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现代输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状况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乔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3):111-114
安全输血是现代临床输血的首要问题,是输血行业的永久主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经输血传播疾病,保证献血者的为主健康和受血者的输血安全,按GBl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每单位血液应该进行以下项目的筛检(见表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44968例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检测.结果 总阳性率为22.41%,HBsAg阳性率20.67% (9294/44 968),抗-HCV阳性率为0.33%(148/44 968),抗-TP阳性率1.65%(9741/44 968),抗-HIV阳性39例;39例抗-HIV阳性患者23例其他三项指标至少有一项阳性,其中合并感染梅毒最多有14例;乙肝、丙肝和(或)梅毒重叠感染者共117例,同时感染乙肝加丙肝或同时感染乙肝加梅毒较常见;消化科为乙肝的高发科室(x2≥83.0,P<0.01).结论 部分受血者在入院前就已感染了传染性疾病,输血前检测传染性指标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输血后内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受血者进行了半年前瞻性调查,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8例,亚临床1例,丙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3例,HCV总感染率为18.75%,丙氨酸转氨酶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28 ̄91天,抗-HCV首次阳转为输血后23 ̄76天。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病原待定的非乙,非丙ALT异常者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输血后所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以及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的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了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清中HBV-M和HBV DNA。结果 在583份供血者血中HBV-M阳性326份,HBV DNA阳性57份。136份受血者输血后39份血清HBV-M阳转,阳转率为28.68%,23份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河北省卢龙县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原因。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卢龙县发生一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进行调查,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对PCR产物克隆测序,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调查的736人中,发病134例,罹患率为18.20%,1例死亡。发病年龄范围在1-77岁,以青壮年发病较多。6月25~30日为发病高峰。6份粪便标本中,ELISA方法检出3份杯状病毒阳性,RT-PCR方法确认1例,并鉴定为诺如病毒GI/2基因型。结论证实由杯状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2005-2011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与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5-2011年流感暴发疫情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快速对流感病毒A1(H1N1)、A3(H3 N2)、新H1N1、BV (Victoria)、BY (Yamagate)亚型进行分型.同时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所分离的流感病毒初步鉴定后,上送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复核.结果 2005-2011年,徐州地区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53起,其中流感病毒亚型BV引起占26.42% (14/53)、A3引起占49.1%(26/53)、A3和A1混合引起占3.77%(2/53)、新H1N1引起占20.75%(11/53).其中A3主要在2007年和2009年引起暴发,并呈现冬春季(1月)和夏秋季(9月)两个流行高峰;BV在2005-2011年间,主要集中在2-6月份引起疫情暴发.结论 徐州地区2005年冬季以来,先后以流感病毒BV、A3、新H1N1等亚型交替为主要流行优势株,引起局部流感暴发疫情.其中BV在2005-2011年间,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中小学生是流感暴发疫情的主要人群.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作为流感暴发疫情可靠的快速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输血后所致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现状 ,以及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的效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了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清中HBV M和HBVDNA。结果 在 5 83份供血者血中HBV M阳性 32 6份 ,HBVDNA阳性 5 7份。 136份受血者输血后 39份血清HBV M阳转 ,阳转率为 2 8 6 8% ;2 3份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16 9%。结论 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筛选献血员后仍有输血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2006年11月广西大新县大范围腹泻暴发性流行的病原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用ELISA试剂盒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分型并对其中4份检测阳性轮状病毒的vfy7全基因扩增.结果 采集的64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30份检测为轮状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46.9%,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符合轮状病毒腹泻特征,RT-PCR进行G/P分型显示为G1P[8]型轮状病毒,VP7氨基酸显示第68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G1P[8]型A组轮状病毒是此次腹泻暴发的病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组轮状病毒暴发累及儿童和成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3):331-331
经输注血液和血制品传播疾病是对血液安全的巨大挑战。保障血液安全的策略是献血者/献浆者筛查、血液检测、制备加工技术应用和监测体系运行等多措并举的原则。其中对献血/献浆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血液中经血传播病原体的检测筛查等预防措施是最重要的内容。目前国内外常规的献血/献浆者病毒筛查项目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全球流行的病原体,以及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季节性和地区性流行的病毒。新发传染病给输血安全和输血医学的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威胁,输血和血制品的安全仍被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11.
