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试验业已观察到室性并行收缩伴传出阻滞。室性并行收缩性心动过速亦可伴有传出阻滞,如在并行收缩灶与心肌之闻产生2∶1或Ⅱ°二型传出沮滞并不少见,但合并文氏型传出阻滞则属罕见,可使并行收缩诊断带来困难,倘若同时合并有其它类型室性心律失常,致使并行收缩的诊断更为复杂化。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室性并行收缩性心动过速伴文氏型阻滞和高度传出阻滞,同时合并室性折返性早搏及短串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正> 室性并行收缩可出观各种形式的传入和传出阻滞,传入阻滞中以Ⅲ度传入阻滞较易发现。笔者最近所见1例考虑为室性并行收缩、Ⅱ度传入阻滞伴超常期传导。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重性并行心律指在整个心脏内同时存在着数个并行心律性起搏点,保护性传入阻滞使这些起搏点各自独立的激动不受外界干扰;当它们周围的传出阻滞消失时,它们释放的冲动便能激动整个心脏或心脏的一部分,从而构成相当复杂的心律失常。多重性并行心律是一种相当罕见的心律失常,至今报道不多,其中主要为双重性并行心律,包括房性并行心律合并连接处性并行心律,房性并行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双重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左前分支并行节奏点性室速伴文氏型传出阻滞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男,24岁,因疲劳后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1天,疑为心肌炎在本院门诊就诊。附图为就诊时描记的心电图。心电图分析各导联均见窦性心律,窦性 P-P 间距为0.86秒,均齐,频率70次/分。同时有过早出现的 QRS波,与其前窦性心搏的联律间距不等,过早搏动的QRS 液在Ⅰ导联呈 rS 型.Ⅲ导联呈 qR 型,电轴右偏115度,符合左后分支阻滞图型,在 V1导联的过早搏动呈 rsR′型,QRS 波时间为0.11秒,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形态,经推算早搏呈并行节奏点性,其周期为0.44~0.46秒。值得注意的是第三行的Ⅰ导联记录呈并行节奏点性室速伴文氏型传出阻滞。并  相似文献   

5.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头昏,头晕,胸闷三天就诊。查体:BP 22.6/16Kpa,神清,HR:86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腹(-),下肢无浮肿,余(-)。临床诊断:高血压病;早搏?心电图中可见窦性P-P间距为0.70s均齐,窦性心率85次/min,并可见一组提前出现的早搏,与前窦性心室激动联律间距不等,如V_1导联R_1-R′2为0.50s,R_3-R′4为0.54s,R_6-R′7为0.56s,并见第3个早搏前有窦性P波,P-R 0.13s还可测量到早搏间距为0.68s,第3个早搏形态介于窦性和室性之间,考虑是室性融合波,因而本例判定为并行收缩性室早。同时需注意,早搏在Ⅰ导联呈qR型,而在Ⅲ导联为rS型,早搏电轴左偏40°,早搏在V_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型。心电图诊断:起源于左后分支并行收缩伴不规则传出阻滞。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3 7岁。主诉反复心悸、气短、头晕 ,而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图为V1 导联 ,V代表心室肌 ,EV代表异室连接处 ,EF代表异位兴奋灶。图中R2、7、8、1 2、1 3为室性异位搏动 ,呈右束支阻滞型 ,时限 0 .12s,可能起源于左心室上部 ,这些异位搏动联律的间期不等 ,相差 0 .16s,且呈倍数关系 ,故考虑为室性并行搏动。下行QRS波有 3种形态 ,①呈rS型为窦性搏动。②R6、1 1 与窦性联律间距相等 ,可能为室性折返性PS。③异位搏动成串出现 ,间距显著不规则 ,可能为异位兴奋灶与心室肌之间存在某种类型传出阻滞所致 ,因无最小间距的…  相似文献   

7.
双重性房性并行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此种心律失常是心房内存在着两个异位起搏点与窦性心律并存的一种房性心律失常。异位起搏点由于保护性传入阻滞的存在,激动形成不受外界干扰;当释放的冲动不在传出阻滞期便可激动心房或心房的一部分引起P’波,异位冲动可经正常传导系统或附加束下传心室。因异位起搏点激动心房的范围、顺序不同,有时存在着房内阻滞使P波形态不同;由于传出阻滞的存在P’—P’间距不等。双重性房性并行心律伴L—G—L传导报导较少。  相似文献   

8.
并行节奏点搏动间期存在公约数,这是存在传入阻滞保护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亦是典型的室性并行节奏点的主要诊断依据。近来发现不典型的或变异性室性并行节奏点更为常见,并行节奏点搏动间存在公约数这一主要特  相似文献   

9.
潘伟民 《心电学杂志》1993,12(1):50-50,57
迄今,对类似于间歇性室性并行收缩二联律一般用3种不同机理来解释:(1)并行收缩性二联律偶而伴入口阻滞消失;(2)受调节的片行收缩不伴入口阻滞消失,(3)不伴纵向分离的折返性二联律。在本帧心电图中,二联律性异位 QRS 波至前面  相似文献   

