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顶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处,风池穴在临床眼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本文试从风池穴的穴性和临床运用对其进行初步探讨。1 穴性探讨 风池穴最早见于《灵枢·热病》,属于少阳胆经经穴。《经穴释义汇解》日:“穴在颞颥后发际陷中,穴处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医经理解》曰:“风池,在脑空后,大筋外发际陷中,夹风府旁二寸,风所从入之地也”;《经穴命名浅解》曰:“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利,风池穴在颞颥发际陷者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历代文献详细记载了该穴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穴,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足乔)之会。一、风池穴定位:古代文献对本穴定位的叙述不尽一致,如《素问·气府论》王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甲乙经》:“在颞颧后发际陷者中。”《资生经》:“在脑后发际陷中。”《明堂》:“与风府正相当即是,侧相去如二寸为定穴。”  相似文献   

3.
栾继萍 《四川中医》1999,17(1):53-54
头临泣穴位于眉中直上入发际0.5寸,是足少阳肥经之穴,又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曲差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位于神庭穴旁开1.5寸。两穴多为头部疾患之常用。近年来笔者取之用于疼痛类疾患,常取捷效,兹报道如下。1配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林××,男,39岁,1992年9月12日初诊。主诉有偏头痛史2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诱发。近日自觉左侧颈部疼痛,并阵发性加剧,呈针刺样,伴面部供热,心烦失眠,日苦纳减,大便时干,舌尖偏红,苔薄白,脉弦数。选头临泣、曲差穴。穴位常规消毒,外关与皮肤呈30“夹角,扶持快速…  相似文献   

4.
风池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临床应用举隅曾宜发刘敏勇(江西省九江县人民医院九江332100)(江西省中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风池穴临床应用偏头痛鼻渊眩晕咽喉炎神经性耳鸣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又为祛风之要穴,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医古典记载...  相似文献   

5.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临床常用。本人运用风池穴为主穴,适当配伍其它腧穴,治疗了一些神经系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延髓麻痹王××,女,23岁,麻醉师,1995年12月15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因双侧脑血管畸形于19...  相似文献   

6.
浅析风池穴与五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是头部的重要穴位之一。意指穴处为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而得名。本穴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可治疗头面五官、颈项及肩背部疾病,尚能治疗风邪所致之表证,亦可以治疗痴呆等神智类疾病及眩晕、中风等。这不仅体现了本穴的近治、远治作用,同时体现了本穴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密切关系。风池穴对五脏脏气失调所引起疾病的疗效,表明针刺该穴具有调理五脏脏气、清脑开窍、升阳补气、平衡阴阳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8.
风池穴新探     
<正>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穴,手足少阳阳维阳跷之会,亦是临床常用经穴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其主治病证有:偏正头痛、中风气塞涎上不语,癫疾僵仆、头晕、目赤痛、目眩、多泪,鼻鼽衄,气发耳塞目不明、颈项强直、腰背肩俱痛,外感风寒、凝结(?)瘧、诸瘿等。这些  相似文献   

9.
风池及其配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另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名释义》解释:“风”为百病之长,停水日“池”,此穴在项平风府穴处,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凹陷处。意指穴处为风邪犯人,停蓄之处,故名风池。  相似文献   

10.
临床应用风池穴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于项后头颈之间,为足少阳与阳维交会之穴,而阳维主一身之表。故风池既可解表驱风,又可使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之邪转枢外达。根据近部取穴的原则,针风池还可疏通局部经脉,调整头面及颈部、上肢的阴阳气血,使经络通畅,阴阳气血趋于平衡。所以,笔者在治疗人体头颈部疾患时,常以风池穴为主治之。并在10余年的针灸临床中体会到,以风池穴为主治疗头颈部疾病,对不同病种,风池穴的针刺方向和深度应有所区别,并施以适当的手法配合,使针感直达病所,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如治疗目疾(色盲、青少年近视),针风池时针尖…  相似文献   

