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演进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为前期基础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严重并发症 ,它是以冠状动脉内皮下不稳定AS斑块突然破裂、出血及血栓迅速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造成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造成的非ST段抬高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 ,AS斑块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其分泌的炎性细胞递质 ,特别是一些细胞因子在ACS的病理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因子在ACS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α1抗胰糜蛋白酶(AA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CS病人[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组)和对照组(C组)血清中AACT、IL-6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AACT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采用W...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对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意义重大[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内皮功能损害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能够很好地对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有研究[3]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VEGF水平升高不仅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4].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在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变化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名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PAPP-A、游离的及总的IGF-I水平。结果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游离的IGF-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而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PAPP-A水平升高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ADM、ET-1、GMP-140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  熊攀  王平凡  闫玉真 《山东医药》2004,44(16):26-2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占冠心病的30%~40%。2002~2003年,我们观察了ACS、稳定型心绞痛(SAP)及健康人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1)、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血清尿酸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清尿酸水平:ACS组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S发生与血清尿酸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从1999年Ross〔1〕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以后,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许多研究〔2,3〕表明,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则是由于冠脉内AS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引起部分或全部血管堵塞,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SCD)的急性缺血综合征。本文就炎症与ACS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炎症相关生化指标与ACS ACS…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77例ACS患者(40例急性心肌梗死、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游离的及总的IGFⅠ水平。结果:游离的IGFⅠ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患者(P<0.05);而在冠心病患者的亚组总的IGF-Ⅰ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而在冠心病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的IGF-Ⅰ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总的IGF-Ⅰ水平与Gensin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血中总的IGF-Ⅰ水平降低与AS斑块的稳定性状态无关,不能作为ACS的判断指标;而游离的IGF-Ⅰ水平升高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活动程度,参与了促使AS斑块从稳定到不稳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减少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现象[1]。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ACS,其中非ST段抬高型ACS可根据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cTn)的水平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segment eleva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0例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将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二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AC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ACS发生时有炎症表现,CRP水平升高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预测ACS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澈  齐大屯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22-502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心源性猝死.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ACS占主要原因[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CS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PCI可诱发或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内皮的增生或再狭窄,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本文探讨PCI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ACS患者危险分层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41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9例和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30例对照者进入本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NP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在ACS组中,BNP与cTNI和hs-CRP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67和0.91,P<0.05)。结论①血清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②ACS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程度与同期测定的血清hs-CRP、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通常是由易碎的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破裂继而血栓形成所致。抗凝和抗血小板联合治疗ACS比单一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越。本文对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在ACS的应用情况及进展综述如下。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治疗ACS的基石 ,并广泛用于缺血性血管性事件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证实 ,血栓烷素A2 (TxA2 )是血小板的强力激动剂 ,它激活血小板并使血栓对纤溶抵抗 ,结果导致血小板聚集和阻塞性血栓。阿司匹林通过其酰基部分与血小板内环氧化酶不可逆…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现发现AS是一个斑块的稳定期和不稳定期交替的非线性过程,这一过程取决于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型心绞痛,而不稳定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即不稳定型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血浆脂联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血浆APN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11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3例,并且选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TC、TG、LDL-C、HDL-C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血浆APN浓度显著低于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对照组。logistic多元逐步分析显示吸烟、空腹血糖以及低血浆APN浓度与ACS发生独立相关。结论:血浆APN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类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分析MMp-9及CRP与ACS的关系.方法6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ACS二组,分别测定MMp-9及CRP的血清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CS患者MMp-9及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分别为(329.90±200.10)ng/L、(644.50±251.69)ng/L及(12.83±8.06)mg/L、(37.49±34.60)mg/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Mp-9及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AS斑块处存在着慢性炎症过程,这一过程的急剧变化,可导致内皮损伤、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促使稳定型心绞痛(SA)向ACS发展。本研究检测了多种炎性标志物,旨在进一步探讨急性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