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予以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3—10月,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恢复良好,患侧肩关节无活动障碍及明显疼痛不适感,疗效较为理想。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简单易行,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34例患者,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骨折愈合的时间为术后1.5~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达88.2%。结论通过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较小,固定强度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粉碎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56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4个月。结果 56例患者均骨折愈合。肩关节功能CMS评分(84.5±3.1)分。优29例,良19例,中8例。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粉碎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等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5.7%。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由于应用相对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3例,根据Neer分类法,Neer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4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10例,Neer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解剖型钢板组26例获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21个月,按Constant 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可1例;锁定加压钢板组10例均获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3例.结论:解剖型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均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达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效果明显,不仅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而且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获得随访的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组33例,并与普通解剖型钢板治疗组28例作对照,从手术时间、出血量、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畸形愈合及肱骨头坏死。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功能恢复:优20例,良11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3.9%。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具有并发症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尤其是三、四部分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陈旧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以功能锻炼为主要方法治疗陈旧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13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过两个月治疗后,其功能均恢复良好,生活完全可自理,无不良并发症和骨折重新移位发生。结论基层医院对陈旧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患者采取功能锻炼治疗,可避免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明显减轻局部肿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和肱骨近端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通过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2例、骨不连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Neer肩关节评分、术后6个月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Neer肩关节评分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解剖及总分高于术前;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Neer肩关节评分的疼痛、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定钢板联合骨水泥在老年质疏松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更理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6例采用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35天拆除皮牵引,骨折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0例经皮牵甩肩治疗后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1例因大结节分离未能复位,予行手法整复,再予皮牵甩肩,对位对线维持良好,肩关节功能未有障碍;另5例患者因对胶布过敏,放弃治疗,予行手法整复加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手握砝码行甩肩治疗,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2年,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均能恢复正常。结论皮牵引甩臂疗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方法简便、安全、实用且适应证较为广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和大小结节之下2~3cm处,是肱骨解剖上的薄弱区,常会发生骨折。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多见。传统钢板治疗外科颈骨折是主要方法之一,但术后患者无法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不满意。我院骨科于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3例,  相似文献   

13.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5,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4,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1,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6,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7,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龙彬 《中国基层医药》2002,16(1):1068-1069
肱骨外科颈骨折在临床上肩关节周围比较常见,近年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手术后容易导致肩关节挛缩、僵硬[1].我们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加术后早期肩关节康复锻炼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29例,随访6个月至3年,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重建肱骨颈干角度不同的病例疗效.方法: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年龄、性别、术后颈干角重建程度按手术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后就治时间以及是否早期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分组;颈干角度选用X线片测量法[1]测量,术后随访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选用Nee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6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全部达到骨性愈合.其中Neer评分:优良率为78.26%.A(NSA127°~132°)组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B(NSA127°~132°之外)组;锁定钢板加压固定方式的优良率高于螺钉、克氏针固定组治疗优良率.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颈干角重建程度、骨折切开内固定方式、骨折类型、患者性别、年龄、伤后治疗时间及是否早期进行患侧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生理颈干角度的重建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根据骨折类型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较早的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