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于注射后第1、3、5、8周观察其行为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象分析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acidic protein,GFAP)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GFAP的表达明显增强;其腹腔注射氯胺酮后GFAP在脊髓背角的表达减弱。结论: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痛与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激活有关。而氯胺酮可明显抑制脊髓背角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糖尿病神经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酮IIA磺酸钠(TSIIA)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痛的影响及其脊髓氧化应激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酮组,每组6只,佐脲霉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Von-Frey检测SD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SOD及GFAP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脊髓背角IL-1β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组可显著提高机械性痛阈(P<0.05),提高脊髓背角SOD表达,降低GFAP免疫阳性物质表达(P<0.05)。结论丹参酮IIA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炎症,上调脊髓背角SOD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JNK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JNK的水平.方法 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组(D组)(n=6).各组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4、6及8周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行脊髓背角p-JNK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D组及DC组大鼠注射STZ后4周机械痛敏形成,并维持至本实验观察时间终点注射STZ后8周.与注射STZ前及C组大鼠MW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注射STZ4周时,脊髓背角磷酸化I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增加,注射STZ后6周及8周,脊髓背角磷酸化TN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增加增加明显,与注射STZ前及C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JNK的激活,可能参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痛模型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n=6)、糖尿病(D组,n=24)、米诺环素治疗组(M组,n=24).D组和M组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痛模型.M组自STZ注入前1 d起每天注入米诺环素,N组和D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STZ注射后3、7、21、35 d时测定各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D组和M组在MWT测定结束后随机处死6只大鼠,N组在实验结束时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腰段脊髓,用RT-PCR 测定抗原癌基因蛋白(c-Fo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Ⅲ型补体受体(CR3)的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D组在STZ注射后7、21、35 d时MWT降低;c-Fos在STZ注射后3 d表达即增加,直至35 d时;GFAP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21 d时达到高峰,35 d仍处于较高水平;CR3在STZ注射后7 d表达增加并达高峰,随后回落.与D组相比,M组在STZ注射后21 d和35 d时MWT回升;c-Fos、GFAP和CR3在STZ注射7 d后表达均减弱.结论 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内,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痛形成和维持阶段激活状态各不相同,米诺环素在不同时段抑制神经元、星形胶质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并减轻了神经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干预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2):药物干预组、对照组。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药物干预组SD大鼠腹腔注射propentofylline,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脊髓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损伤边缘区GFAP细胞数目增加、胞体肥大,GFAP表达增强,干预组propentofylline干预后,GFAP表达增强被抑制,胞体肥大程度减轻,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对脊髓损伤后的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发大鼠脑内炎性反应时,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NS)对照组和LPS实验组。LPS实验组大鼠右侧脑室一次性注射LPS 20μL(1.25 g/L),NS对照组大鼠脑室内注射同等体积的NS。于注射后2、4、12及24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S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均未见明显激活。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在LPS注射后2周明显激活,而LPS注射后4周和12周时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激活不明显。LPS注射后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又出现轻度激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NS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在LPS注射后2周时明显高于相应NS对照组,为相应NS对照组的2.3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注射后4周及12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与相应NS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到注射后24周时,LPS实验组大鼠海马部位GFAP蛋白表达量为相应NS对照组的1.19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LPS可在早期(注射后2周)显著引起大鼠海马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急性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1(PX1)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上的表达变化.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 ,分为对照组(WT组 ,n=10)、假手术组(sham组 ,n=10)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 ,n=30).SNI组20只大鼠于术后3、5、7、14 d(n=5) ,WT、sham组于术后14 d(n=5)取脊髓腰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X1表达变化 ,另20只大鼠于术后7 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脊髓背角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SNI组中10只于建模前进行鞘内置管 ,术后7 d分别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SNI+NS组)或甘珀酸(CBX)20 μL(SNI+CBX组) ,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SNI组脊髓背角内PX1表达增多 ,并随时间增强 ,明显高于WT、sham组(P<0 .05);7 d后SNI组脊髓背角内GFAP表达较WT、sham组明显增强(P<0 .05);SNI+CBX组GFAP表达较SNI+ NS组明显下调(P<0 .05).WT、sham组脊髓背角的PX1蛋白和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缝隙连接蛋白PX1可能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 ,提示其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X1-7受体表达,以及不同浓度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P2X1-7受体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2受体表达。