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秦有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97-1698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16例因颅脑外伤所致脑疝形成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初步探讨出对脑疝的诊断重在早期,才能及时治疗,改善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诱发脑疝的临床救治策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名重型颅脑外伤诱发脑疝患者施以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不同伤重类别患者其生存率率及预后。结果总存活率为61.29%。单侧瞳孔散大患者其存活率显著高于双侧瞳孔散大者,而双侧瞳孔散大持续2-6h患者全部死亡。按照死亡因素分类,17人在手术中死亡、32人因术后发生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59人因脑损伤过于严重在术后激发脑功能严重衰竭而死亡。结论颅脑外伤诱发脑疝患者在致伤后应得以及时救治、准确诊断、术中科学施术、术后积极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救治手术及用药治疗的成功经验。方法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01年2月至2009年5月20例重型颅脑外伤致脑疝的成功救治的经验体会,总结救治颅脑外伤所致急性脑疝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保守处理的最佳方法。结果 20例病例全部存活,根据GOS评分12例恢复良好,8例中度残废。结论开通绿色通道,充分减压、清除血肿、术后加强护理及用药是成功救治急性脑疝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度颅脑外伤多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所致,病情重,发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本文旨在总结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脑疝形成13例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疝复位术在重症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及吉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的1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脑疝复位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明显要好,P值<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应用脑疝复位术相比较常规开颅术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大脑后动脉梗死、应激性溃疡、脑积水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并脑疝的死亡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诊治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30例患者中,全组抢救成功17例,抢救成功率为56.67%;死亡13例,死亡率为43.33%。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3例、消化道出血2例、脑疝致呼吸骤停3例、肾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尽早去骨瓣减压、开颅血肿清除、解除脑疝、改善脑供血,有效防治继发性病理损害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脑外伤是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损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T 机的应用对颅脑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我们对18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 CT 扫描,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182例患者中,男性139例,女性43例,年龄3岁至77岁.外伤方式有饨器击伤,锐器击伤,摔伤和拳击伤等;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CT 检查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 CT—HSF 头颅扫描机。  相似文献   

9.
颅内压增高是脑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脑实质水肿及脑组织容量增加所致。当颅内压严重增高 ,颅腔内某部分组织向压力较低的某些腔隙移位而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时称为脑疝。本病是小儿常见急病 ,危及患儿生命。为了防止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1 脑疝的早期诊断脑疝分前驱期 ,代偿期及衰竭期 ,应力争早期诊断 ,为抢救争取时间 ,早期诊断依据是 :1.1 疝初期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第一 ,意识障碍。病儿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或意识状态急转直下。小脑幕切迹疝压迫中脑及网状结构 ,疝初期表现嗜睡、躁动 ;枕大孔疝直接…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近十年来收治3岁以下婴幼儿颅脑外伤病人73例,现结合文献就诊治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1.本组73例,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产后2个月至3岁。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不包括产伤)。经手术,CT扫描证实: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5例;硬膜下血肿17例;硬膜外血肿2例,脑基底节梗塞1例,脑挫裂伤22例,小脑挫裂伤1例。局限性脑水肿4例。脑震荡伴颅骨骨折12例。 2.致伤原因:33例为摔倒后头部受力所致,24例为坠床;汽车车祸9例;自行车摔倒致伤9例;马踢伤1例。 3.治疗:在34例颅内血肿患儿中,1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22例行前囱穿刺抽吸或钻孔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救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8月1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侧脑内血肿3例,对侧骨折局部硬膜外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术侧骨窗周围硬膜外血肿1例,弥漫性脑肿胀1例,另2例未行CT复查原因不清。死亡4例,伤后半年GOS评估,植物生存1例,重残2例,中残1例,良好5例。结论术中出现脑膨出时,首先考虑术侧脑内血肿、对侧骨折局部硬膜外血肿,再考虑对侧脑内血肿、术侧骨窗周围硬膜外血肿、弥漫性脑肿胀等。按顺序探查,必要时复查CT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有效处理是救治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62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按GOS标准,恢复良好20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3例。结论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肿胀,术中准确判断发生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温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与常温治疗组相比较,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反应小、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气管切开,在术后24h以内实施,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感染控制时间及病死率的差异,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为32%,对照组为90%,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感染控制率为81.2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为(6.4±1.7)d;对照组感染控制率为28.89%,感染控制时间为(15.8±3.4)d,观察组感染控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8%,对照组病死率为52%,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的概率,减轻感染病情程度,缩短感染控制疗程,降低病死率,推荐临床适当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和91.5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孙帮清 《中国药师》2015,(5):819-821
摘 要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和腹泻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的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前明显上升,SOFA评分及APACHE II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菌群失调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b和Hb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对照组下降较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诊断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8月至2010年11月我科收治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患者32例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进行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该组有17例患者首诊时漏诊颈椎和颈髓损伤。结论颅脑外伤合并的颈椎和颈髓损伤易被漏诊。在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应警惕是否合并颈椎和颈髓的损伤,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对疑有颈椎和颈髓损伤而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尽早予以颈部有效制动,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建议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及寰枢椎CT检查。对怀疑有颈髓损伤的惠者应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颅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大程度降低颅内压,临床疗效可靠,术后生存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耿煜  刘利群 《中国药业》2009,18(11):50-5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骨祛痛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0)和对照组(n=70),治疗组采用正骨祛痛酊,对照组以消伤痛搽剂涂抹患处,均每2h1次,1日6次,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显效率7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显效率3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及瘀斑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正骨祛痛酊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高效、速效、安全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