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采用促通技术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用Fugl—Meyer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康复组Fugl—Meyer值(61.28&;#177;22.47)明显高于对照组(45.79&;#177;20.7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瘫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lt;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lt;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段式康复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疗效,尤其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三段式早期康复训练,平均于病后4d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三四周,1次/d,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以简式Fusl.Meyer(FMA)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66.23&;#177;26.97)分和(58.68&;#177;26.59)分]较治疗前[(14.28&;#177;14.19)分和(8.47&;#177;12.36)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康复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论三段式康复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有效可行,对防止脑血管病的继发性障碍,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d指数评分。结果经6-8周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2个月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 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可否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模式的程度。方法:120例60岁以下的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从病后平均第8天开始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训练过程中强调股内收肌群,屈髋、屈膝肌群,胫前肌群及躯干肌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结果:经过平均72d的观察,康复组患者独立步行时不伴有明显的偏瘫步态模式(髋关节外旋、外展、“划圈”)38例(63.3%),而对照组仅11例(18.3%);康复组髋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达Ⅱ级和Ⅲ级者分别是56例(93.3%)和39例(65%),对照组分别是39例(65%)和18例(30%)。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减轻偏瘫步态模式的程度,提高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徒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菊珍  付剑雄 《现代康复》2001,5(8):129-12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根据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先后,将病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早期组病人是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时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我院治疗的病人。结果早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粘连、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接受康复训练,是有效提高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缩短疗效,尽快康复回归家庭、社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科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根据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先后,将病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早期组病人是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时即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是在发病3个月后来我院治疗的病人.结果早期组经有效的康复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粘连、总有效率达95%,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接受康复训练,是有效提高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缩短疗效,尽快康复回归家庭、社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晓利 《现代护理》2006,12(12):1099-1102
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早期康复的机制、意义,训练介入的时间以及护理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FIM量表对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活动能力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在病后3月时的功能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01),在恢复独立功能活动者中,康复组16例(47.06%),对照组4例(11.76%)。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干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独立功能活动能力的恢复;患者在病后1月内,FIM评定为72.25±20.96分考,经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功能活动独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治疗期间的第一阶段康复治疗作成本-效果的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区组随机化纳入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规范的一级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一级早期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采集2组患者自发病到发病后1个月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以及各费用的详细构成。对每例样本在入选时(V0)和发病后第1个月(V1)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功能改善明显较对照组为佳,2组患者总费用之间无明显差别;不管是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还是综合功能评分每改善1分,治疗组所耗费的相关成本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为低,对照组相关费用约是治疗组的3~5倍。结论三级康复中的第一阶段康复治疗,即一级早期康复是经济的、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对象为参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后出院的20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电话和书信的形式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存活者的移动能力、活动空间、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生活质量(QOL)及继发性损伤。结果对照组随访到58例,其中1例因“心脏病”去世。康复组随访到68例,无1例死亡。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移动能力、活动空间、ADL、QOL及继发性损匀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三级康复的功能结局和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临床经济学分析。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急性期至6个月末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组成的三级医疗方案)。每组人选病例均于人选时及3个月末、6个月末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疗效。比较2组在6个月病程中的相关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用多元回归分析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其中康复组患者功能改善程度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康复组的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和对照组比较相对较高,6个月康复组的直接医疗费用仍高于对照组,但总费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3个月和6个月FCA评分每提高1分,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和总费用康复组均低于对照组。3个月和6个月总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医药费用支付方式和人组FCA评分,其中住院时间是最强的影响因素,住院时间最主要影响人组FCA评分。结论三级康复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有更好的经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卒中单元康复组318例,普通病房对照组17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康复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同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入院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卒中单元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病房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病房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病程,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及时给予康复治疗有可能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本文探讨不同介入时机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开始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男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早训组和晚训组,每组各30例。按病情阶段不同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双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各组健侧、患侧股骨颈骨密度进行训练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早训组基本无变化,晚训组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训组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在训练前后均略低于健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训组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在训练前后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组间比较:晚训组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始终略低于早训组健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训组患侧股骨颈骨密度始终略低于早训组患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可以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长期治疗能否促进骨量恢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1配对研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为量表评定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研究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MBI在一疗程后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6 2例脑卒中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调查 ,采用Brunstrom 6级运动功能评价法对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32例 )和未采用此疗法(30例 )的两组患者瘫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与未进行此疗法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差异显著 (P <0 0 1)。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除与早期康复治疗有关外 ,还与年龄、文化程度、出血部位、有无并发症和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同时 ,不能忽视相关因素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