随后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ATP(100μM,500μM,1mM,2mM)作用24h后,观察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X1-7受体表达及GFAP表达的变化。对照组加入0.01M PBS处理24h。IPP图象分析软件得到P2X受体以及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P2X1,P2X2,P2X4,P2X5,P2X6和P2X7受体;在ATP(100μM,500μM,1mM,2mM)作用下,P2X1,P2X2,P2X4,P2X5,P2X6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P2X7受体和GFAP表达逐渐上调,并具量效关系。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P2X1,P2X2,P2X4,P2X5,P2X6和P2X7受体,而ATP可以诱发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P2X7受体表达上调,这一结果提示,其中P2X7可能参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在腺苷三磷酸(ATP)诱导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50~280g,在体电生理记录脊髓腰膨大部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脊髓背角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和表达水平。结果(1)给予ATP后1h和3h,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标记物Iba-1的水平明显升高;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由原来静息的、有分支的形状转变为激活的、类似变形虫的形态;(2)脊髓表面应用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C)不影响C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水平,但可使ATP诱导长时程抑制(LTD),而非长时程增强(LTP);用FC30rαin后,脊髓局部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TP不再引起I.TD。结论激活的胶质细胞及其释放的TNF—α在ATP诱导的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PF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n=8/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B组),Hemin干预组(A组)。A组、B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A组Hemin25μmol/kg隔天腹腔注射1次,连续6周,B、C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注射STZ前以及注射STZ后每周测定大鼠后肢机械性缩足反应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6周后麻醉下取坐骨神经电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处死大鼠取L4-6脊髓,尼氏体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脊髓背角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HO-1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凋亡神经元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A组大鼠MWT于注射STZ后28d时较B组明显增加(P〈0.05),35d时显著增加(P〈0.01),42d达峰值;A组大鼠于注射STZ后42d时脊髓背角神经元中HO-1的表达较B组增强,而B组较C组也有所增强;A组脊髓背角病理改变程度、坐骨神经髓鞘病变程度及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均较B组轻微。结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存在着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凋亡,HO-1表达上调可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够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大鼠痛敏的形成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P2Y受体激活后小胶质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 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在10μm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当随着2-mesADP浓度增大,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更为明显。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可以促进细胞[Ca2+]i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收缩损伤(CCI)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大鼠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n=8)。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均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痛CCI模型;术后3 d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确定痛觉过敏形成后,氯胺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0 mg·kg-1),CCI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至术后7 d。假手术组大鼠单纯坐骨神经暴露,不用肠线结扎,也不给药治疗。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 d用热辐射法测定TWL;术后7 d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P2X4受体的表达。结果:术前1 d,3组大鼠TWL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术后术侧TWL轻度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CCI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氯胺酮治疗组术后3 d始TWL呈进行性下降,以术后7 d为甚(P<0.05);术后7 d氯胺酮治疗组TWL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及氯胺酮治疗组大鼠术侧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氯胺酮治疗组P2X4受体表达明显少于CCI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腹腔注射可部分缓解慢性神经痛大鼠的痛觉过敏症状,可能部分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抑制脊髓背角P2X4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中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及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后的效应。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单次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自注射STZ前1 d起,连续29 d,糖尿病大鼠注入米诺环素40 mg/kg(M4组)、20 mg/kg(M2组)、等量PBS(D组)。