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报告了60例应用股骨髁上反曲截骨术对下肢广泛肌群麻痹合并膝关节前弓屈曲畸形的治疗效果,着重讨论了反曲截骨的依据、合理反曲角度的设计,并围绕如何达到最大功能改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戴禧祚 《四川医学》1990,11(5):257-258
在十年动乱期间,疾病的预防工作遭受到严重干扰,致使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一大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这批患者大多是20多岁的青年,由于肌肉瘫痪和肢体畸形给他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987年,四川省残疾人抽样调查,肢体致残因素中有工伤事故、儿麻后遗症、交通事故、感染、肿瘤和先天畸形等;儿麻后遗症居肢残第二位。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和“四川省三项康复办公室”要求:1988~1992年的5年内,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屈曲畸形的分型,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小儿麻痹后遗症200例中的25例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分型,其中属软组织挛缩型20例;骨关节型5例;软组织挛缩型治疗方法为:牵引或 膝关节后软组织剥离松解术;骨关节型治疗方法为:牵引 膝关节囊后软组织剥离松解术 股骨干骺端截骨术。结果:25例经上述治疗后膝关节均达完全伸直。结论: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屈曲畸形按临床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以下简称儿麻)各种畸形的大量矫治和实验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达到先进水平。许多手术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已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展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试就近年来各新手术方法和新研究成果作一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屈曲畸形(附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运用膝关节松解术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屈曲畸形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提出了我们对膝关节屈曲畸形分型的一些看法;并从生物力学等方面分析探讨膝关节松解术,提出其可行性及利弊。  相似文献   

7.
8.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高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度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男3例,女9例,术前、术后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判定结果。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12年,平均37个月。术前HSS评分平均11.5分(6-24分),术后12个月平均79.5分(55-96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5例(41.67%),良3例(25.00%),可3例(25.00%),差1例(8.33%),优良率达66.67%。结论运用TKA治疗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94例膝屈曲挛缩畸形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纠正严重膝关节畸形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如何充分松解软组织而能保证膝关节术后的良好平衡,如何正确的进行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截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来纠正膝关节的畸形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江苏省人民医院自1997年起对52例(73膝)严重屈曲畸形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采取分步规则系统处理全膝关节置换中的软组织平衡和关节的稳定性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软组织平衡技术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20例22膝骨性关节炎和3例4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屈曲内翻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的资料,对术前畸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功能恢复问题进行讨论.男7例8膝,女16例18膝;年龄55~83岁,平均67.8岁.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7°~50°,平均(13.6±2.2)°;以正常股胫角外翻6°为标准,术前膝内翻角度为8°~23°,平均(12.5±1.9)°.术前膝关节HSS(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为30~66分,平均(39.0±2.8)分.结果 术中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屈曲挛缩;术中并发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髌韧带部分撕裂1例.术后23膝股胫角外翻角度3.5°~7.4°,3例残留股胫角内翻角2°~5°,术后平均膝内翻角度(1.7±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1例切口脂肪液化,均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个月,23膝关节完全伸直,3膝残留5°~10°屈曲挛缩,术后平均膝屈曲(0.9±0.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73~92分,平均(85.0±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组织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的重要步骤和手段,合理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是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和畸形得以矫正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月,末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8.7±13.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26.7±32.9)m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无下沉,髌骨轨迹、假体位置均良好,连续观测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出现.随访至2017年1月,失访2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血供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 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马健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4):1769-1771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在施行全膝关节置换中的软组织平衡技术。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18例25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探讨术中的软组织平衡问题。结果术后随访半年~5年,平均3年,2例残留5°屈曲挛缩,1例残留内翻角>3°。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髌骨弹响1例;均无皮肤坏死、切口浅表感染及深部感染发生。结论软组织平衡在矫正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中起重要作用,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使屈曲内翻畸形的膝关节在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矫正及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徐艺  李琳  史凌云 《西部医学》2019,31(8):1293-129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因膝骨关节炎导致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由同一组医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术后康复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内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明显增加,膝关节内翻角度和膝关节最大伸直角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膝关节内翻角度外,观察组以上其他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另外,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项目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社会功能和情绪角色等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快速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在老年骨性关节炎内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2年8月期间老年骨性关节炎应用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56膝),平均年龄75.5岁(72-85岁),采用X线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51.9分增加到术后的91.1分。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伸5°、屈62.7°,到术后平均伸0°、屈130°,术前最大内翻畸形25°,最小内翻畸形5°,术后畸形角度全部得到矫正。结论膝关节固定平台假体置换治疗老年骨关节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关节线水平呈直线相关,在关节线水平以上为负相关(r=-0.92,P<0.01),在关节线水平以下为正相关(r=0.58,P<0.01)。关节线水平升高不大于3 mm,患膝屈曲角度均在120°以上。关节线水平升高3~6 mm,患膝屈曲角度仍在100°以上。而关节线水平升高6 mm以上则仅能屈曲90°左右。关节线下降6 mm以内,屈膝角度均在120°以上。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对骨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初次人工膝置换,术中应尽可能维持关节线的解剖位置。关节线升高3 mm以内屈曲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arthroplasty,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6年收治的31例(62膝)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PSKA手术的疗效。结果31例均得到术后随访,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4.3分增加至平均84.4分,其中优:19例(61.3%,85-92分);良:8例(25.8%,71-83分);可:4例(12.9%,61-68分);差:0例;术后优良率达87.1%。且术后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PSKA是治疗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使病人术后获得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矫正、活动度增加和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来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方法:用借鉴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研制的石膏撑开器,将分次石膏夹楔变成近似连续的缓慢撑开,来矫正膝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结果:36例40个膝关节,伴有条索状挛缩或股骨下端骨性畸形者,需通过膝后软组织松解或股骨髁上截骨,膝关节伸直皆达到矫形需要的要求,未发生影响疗效的并发症。结论:借鉴Ilizarov技术缓慢牵伸原理研制的石膏撑开器,是实现了无痛、微创、简便、安全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