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深圳市201名小学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低龄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血脂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201名健康小学生(男119名,女82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统计.结果未成年小学生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红细胞压积对血流变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低年龄小学生的血流变参数.该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参考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昆明市307例健康成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男女性全 血粘度、血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差异很显著(P<0.001);红 细胞聚集率差异显著(P<0.05);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差异(P>0. 50;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离散度较小但随年增高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统一可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液粘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规定条件检测西安地区251名健康成年人血液粘度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西安地区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并比较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结果建立了西安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验证了血液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的密切关系。结论尽快建立统一可靠的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正常参数值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经严格挑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902名(男495,女407),以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将男性分60岁以上和20~59岁、女性50岁以上和20~49岁各为一组,将HCT按以上性别年龄组分别统一在M±2S范围内(男性35%~48%和37%~49%;女性30%~42%和32%~43%)选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研究对象731名(男387名,女344名),测定血液粘度。结果表明,除血浆粘度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其它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男性全血粘度与HCT同步,50~58岁组开始下降,60岁以上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非常明显地低于其它各年龄组。女性全血粘度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全血还原粘度50~59岁和60岁以上组显著地高于其它年龄组。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比较259例高粘血症重点对象的全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该正常参考值适合南方地区临床实际和应用。并首次报道了将HCT按不同年龄、性别统一在M±2S范围内选定血流变正常值研究对象及正常值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地区统一可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液粘度的正常参考值。[方法]按照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规定条件检测观察西安地区251例健康成年人血液粘度测定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本地区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并比较血液粘度与红细胞比积的关系。[结果]建立本地健康成年人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验证血液全血粘度与红细胞比积的密切关系。[结论]尽快建立统一可靠的血液粘度正常参考值,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庄河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对我地区900名20~75岁的正常人,分五个年龄组,分别检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表明,各年龄组之间,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商切、红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血粘度中切、低切、血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反映出庄河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的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七项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界限。  相似文献   

7.
为统一中国男性低切全血比粘度正常参考值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收集了全中国91个地区6801例健康成年男性的低切全血比粘度正常参考值,采用的仪器是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毛细管粘度计,并对其与海拔高度、纬度、年龄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等五项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男性低切全血比粘度正常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男性低切全血比粘度正常参考值也逐渐的增大,动用数学回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日照市健康成年男性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初步分析日照市男性成年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范围,建立日照市成年男性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并探讨红细胞压积、年龄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严格挑选18岁以上成年男性不同年龄、职业的健康人1252名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测并统计。结果成年男性中,血流变各指标在青年组、中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之间差异显著,并与仪器随带的正常参考值有较大差异,且与红细胞压积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区域应制定适合本地的正常参考值,这对本市乃至东部沿海地区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糖尿病,NI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改变。方法:对380例Ⅱ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指标进行测定。结果:NIDM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增强。结论:NIDM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浆和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高血糖患者的血浆和全血黏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高血糖组血浆和全血黏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切黏度的变化尤为明显;而高血糖患者中三个浓度组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血糖浓度在7.5~9.9mmol/L时血浆和全血黏度均出现一个峰值;在10.0~13.9mmol/L时则均有降低的倾向;当>14.0mmol/L,全血黏度明显下降,而血浆黏度则又恢复上升的趋势。结论高血糖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检验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血糖对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将进行健康查体的3483名健康成人按性别及年龄分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分析,并与参考值相比较。结果 男性血液流学指标普遍高于女性;女性全血黏度随年龄增大略呈上升趋势,而男性30~49岁年龄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50岁以上年龄组高,且5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有下降趋势。男女各年龄段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三项指标均较仪器提供的参考值偏高。结论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应考虑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非病理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变化。方法: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形态积分值,液态积分值,管周积分值及总积分值)等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者存在血液高粘,高凝,高聚状态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探讨血液流变性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0例和普通体检者30例(均为男性)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红细胞压积和水洗红细胞低切显著降低(P<0.01,P<0.05),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则显著升高(P<0.01~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可能会导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微循环障碍,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与疾病血液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对1997年~2001年门诊或体检的上述4组人群,对其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况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均与年龄有明显关系,3种疾病老年组主要以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中、青年疾病组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要特征.结论不同年龄和疾病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临床对疾病危害性评估提供具有重要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6.
8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血流变参数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三组高血糖患者血流变黏度值变化有一定规律,血糖浓度在7.5~9.9mmol/L时血流变黏度值明显增高;血糖浓度在10~13.9mmol/L时血黏度降低;当血糖浓度大于13.9mmol/L血流变黏度值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变学指标异常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长期检测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变化,有助于临床对患者的诊疗及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考值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测定宜宾地区 4 4 8名健康人 (其中男性 2 2 1名 ,女性 2 2 7名 )的血液流变学 15项指标正常值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用R80A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宜宾市正常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调查发现同年龄男女组间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值等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年龄同性别组间虽无显著差异 ,但 5 0岁及 5 0岁以上组多项指标离散度增大。结论 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参考值更能确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方法 测定5 0 3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0 .5 5±1.4 1、6 .2 8±0 .6 5和5 2 0±0 .5 3,8.96±1.32、5 .4 7±0 .5 7和4 .5 0±0 .5 0 ;血浆粘度分别为1.36±0 .12和1.38±0 .11;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4 4 .38±3.0 2和39.6 0±2 .99。男女除血浆粘度值外,其他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与北京地区血液流变学各参考值比较,男性除全血高切粘度外其它四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女性五项指标除HCT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各有差异,所以有必要确立本地区健康成年人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