11.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 ,为风邪蓄积之所 ,故名风池。风池穴又为手足三阳与阳维之会穴 ,能调和内外风证。笔者通过七余年临床实践 ,风池穴用于临床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治疗偏头痛 :西医称为 :“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病突发 ,痛势其剧 ,多位于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双侧 ,其则速及眼、齿。本病特点反复发作 ,随年龄的增长 ,症状愈来愈重。风池穴为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肝胆内寄相火 ,为“风木之脏” ,极易化风动 ,谓之“内风” ;阳维脉“维络诸阳”而立表 ,多与外风有关。因此无论内风、外风引起的头痛均以风池…  相似文献   

12.
风池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阳维之会.巅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位居头项,形象如池,故风池以此得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选穴规律。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网自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文文献,经过筛选,提取数据,用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是主穴使用频次前三的穴位,频率均39%;主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部位是颈项部;经脉选用以督脉、足少阳胆经经穴为主;特定穴的取穴中以交会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中颈夹脊-百会穴-风池穴的支持度最高,为26.415%,置信度为92.857%。聚类分析中突显出百会穴-风池穴-颈夹脊这一穴位群集,与其余数据达到较高的契合程度。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普遍以风池穴、百会穴、颈夹脊为主穴。  相似文献   

14.
风池穴临床应用举隅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蒋和鑫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腧穴,为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其穴名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中,因其穴在项侧凹陷如池,为风邪易侵之处而得名。文献记载其穴为“祛风清热,通达脑目之要穴”,“可令少阳之邪转枢...  相似文献   

15.
<正>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常规取穴多取1~1.5寸毫针,向对侧鼻尖方向斜刺。芒针是临床常用的针刺工具,因其针身较长,对医生把握适应证及针刺手法要求较高。笔者跟随军中名医葛书翰主任医师临证多年,葛书翰主任医师擅长运用芒针透刺风池穴治疗疾病,尤其是应用6寸以上芒针透刺风池穴治疗睡眠障碍,效如桴鼓。笔者习之,用于临床屡试屡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治疗观察三例迎风流泪症,采用按摩治疗,收效很好。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一)按摩部位〔穴位〕 (1)足太阳膀胱经:攒竹穴,睛明穴。 (2)足少阳胆经:风池穴,瞳子髎穴。 (3)经外奇穴:太阳穴。 (二)按摩操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风池穴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风池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阳(足乔)之会。 1.定穴位置:古代文献对本穴定位的叙述不尽一致,如《素问·气府论》王注:“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于耳中”;《甲乙经》:“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资生经》:“在脑空后发际陷中”;《明堂》:“与风府正相当即是,侧相去各二寸为定穴”;《折衷》:“在督脉瘖门旁,直发际”;《针灸大成》与《聚英》均谓:“耳后颞颥后,脑空下,发际陷中,按之引于耳中”等等。笔者的临床定穴位置是:耳后、与耳垂相平,发际边缘的凹陷中。 2.进针方向:针尖宜交叉朝向颧骨渐次进入。即针患者左侧的风池穴,针尖宜朝向其右侧的颧骨;针右侧的风池穴,针尖宜朝向其左侧的颧骨进入,可针至1.2~1.5寸之间的深度,针刺感应可从颞颥部向上放射至前额或眼区。如已针至上述深度,而针感仍未能达到放射目的者,则可将针稍稍提起,向左右不同方向慢慢寻找,有时触及到枕骨的后缘,则针感也可向上放射。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9.
风池穴治疗眼疾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该穴最早记载于《灵枢.热病》,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中风、目赤痛等病,具有疏风清热、聪耳明目、醒脑开窍的作用,在临床上运用极为广泛。《针灸甲乙经》曰:"目中病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导师刘立安教授在临床上善于用风池穴治疗各种疾病。笔者跟  相似文献   

20.
头十五针是指位于头部的15个腧穴的总称,它包括督脉的单穴上星、前顶、百会、后顶、风府5穴,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双穴五处、承光、通天、络却4穴8针以及足少阳胆经的双侧风池穴,合计为3条经脉10穴15针,固命名为头十五针。此15穴作为一个固定配方不仅可用于起病急骤之脑血管疾患所表现的意识障碍或神志丧失、昏迷、剧烈头痛、喉中痰呜、大小便禁、口眼歪斜、口角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