增多。但是许多研究证实,仍有10~15%的AMI患者死于出院后第一年内。现就影响AMI病人预后的几个有价值的因素综述如下,旨在识别心肌梗塞(MI)的高危人群,制订正确的康复治疗措施。心肌梗塞部位心肌梗塞部位(前壁和下壁)是决定MI预后的重要因素。B0urke等观察756例首次MI患者中,705例(93.3%)为Q波型;5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