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是急救医学的一部分,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救护和运送等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院前医疗救护的质量,直接影响抢救成功率及病人伤残率和死亡率。为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本文探讨了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4-6月院前救护的457例为对照组,以2015年4-6月院前救护的492例为观察组,分别按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思维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明显缩短[(2.8±0.9)min vs(3.9±1.0)min]、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97.7%vs 88.8%)、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96.9%vs 87.9%),P均﹤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思维在院前救护中能缩短院前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抢救69例脊柱损伤多发伤患者,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按照常规急救程序救护(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33例在常规救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救护车到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8.54±6.1)min,急救成功率93%;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39.51±5.3)min,急救成功率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救护各环节运用预见性思维,针对性实施护理,能提高院前救护的质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站院前急救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护时间、救护成功率、住院时间、患者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救护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院前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心理弹性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和患者对院前急救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舒适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对急需院前急救的870例病人采取出诊前的舒适护理、现场救治的舒适护理、转运途中的舒适护理,结果全组病人均得到及时救治。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病人的救护中,在促进病人舒适的同时,提高了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改良流程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1年1~11月改良流程管理以前的12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及转运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心电图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00 例经"120"接诊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院前、院内救护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轻度、中度患者全部治愈,重度患者死亡 3 例,治愈率 97%.结论:该病例的急救与护理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抢救、早治疗,及时、彻底清除毒物.通过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意识,强化院前急救队伍训练,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加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现场救护,密切院前、院内衔接,真正有效的缩短无治疗期,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急、危、伤、重症病人在各级医院间转诊、转运、途中监护抢救及护理已成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和提高急救质量、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配合使用先进的院前急救仪器设备,可为院前治疗救护赢得宝贵时间,对查明病因、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晓英  王栋梅  吴文琴 《护理研究》2012,26(32):3043-3044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环节监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利用定置管理对救护车、车载设备及急救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院前急救流程对院内反应时间(指接到急救指令后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现场救护工作内容、转运途中监护、院前急救记录与反馈进行常态化管理,从院前急救人员、车辆、设备、通讯、药品器械、技术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监督、不定期应急综合演练和年终全面考核。[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院内反应时间由2.43s缩短为1.58s,抢救成功率由98.9%上升为99.4%,病人投诉率由0.4%降为0.1%。[结论]院前急救实施精益管理可缩短院内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投诉率。  相似文献   

11.
海上救护院前程序化管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红 《护理与康复》2010,9(12):1062-1063
总结海上救护院前程序化管理及体会。针对海上救护特点,建立救护小组,制定应急、现场救护及转运的救治程序,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海上救护能力,提高了伤员对海上救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探讨院前转运在早产儿救护中的重要性,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和致残率.通过院前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1116例早产儿转运至我院NICU,患儿全部安全转运,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意外或死亡.认为NICU的专业人员转运是非常必要的;重视院前转运是成功的关键;院前转运在早产儿救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统一质控标准和内容,选拔专职质控人员,实施"实践反思-全员参与-考核挂钩三维互动"的质控管理模式。结果实施院前急救质控模式后,护士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成绩明显提高(P<0.01);急救物资管理达标率提高(P<0.01);院前出车时间、取物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明显缩短(P<0.01),护士自评得分提高(P<0.01)。结论实践院前急救质量控制管理为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和提升院前急救速度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急诊院前抢救小组责任制编班改良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院前抢救小组责任制编班改良模式在急诊科的实践与成效。方法2008年实行以护理组长为核心的小组责任制编班模式,按职称、年资、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等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并与2006年实施传统周期性编班比较护患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包括纠正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存在问题、减少护理投诉)。结果实施责任制编班模式后,护患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与传统周期性编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满意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纠正护理安全隐患增多、存在问题及护理投诉减少。