在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7 d、14 d、21 d、28 d(t1~5)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在t5时处死大鼠取脊髓,免疫组化测定P物质含量,RT-PCR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CR3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组MWT下降,P物质含量降低,CR3 mRNA表达增强(P<0.05);与D组相比,M4组MWT升高,M4组和M2组P物质含量升高,CR3 mRNA表达减弱(P<0.05);与M2组相比,M4组MWT和P物质含量均升高(P<0.05),CR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依赖于脊髓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物质在该模型中含量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被米诺环素抑制的同时,P物质含量增加并且神经痛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结扎处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坐骨神经PRF镇痛机制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CCI假造模PRF假治疗组(SS组)、CCI假造模PRF治疗组(SP组)、CCI造模PRF假治疗组(CS组)和CCI造模PRF治疗组(CP组),每组10只。CCI造模成功后4 d行PRF治疗,在坐骨神经结扎处行标准PRF (120s、42℃)。于CCI造模前1d (D0)及造模后1、3、5和7 d (D1、D3、D5和D7)测定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疼痛行为学测试完成后(D7)取患侧L3~5脊髓背角,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S组比较,CCI造模后不同时间点CS组大鼠患侧出现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表现,MWT和TWL均明显下降(P<0.01),脊髓背角Ib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S组比较,CP组大鼠(D5和D7) PRF后足外翻、跛行、脚趾弯曲聚拢和行走时抬足等行为学变化明显缓解,MWT和TWL值明显升高(P<0.01),脊髓背角Ib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GFAP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骨神经PRF能有效缓解CCI模型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P),坐骨神经PRF可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活化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变化的关系.方法 完全福氏佐剂和3%角叉菜胶前列腺内注射造成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propentofylline脊髓插管给药,干扰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疼痛组、干扰组脊髓节段(L6和S1)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谷氨酸的定性定位,并用氨基酸分析仪测量3组脊髓背角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变化.结果 疼痛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干扰组明显减弱,谷氨酸明显表达于脊髓背角且疼痛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明显增多,干扰组明显减少.结论 胶质细胞活化是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变化的重要原因,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脊髓中的激活情况。方法:实验组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对照组SNL非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取第4~5腰椎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非手术侧(镜像痛)脊髓背角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平均荧光强度增高,与手术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非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中,镜像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参与了镜像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高脂高糖饲养组(20只),高脂高糖饲养组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联合单次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DN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DNP模型组、EA组,每组6只。EA组造模后7周开始以EA针刺“足三里”“昆仑”,每次30min,1次/d,持续1周,余组仅予相同固定,不作干预。各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5、7、8 周分别测量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磷酸化(phospho-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 subunit,p-NR2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7周DNP模型组大鼠PWT明显降低(P<0.01),出现痛觉过敏;造模后8周,EA组PWT较DNP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造模后8周,DNP模型组L4~L6脊髓背角GFAP和p-NR2B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P<0.01),EA组L4~L6脊髓中GFAP和p-NR2B阳性表达明显低于DNP模型组(P<0.01,P<0.05)。[结论]EA对DNP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下调p-NR2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F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两组,骨癌痛组分别在注射Walker256细胞后第7、14、21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腰段脊髓,假手术组术后第7天取腰段L4~L5脊髓,分别测定两组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补体受体-3单克隆抗体(OX-42)的表达。(2)12只骨癌痛模型大鼠,成功建模置管后第14天随机分为PBS组和FC组两组,鞘内分别注射PBS、FC1nmol(10μl),在给药前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结果 (1)骨癌痛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平均吸光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2)FC组大鼠鞘内注射FC1 nmol后,PWMT较PBS组和给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疼痛信息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皮质酮(CORT)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纯化新生SD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GR表达的变化。结果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均表达GR,CORT可升高星形胶质细胞GR表达。结论药理剂量的CORT可促进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GR表达。  相似文献   

20.
张恒  周占松  杨忠  刘丽梅  宋波 《重庆医学》2006,35(16):1465-1467
目的 观察大鼠前列腺痛模型中L5~S2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NO合成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30只SPF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0、6、12d 3个时相,分为5组,每组6只),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CFA)和生理盐水注射制作大鼠前列腺痛模型和对照组,分别提取L5~S2脊髓背角组织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背角GFAP、TNF-α、iNOS的表达.结果 慢性前列腺痛大鼠中L5~S2脊髓背角中GFAP、TNF-α、iNOS表达在6d和12d组均明显高于各自正常对照组和0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FAP 12d组高于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的表达高峰在6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TNF-α分泌增多及iNOS活性增强,表明慢性前列腺痛可以导致L5~S2脊髓中枢继发性的炎性改变,可能与前列腺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