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臂旁核 (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 (VPM)投射神经元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Vc)向臂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 ,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 .方法  HRP逆行追踪与生物素葡聚糖胺 (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 ,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结果 将 HRP注入 VPM后 ,在光镜下可见 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e(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将 BDA注入 Vc后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同侧旁外侧核、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对侧丘脑 VPM、丘脑后核和丘脑胶状质核也有 BDA顺标纤维和终末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前庭核对动眼神经核的内直肌亚核的纤维投射。方法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技术,将50%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到大鼠内直肌亚核,存活48h后分别对前庭上核、前庭内侧、前庭外侧核、前庭下核进行观察。结果 双侧前庭上核、双侧前庭内侧核、对侧前庭外侧核均有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主要投射区是同侧前庭上核、对侧前庭内侧核及外侧核;同侧前庭外侧核和双侧前庭下核无纤维投射至内直肌亚核。结论 认为同侧衣  相似文献   

4.
将霍乱毒素亚单位B(CTB)分别注入大鼠单侧或双侧不同脊髓节段以观察前庭核向脊髓的节段投射。结果 :①上颈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主要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前庭降核的尾侧部和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②颈膨大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见于前庭外侧核的尾端腹侧部及弥散分布于前庭降核、前庭内侧核 ;③胸髓及腰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广泛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 ,其中以前庭外侧核的头端背侧部最为密集 ,并仅稀疏地分布于前庭内侧核的小细胞部 ;④骶髓注入例的标记细胞仅弥散地分布于前庭外侧核和前庭降核。提示 :起源于前庭降核和前庭外侧核的纤维可一直投射到骶髓节段 ,而起源于前庭内侧核的纤维仅投射到上腰髓节段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和颈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延髓内重叠投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佐庆  李惠民 《医学争鸣》1995,16(4):272-274
作以HRP跨节追踪法研究了三叉神经中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上部颈髓后角的下行投射和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行投射。结果表明: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分别向第1,2,3颈髓后角的腹外侧、中间部及背内侧投射,第2,3颈神经向脊髓后角的广泛区域投射。此外,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也能见到来自上部颈神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WGA—HRP注入25只大鼠脊髓灰质内,顺行追踪脊髓至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其结果为:颈髓注射例,标记终末投射至两侧外侧网状核尾側背外侧之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以同侧大细胞部外侧区和邻近的小细胞部为密集。胸髓注射例也投射至外侧网状核大、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但标记终末较少,两侧差异不显,主要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的腹内侧区。腰髓注射例,主要投射至对侧外侧网状核的小细胞部及邻近的大细胞部,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尾侧的腹内侧部。三叉下部接收从颈、胸、腰髓两侧来的投射纤维,标记终末腰髓稍显。  相似文献   

7.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腹侧亚核,该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缰核、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揣影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估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校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提示这两个亚校可能参与盆腔内脏器感觉信息向上位脑结构的传递.大鼠腰骶髓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喑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260例患者在X线苴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2周分别在X线片上测量病变间隙后缘高度和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两者之此作为记录值R.结果 260例手术时间(10.5±2.89)min/节段,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毒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3d.术前R值为0.245±0.025,术后2周为0.241±0.038,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25,p=0.152).疗效评估结果为优53.1%(138/260),良34.2%(89/260).可9.2%(24/260),差3.5%(9/260),有效率为96.5%(251/260),优良率为87.3%(227/260).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家兔脊髓一侧的颈、胸和腰等不同节段,逆行追踪顶盖脊髓束在脊髓的下行投射节段。研究结果表明,上丘的HRP标记神经元恒定地见于上颈段(C_(2~3))注入例动物,而未见于颈膨大和胸腰段注入例动物。标记神经元仅分布于注入侧对侧上丘尾外侧部的中灰质层和深灰质层,并以深灰质层数量居多。结果提示,家兔顶盖脊髓束越边投射到上颈段脊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正常成人颈段脊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脊髓节段、轴索及年龄因素对其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影响。方法 36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3组接受常规颈椎3.0T磁共振成像(MRI)及颈髓DTI检查;根据颈椎体解剖定位,颈髓分为上段(C1/2-C2/3)、中段(C3/4-C4/5)及下段(C5/6-C6/7),各节段应用感兴趣区法测量脊髓中央灰质和白质(前索、侧索、后索)的ADC和FA值。结果正常成人颈髓灰、白质不同节段之间ADC和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颈髓白质不同轴索之间ADC和FA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ADC和FA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颈髓白质前索上段ADC与年龄不具有相关性,前索下段的ADC值与年龄正相关,其余颈髓白质及中央灰质的ADC和FA值均与年龄负性相关。