结论小组责任制编班改良模式提高了护患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野战环境下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便携超声在爆震伤院前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用长白山猪90只麻醉后制备爆震伤模型。将致伤成功动物转移至集伤点,分别使用传统体格检查和掌上超声进行检伤分类,并对适合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动物模型分别进行徒手穿刺和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记录体格检查和掌上超声诊断所需时间和准确性以及徒手穿刺和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所用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90只实验猪中,成功致伤44只,致伤成功率48.9%。24只实验动物进行超声伤情评估,平均用时(230±78)s,体格检查伤情评估平均用时(60±23)s(t=10.24,P<0.01)。以手术或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掌上超声与传统体格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5.8%(23/24)、54.2%(13/24),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P<0.05)。6只动物模型进行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置管,平均用时(300±86)s,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0%。徒手穿刺法一次性置管成功2只,平均用时(600±67)s,置管成功率33.3%(2/6)。2种方法穿刺置管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1)。 结论超声技术提高了院前爆震伤伤情评估的准确性和损伤控制成功率。超声检查具有便捷、无创、准确以及可重复等优势,其在爆震伤的院前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To gather preferences for novel pre-hospital physiologic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from emergency rescue services. Qualitativ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were conducted with three groups from UK Search and Rescue (SAR); (1) Extractors (e.g. SAR teams), (2) Transporters (personnel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casualty transport), and (3) Treaters (e.g. Emergency Department doctors). Three themes were defined; SAR casualty management, novel physiologic monitor potential, and physiologic monitor physical properties. Some SAR groups already employed physiologic monitoring but there was no consensus on which monitor(s) to carry or what to monitor and how frequently. Existing monitors also tended to be bulky and heavy and could be unreliable in an unstable environment or if the casualty was cold. Those performing monitoring tended to have only basic first-aid training, and their workload was often high particularly if there was more than one casualty.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employing a novel monitor were strategic and clinical; an opportunity for transmitting data off-scen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monitoring or generate advice (i.e. telemedicine) was also voiced. A range of more intuitive, physical properties was also raised (e.g. small/compact, lightweight). SAR-specific technology should be simple to operate by those with less medical training, which means that clinical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t would be beneficial if novel monitors carried out a major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allowing rescuers to proceed with their priority task of removing the casualty to safety.  相似文献   

17.
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厉群  邓颖辉  蔡敏 《护理研究》2005,19(7):588-590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特性询问表、生活事件量表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 96名院前急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结果 ]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院前急救护士自评的心理问题与焦虑特性呈正相关 ;与急救工作时间、社会支持、职业认同感呈负相关。 [结论 ]对院前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高度重视 ,针对有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以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促进急救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We report the successful use of the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as a rescue device in three pre-hospital cases where tracheal intubation after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had failed. The ProSeal? LMA allowed 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 of all three patients under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院前患者与救护人员判断及急救网络管理制度的冲突情况.方法 采用<院前急救中遇到伦理学问题调查表>,对全市80家急救网络医院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80名医生和2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与院前急救服务伦理冲突的情况.结果 328份问卷中,认为需要救护的患者中完全拒绝的患者占(8.046±6.990)%,部分拒绝的占(14.544±10.558)%;需要救护车转运的患者中拒绝的占(14.451±14.747)%;拒绝救护和转运的原因中付费问题占(23.52±~19.79)%.认为自己不需要占(22.22±20.84)%,自己想死占(5.77±4.47)%,难以判断占(19.44±18.65)%,其他原因占(30.08±25.78)%;(20.31±16.66)%的患者拒绝救护人员判断其处于某种状态;得到救护车服务的患者中(29.66±24.02)%的患者认为无出车必要;(22.11+19.52)%患者的要求与院前急救服务管理的规定有冲突.结论 院前患者与院前急救服务伦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院前患者与救护人员判断及急救网络管理制度的冲突情况.方法 采用〈院前急救中遇到伦理学问题调查表〉,对全市80家急救网络医院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80名医生和24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与院前急救服务伦理冲突的情况.结果 328份问卷中,认为需要救护的患者中完全拒绝的患者占(8.046±6.990)%,部分拒绝的占(14.544±10.558)%;需要救护车转运的患者中拒绝的占(14.451±14.747)%;拒绝救护和转运的原因中付费问题占(23.52±19.79)%.认为自己不需要占(22.22±20.84)%,自己想死占(5.77±4.47)%,难以判断占(19.44±18.65)%,其他原因占(30.08±25.78)%;(20.31±16.66)%的患者拒绝救护人员判断其处于某种状态;得到救护车服务的患者中(29.66±24.02)%的患者认为无出车必要;(22.11+19.52)%患者的要求与院前急救服务管理的规定有冲突.结论 院前患者与院前急救服务伦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