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爱蕊  杨圣俊  阎纪英 《河北医药》2008,30(10):1539-1540
我院自1999年至2005年以来收治结核性心包炎伴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82例,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其中41例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局部抗结核治疗,以及时解除心包填塞的危险,减少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病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包积液常继发于某种全身疾病或心包疾病所致,部分病例心包积液的表现可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故易误诊或漏诊。了解心包积液的病因组成,有助于正确诊断或针对性治疗。本文对我院从1993—2003年收治的63例心包积液病例作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病史摘要患儿男 ,7岁 ,因反复发热2月 ,面色苍白1月 ,加重伴气促3天入院。患儿入院前2月不慎跌入开水桶中 ,臀部及双大腿屈面Ⅱ度烫伤。在个体医生处局部敷“中草药膏” ,反复出现中低热伴畏寒 ,仅服用“感冒通及散利痛” ,未用抗生素。1月后烫伤处结痂愈合 ,但患儿面色渐苍白 ,纳差 ,3天前面色苍白加重 ,气促明显而入我院。既往体健 ,无血尿及便血史 ,无结核接触史 ,有吃生蟹史。体检 :T38 1℃、P130次/分、R40次/分、BP105/60mmHg、体重18kg。消瘦、神萎、气促 ,唇周紫绀 ,无三凹征。皮肤粘膜无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量以上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减少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进行常规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4~7d,用生理盐水及尿激酶10万U单位加入20~1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2h后再全部排出,观察3d到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则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38例,少量6例,随访半年至3年,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结合规则抗痨化疗等治疗,是防治结核性心包炎粘连缩窄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包积液常继发于某种全身疾病或为心包疾病所致 ,部分病例心包积液的表现可被原发病症状所掩盖 ,故易致误诊和漏诊。现总结我院近 10年来病因明确 5 0例心包积液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5 0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2 0例 ,女 30例 ,年龄 16~ 78岁 ,平均 5 1 6 4岁。病程 >1个月 2 8例 ,<半个月 5例 ,半个月~ 1个月 17例。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 (见表 1) ,结合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表 1  5 0例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例数百分率 ( % )胸闷气急 4488胸腔积液 2 5 5 0咳嗽 2 14 2下肢水肿 2 14 2发热 16 32胸痛 14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例病例报告,分析结核性心包积液并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及其诊断方法,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4日我院收治的1例结合性心包积液并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结缔组织全套及相关检查,支持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予抗结核+抗干燥综合征治疗,效果满意。9个月后随访,患者痊愈。结论结核性心包积液并干燥综合征病因复杂,诊断困难,需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判断,才能更好地做到准确诊断,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床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取半卧位,按Seldinger方法,在心彩超定位下,于心尖部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局部治疗。同时对于抽取的心包积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待结果阳性后,给予心包腔注射抗肿瘤药物。结果9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2h后症状明显缓解,留置导管3~35d。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心率下降显著(P〈0.01),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注药,具有安全、方便,减少患者痛苦,利于诊断、治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27例临床分析061001沧州市中心医院陈树平沧州地区卫校张玉梅,杨广勇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早期常缺乏心包疾患的典型表现,晚期呈现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错误地归咎于进展的恶性肿瘤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现将我院收治的27例报告如下:1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量以上结核性心包积液经心包腔内注入尿激酶结合经皮留置导管心包引流治疗减少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60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经皮心包腔内置入多孔中心静脉导管,并经导管行心包积液闭式引流,直至积液不再流出,用尿激酶5万IU加入生理盐水20ml经导管注入心包腔内,夹管24h后将其全部排出,直至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包积液消失或仅剩少量,心包纤维素或粘连消失,即可拔出引流导管。结果经皮心包腔内尿激酶治疗有利于心包积液彻底引流,减少纤维素在心包内沉积,复查超声和胸片显示心包积液完全消失43例,少量积液17例,但其积液包裹和心包粘连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患者对心包腔内尿激酶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无出血和继发感染发生。结论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纤溶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粘连和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詹莹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2):194-194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住院的5例心包积液患者病因误诊及漏诊情况加以分析,旨在提高对心包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心包穿刺注入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转移性心包积液5例临床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030009)侯如蓉弓力新徐涛黄涛路月玲目前,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转移性心包积液病例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将临床上遇到的5例转移性心包积液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12.
心包积液7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华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70-2071
目的了解导致心包积液的病因及其年龄构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73例心包积液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青少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分析其致病因素与病因的年龄构成特点。结果肿瘤、心力衰竭、结核、非特异性心包炎、非结核性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另外肾功能不全、外伤、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胶原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致病因素。三组患者致病因素构成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包积液的致病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年龄构成差异大。  相似文献   

13.
杨小平 《河北医药》2002,24(6):462-462
我院自 1995~ 2 0 0 1年 8月收治心包积液病人 2 9例 ,对其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9例中 ,男 15例 ,女 14例 ,年龄 3 2~ 73岁 ,<45岁 3例 ,45~ 60岁 17例 ,>60岁 9例。非特异性心包炎 4例 (14 % ) ,结核性 14例 (4 9% ) ,心梗后综合征 (Dressler综合征 ) 2例 (6% ) ,肿瘤性 9例 (3 1% )。结核感染在 60岁以下占 70 % ,肿瘤因素所致 66%为 61岁以上者。 2 9例均经二维超声定量诊断 ,积液 (少量积液亦在超声引导下抽取 )常规与粘蛋白定性试验及脱落细胞检查证实。1 2 治疗 结核所致者均抗痨治疗 ,其中 1 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心肌梗死后大量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以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大量心包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包积液产生的原因。结果 3例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包积液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不同原因所致。结论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结核性心包积液、假性室壁瘤都可导致心包积液的出现,临床应仔细鉴别,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包内置管引流并注入化疗药物DDP配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对20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尽可能排尽积液后注入化疗药物。结果20例中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心包腔内置管化疗,损伤小,安全性好。静脉化疗联合心包腔内化疗疗效好,可明显地控制患者的症状,较单纯静脉化疗能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世新  王道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28-172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包积液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处理。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7~89岁的47例不同病因所致的心包积液进行检测。结果本组心力衰竭引起的心包积液十分常见,占25.5%,少量积液占57.4%,中量积液占34%。结论超声诊断心包积液,不但敏感,准确、可靠,而且可以超声导向进行心包穿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剑下心包开窗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和心包填塞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本为回顾了9年来治疗的94例大量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所有患者均采用剑下心包开窗。结果在37例有恶性肿瘤史的心包积液的患者中,22例通过心包引流液及心包病理活检得以确诊,结核性心包积液为24例,特发性心包积液为17例,免疫性心包积液为8例,其他病因8例,术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中心包引流量为200~2000mL,平均8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1~31d,非肿瘤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5.13d,肿瘤患者拔管时间为5.83d,术后经超声证实91.5%患者无或有少量心包积液,术后4例短期内出现积液复发,发生各种并发症6例,3例死亡。结论剑下心包开窗术目前仍是临床上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尤其是肿瘤性心包积液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胡友洋  徐瑞好  卢中 《中国医药》2009,4(9):693-694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9例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积液患者,选择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或心尖区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2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抽液成功率100%,未出现冠状动脉或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后即刻,患者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导管留置时间5~30d,引流液量500~50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和心包开窗引流术。  相似文献   

20.
癌性心包积液23例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从光  谢曼华 《天津医药》1994,22(7):429-4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