结论正常颈髓的扩散能力和扩散各向异性受到年龄、节段和轴索因素的影响,对颈髓疾病的DTI研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不同生长底物对培养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存活和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SCG)体外分离培养,培养基中含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并选取不同方法溶解多聚-D-赖氨酸(poly-D-lysine, PDL)包被培养盖片,观测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状况.结果 用0.01 mol/L硼酸溶解的PDL进行包被,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最好,且神经元分散好,优于其他各组;GDNF对培养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突起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与其浓度存在量效关系,但它并不能阻止培养前5 d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减少.结论 用0.01 mol/L硼酸溶解PDL包被是一种良好的生长底物处理方法,GDNF能促进离体培养的交感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银杏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3组。24只动物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后注入等量25%kaolin,其中12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注射液静脉滴注为银杏组:12只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为盐水组;6只动物为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处死动物,取脊髓行HE、TUNEL、Bcl-2及Bax观察。结果组织切片对比发现同一时间点银杏组脊髓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均较盐水组为轻,银杏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Bax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盐水组,而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盐水组。神经元凋亡在术后7d达高峰。结论银杏提取物可改善实验性脊髓空洞kaolin性肉芽肿引起的上颈髓缺血水肿,阻止脊髓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银杏提取物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银杏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3组。24只动物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后注入等量25%kaolin,其中12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注射液静脉滴注为银杏组;12只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为盐水组;6只动物为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处死动物,取脊髓行HE、TUNEL、Bcl-2及Bax观察。结果 组织切片对比发现同一时间点银杏组脊髓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均较盐水组为轻,银杏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Bax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盐水组,而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盐水组。神经元凋亡在术后7d达高峰。结论 银杏提取物可改善实验性脊髓空洞kaolin性肉芽肿引起的上颈髓缺血水肿,阻止脊髓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氯化钐(Samarium Chloride,SmCl3)对大鼠离体颈上神经节烟碱传递过程的影响。方法: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结果:SmCl3在10^-4--10^-1mmol/L的浓度时,可逆地抑制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但对乙酰胆碱(ACh)和氨甲酰胆碱(Carb)膜除极化反应无显著的影响。对细胞膜电位、膜电阻亦无明显影响。SmCl3(10^-1mmol/L)能拮抗高钙(10mmol/L),对f-EPSP的易化4作用(P<0.01)。结论:SmCl3对烟碱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突触前机制,可能与抑制钙的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神经元和轴突中神经丝高度磷酸化和异常积聚的特征,探讨其介导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5),实验组采用聚氨酯胶片建立脊髓背侧慢性压迫模型;BBB评分法和SEP评估造模前、后6个月脊髓功能变化;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脱髓鞘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SMI-31)和非磷酸化(SMI-32)神经丝在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轴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SEP变化的关系。【结果】 造模6个月后大鼠BBB评分均下降(p<0.001)、SEP潜伏期延长(p<0.05)、波幅下降(p<0.001);LFB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01);脊髓灰质前角SMI-32阳性神经元计数明显增多、染色强度增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白质SMI-31染色强度升高(p<0.05)。【结论】 神经丝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的过度表达与高度磷酸化以及在轴突中异常聚积是导致轴突变性、神经元损伤和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迷走神经背核至中枢及周围部的分支投射。将荧光素Fast Blue(FB)和Nuclear Yellow(NY)分别注入左侧颈段迷走神经干和同侧颈、胸、腰或骶尾段脊髓。结果在同侧迷走神经背核可见到大量的FB标记细胞,极少NY标记细胞和少量FB-NY双标记细胞。提示:迷走神经背核有双重投射,即至中枢及周围部的投射。这种双重投射可分别来自述走神经背核的不同神经元的分支投射或来自同一神经元的侧支投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高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损伤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2mL&#8226;kg-1&#8226;h-1),乳酸钠林格氏液组(C7脊髓损伤后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2mL&#8226;kg-1&#8226;h-1),丙泊酚组(C7脊髓损伤后输入丙泊酚15mg&#8226;kg-1&#8226;h-1)。在损伤后1h测定心肌c-fos蛋白的表达;4h、24h测定心肌酶;72h观察心肌镜下结构的变化。每组每个时点为8只大鼠(n=8)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的损伤组大鼠心肌c-fos蛋白表达增加,心肌酶增高(P<0.05),超微结构有异常改变。丙泊酚组上述改变亦较对照组明显,但显著低于乳酸钠林格氏液组(P<0.05)。结论 高位SCI后的大鼠存在心肌损伤,早期使用丙泊酚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中,全切除10例,包括8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次全切除2例,为星形细胞瘤。术后3月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8例患者比术前改善1级,4例患者保持不变。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8例全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积极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