Pertussis toxin B-oligomer inhibits HIV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in hu-PBL-SCID m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penta C Spada M Santini SM Racca S Dorigatti F Poli G Belardelli F Alfano M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2005,17(4):469-475
Bordetella pertussis toxin B-oligomer (PTX-B)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HIV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in vitro. The potential anti-viral effect of PTX-B was tested here in an in vivo surrogate model of HIV infection, i.e. SCID mice reconstituted with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PBL) (hu-PBL-SCID) and infected with a CCR5-dependent (R5) HIV-1 strain. SCID mice inoculated intra-peritoneal (i.p.) with PTX-B and then infected with the R5 strain SF-162 were sacrificed 7 days later and analyzed for human PBL (hu-PBL) lymphoid tissue reconstitution, infection of hu-PBL, plasma viremia and viral rescue from ex vivo-cultivated i.p. hu-PBL. Unlike mice treated with 500 ng per animal of PTX-B showing no evidence of viral inhibition,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PTX-B (50 ng per mouse) strongly inhibited virus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as determined by undetectable viremia, absence of infected hu-PBL and lack of rescue of infectious HIV in most animals. Furthermore, PTX-B injection 2 h before and twice after infection prevented HIV-1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in all (10/10) tested animals. Thus, PTX-B potently inhibited virus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in hu-PBL-SCID mice,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it may represent a new pharmacological agent against HIV-1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某些高危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流行于山东境内HIV-1毒株的亚型分布及变异情况,分析其来源并推测其流行趋势。方法 采集了25份HIV-1抗体阳性感染者的全血分离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经nested-PCR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25例HIV-1阳性感染者的PBMC样品中扩增到24份可用于序列测定的HIV-1env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鉴 相似文献
13.
HIV血清型分析及其对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HIV的血清型并比较不同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检测不同血清型HIV抗体的敏感性。方法 利用血清型特异性寡肽竞争抑制EIA法对基因型明确的92份HIV样品进行血清型分析。选择血清型与基因型一致的样品以及血清型和基因型不一致的样品各4份进行系列稀释,并用7家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对92份样品中的77份样品成功地完成了血清型分析,其中血清型A、B、C、D和E分别为3份、17份、56份、0份和1份,与基因型的一致率为93.51%,对其余15份样品无法完成血清型分析。7家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检测不同血清型样品的灵敏度虽有差异,但无规律性。结论 HIV血清型对HIV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敏感性无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研究脐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BMC和PBMC)培养上清对HIV-1感染的影响,为发现抗HIV-1的可溶性因子奠定基础。 方法: PHA刺激CBMC和PBMC后5 h和12 h收集上清,加入荧光标记的HIV-1ⅢB/H9和MT-2细胞培养体系中,2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融合的影响;用Luminex 100TM分析仪检测收集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结果: PHA刺激CBMC和PBMC后5 h和12 h的上清均可抑制HIV-1ⅢB/H9和MT-2细胞融合,同一时间收集的PBMC和CBMC上清对HIV-1ⅢB/H9和MT-2细胞融合的抑制作用无差异,但5 h上清的抑制作用强于12 h的上清;CBMC 5 h上清中促炎症细胞因子比PBMC 5 h上清为低,而CCR5配体MIP-1α和RANTES则比PBMC 5 h上清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通过脐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制备有效抗HIV感染的可溶性因子,可能为艾滋病治疗药物提供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J. Macías J. A. Pineda M. Leal M. A. Abad F. García-Pesquera J. Delgado J. A. Gallardo A. Sánchez-Quijano E. Lissen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1998,17(3):167-170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nalyze the mortality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in HIV-1 infected patie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s on the survival of this population. A cohort of 328 HIV-1 infected, antiretroviral-treated patients, followed up from 1989 to 1996,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the cohort was 120 weeks. The median baseline CD4+cell count of the cohort was 303 cells/mm3. Hepatitis C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D virus infections were present in 