10.
并行心律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从概念上讲,它是一种双重心律,两个节奏点同时存在,两者竞争地控制着心房或心室,其中一个节奏点有保护性传入阻滞,不被另一个节奏点的冲动所侵入。根据异位节奏点存在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及双重性并行心律,各具有其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现就我院近十多年来有资料可查的异常心电图中的并行心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序列性的改变,虽然每个心搏的定位、定性是分析的基点,但从序列层面统揽全局才能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诸如文氏现象、干扰性分离、并行收缩、传出阻滞等,绝非是对少数几个心搏可以作出诊断的。本文用“序列组合”方法对各个心搏问距的相关性作解析,以明确“心房与心室”传导关系,称之为不同心搏间距的“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性,8岁。因“心悸3d”来我院门诊。患儿无发热,体检无殊。24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总心搏数126029次,平均心室率92次/min,正常顺传的QRS时间约0.06s,可见形态略不同于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图1A),约0.07s,窦性P波在其之中或之后,在V1近似QS型,但振幅明显小于正常QRS波群(如R8、R13),部分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如R2、R6),偶见室性融合波群(如R15),且两异位搏动的间距存在一最大公约数。异位搏动共计约11502次,占总心搏数的9.1%,提示为频发高位并行性室性期前收缩(部分呈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偶见突然出现的窦性P波后QRS波群脱落引起的长RR间期(图1B R7’-R8’),经测量,该处窦性P波前后的异位搏动(R4’、R11’)与短异位搏动(R2’、R4’)存有倍数关系,提示此处亦是异位搏动(并行性高位室性期前收缩)的激动发生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可见室内差异性传导及室性融合波群),高位室性期前收缩隐匿性逆传致生理性二度莫氏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68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低钾血症。心电图示 :P波消失 ,f波代之 ,QRS呈 4种形态。第 1种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均在距前一RR >1 5 4s时出现 ,第 2种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RR间期相等为 1 8s。第 3种中间型 ,介于第 1、2种图形之间 ,但以左束支阻滞图形为主。R6、8,且RR间距均为1 8s或为 1 8s的整倍数。第 4种宽大畸形主波与T波反向并提前出现 ,时间为 0 14s,如R2、9,各导联U波高大。心电图诊断 :心房颤动伴Ⅲ°AVB ,室性逸搏心律伴不齐 ,室性并行心律 ,室性融合波 ,频发室早 ,U波改变图 1 说明见正文讨论 房…  相似文献   

14.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表现为宽QRS波群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常见于3种情况:①室上速发作时,合并功能性束支阻滞、心电图表现为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形;②冲动从房室旁路下传;③基础状态下存在束支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阻滞,室上速发作时心室激动呈原有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5.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6,25(1):58-61
并行收缩的原始或固有频率常受各种因素如体温、自主神经张力、电解质、内分泌激素等影响而变化,但不妨碍并行收缩的诊断,电张调频性并行收缩(electrotonic modulated parasystole,EMP)则是一种变异型并行收缩,其特点为非保护性窦性(或异位)激动通过电紧张影响对并行收缩冲动的发放起着调频性作用,使显性并行收缩之间缺乏倍数关系或最大公约数,造成确诊困难。据报道电张调频性并行收缩约占并行收缩的28.1%,只要调频效应大于并行收缩自律周期的变化,就可能被检出,但临床能被诊断的却不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孕妇室性心律失常中室性并行心律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动态心电图特点(DCG),并探讨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回顾210例室性心律失常及33例正常孕妇的DCG资料,以时间散点图和Lorenz-RR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并结合逆向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对期前收缩起源进行定位,分为左、右室起源。依据DCG定位将患者分为室性期前收缩组(左室组、右室组)59例、室性并行心律组(左室组、右室组)151例和对照组33例,比较各组总心搏数、室性期前收缩数、心律失常指数以及HRV、交感活性和迷走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总心搏数较健康对照者增多(P0.05)。室性并行心律组室性期前收缩数较室性期前收缩组多(P0.05),但两组在起源点方面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室性并行心律组与室性期前收缩组HRV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室性并行心律组各项指标较同侧心室来源的室性期前收缩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妊娠期室性心律失常者的HRV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右室起源的室性并行心律HRV指标下降更明显;室性期前收缩的构成比高于室性并行心律,二者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或妊娠期生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附图,见第35页)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约88次/分,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电轴约为-25°—30°。除窦性节律外,有提前出现的QRS波,配对间期明显不等,早搏的长间距是短间距的简单整倍数,常有室性融合波出现(Ⅰ的R_7、aVL的R_7、V_1的R_5和V_6的R_7)。早搏QRS时限约0.10—0.11秒,畸形较轻,趋向“正常化”,在肢导联上表现为左后分支阻滞型,在胸导联上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室性融合波的QRS更加趋向“正常化”。综上分析、本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并行心律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心电图有束支阻滞特征伴融合波正常化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6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39(60%)例,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23(35.4)例,同时呈现两种束支阻滞图形3例(4.6%),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室性自主心律3(4.6%)例。高度房室阻滞伴室性自主心律12(18.5%)例,窦房阻滞伴室性逸搏3(4.6%)例,室性并行心律45(69.2%)例,房性早搏伴室性逸搏2(3.1%)例。结论束支阻滞时出现室性融合波正常化有多种机制,提示存在与束支阻滞同侧心腔起源的心室异位灶。掌握这些心电现象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20.
任在镐 《心电学杂志》2009,28(5):366-368
并行心律通常表现为心脏某处(包括窦房结)起源的期前收缩,尤以室性并行心律为常见.1912年,Fleming假定心室内的某些异位起搏点受到保护,可免被窦性激动侵入.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自律性的并行心律灶,其周围有单向传入阻滞的保护区,起搏频率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