214 (65%), 16 (4.9%) and 9 (2.7%) patients, respectively. Sixty-seven (20.4%) subjects died but there was no information on the vital status of 36 patients (11%). The causes of mortality were AIDS in 49 (73%), liver failure in 3 (4.5%) and other causes in 15 (22.4%). The cohort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or survival analysis, the groups consisting of persons infected by a hepatitis virus and persons without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urviv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31, log-rank). It is concluded that mortality among HIV-1/hepatitis virus coinfected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immunosuppression is mostly due to AIDS, and that the survival of these subjects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s, particularly hepatitis C vir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HI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RRT)前后CD59在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48例确诊HIV感染者外周血,根据是否HARRT分为未治疗组(23例)及治疗组(25例),并收集1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全血细胞表面染色后使用BD FACSCanto 流式仪检测CD59在外周血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测CD59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定量PCR技术检测HIV感染者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细胞绝对计数,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CD59在HIV感染者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上增高为主(P<0.05);治疗组CD4+T细胞上CD59的表达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表达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D59的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CD45RO+(记忆型)CD4+T细胞上;CD59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变化与病毒载量及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2=0.2181,P=0.0247;R2=0.1586,P=0.0486).结论 HIV感染可引起补体调节蛋白CD59在CD4+T细胞上表达增加,HARRT可使其表达水平有所下降.这种表达增加可能与病毒免疫逃逸及CD4+T细胞的功能抑制有关,HARRT治疗可部分逆转这种免疫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HIV-1流行毒株中HIV DNA的变异特性。方法 用逆转录PCR(RT-PCR),长片段PCR(Long-Distance PCR LD-PCR)、分子克隆、杂交和测序等对63例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IV DNA进行研究。结果 57例标本可明确定型,其中B亚型43例,C亚型5例,E亚型9例。57例中31例既存在完整又存在不完整的HIV-1 DNA,19例只存在不完整的HIV-1 DNA片段,7例只有完整的HIV-1 DNA,缺失的最大范围为7759个碱基,最小范围71个碱基,以多片段缺损最为常见。结论 HIV DNA基因片段变异在HIV感染和流行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19.
HIV/AIDS患者CCR5、CXCR4的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HIV AIDS患者淋巴细胞表面第二受体CCR5、CXCR4的表达 ,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探讨HIV感染的免疫基础。方法 收集 33例HIV AIDS患者及 13例健康对照的抗凝全血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第二受体CCR5、CXCR4的表达 ,并分析第二受体表达与病毒载量、CD4 + 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T淋巴细胞活化 (HLA DR+ CD38+ )的相关性。结果 艾滋病组CD4 + 、CD8+ 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高于无症状HIV 1感染组及健康对照 (P <0 .0 0 1) ;艾滋病组CD8+ T淋巴细胞表面CXCR4表达低于健康对照 (P <0 .0 1)。HIV AIDS患者CD4 + 、CD8+ 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与病毒载量明显正相关 (P <0 .0 1) ;与CD4 + T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负相关 (P <0 .0 1) ,与T淋巴细胞活化(HLA DR+ CD38+ )水平明显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HIV 1感染者第二受体CCR5的表达与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及各亚群凋亡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36例慢性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D4细胞计数分为3组:<200个/μl组,200~350个/μl组,>350个/μl组,同时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采用CD45RO及CD27标记T细胞亚群,Annexin V标记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项指标.其中4例患者及4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在体外培养,比较分析体外培养0、3、6、12、24 h不同时间点T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1)HIV/AIDS患者CD4~+、CD8~+T细胞及各亚群上Annexin V表达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但3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V/AIDS患者CD4~+、CD8~+T细胞及各业群上Annexin V表达百分比与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HIV/AIDS患者CD4~+T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并且HIV/AIDS患者CD4~+T细胞较CD8~+T细胞更易发生凋亡和死亡.结论 HIV/AIDS患者的T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并且CD4~+T细胞较CD8~+T细胞更易发生凋亡和死亡,但是T细胞凋亡水平与HIV的疾病进展程度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