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高死亡率、高风险的恶性血液肿瘤,尽管以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治疗方法问世后,其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治疗中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并发生早期死亡。所以尽早对APL进行诊断治疗并对预后作出判断尤为重要。随着流式技术的展开,流式免疫表型在APL诊断中已被广泛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既往文献研究分析,发现CD33+CD13+MPO+CD34-HLA-DR-CD11b-这种免疫表型模式对于诊断APL具有一定意义。CD34表达较少,但与白细胞增多症、bcr3同种型、M3v以及CD2的表达相关,可作为判断高风险APL的一个依据。CD2与CD34共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以及较低的完全缓率,但对于CD2单独表达的相关研究较少,还不能定论。CD56与CD34、HLA-DR、CD15、CD117、T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bcr3-PML/RARα 具有相关性,存在较低的完全缓解率以及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并且在多变量分析中被认为是唯一与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且与预后的关系独立于高白细胞计数。虽有文献报道CD123、CD117可作为预判APL预后的参考,但被认为证据上不充足,有待进一步考究。  相似文献   

2.
艾辉胜  曹履先 《癌症》1990,9(4):286-288,294
35例ALL病人的免疫表型及临床和预后。35例分为C—ALL、T—ALL、N—ALL、C/T—ALL和杂合白血病(HAL)五种类型。C—ALL和N—ALL预后较好,T—ALL,HAL预后差且易伴有高WBC数和白血病浸润体征。C—ALL包括B_1~+和B_1两型,T—ALL分为胸腺三期,N—ALL包括三种不同情况,作者认为ALL的9期分类法较5型分类更为合理,并建议重视WT_1B_4和粒系抗原的意义并注意将免疫分型与临床疗效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荣庆  张进 《白血病》1999,8(3):162-163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及交叉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及其特殊表型——交叉表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16种单克隆抗体,应用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对1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按免疫表型的特征可将其分为3类: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迭;“裸细胞”型。以系列专一性比例最高,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73.3%和78.9%;“裸细胞”型最低.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6.7%和5.3%;交叉表达在ANLL和ALL中分别占20.0%和15.8%。且交叉表达的病例中,CD产ANLL以及伴有B系抗原表达的ANLL患者CR率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p170表达率较高。结论: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可出现系列专一性表达、交叉表迭、“裸细胞”型3种类型;交叉表达的患者可伴有p170高表达.完全缓解率低于系列专一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5.
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秘营昌  卞寿庚 《白血病》1997,6(4):194-198
对111例原发、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及p170检测。同时对可判断疗效的80例患者进行了免疫表型与预后关系分析,结果显示:M3患者CD13、CD33高表达、CD34、HLA-DP、p170均为阴性,M2患者CD7高表达而CD14、p170阳性率较低,:M2b患者CD7为阴性,M4,M5的特点相似,CD14、CD15、CD38、CD33、HLA-DP均高表达,CD7弱表达,p170阳  相似文献   

7.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及(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析,并观测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3例经染色体分析确诊;1例形态学未能确诊(M3或M5),染色体核型t(3;11;21),-14,-18,而诊为M5。2例形态学诊为M3,染色体核型为t(8;21),综合考虑确诊为M2。1例形态学诊断为慢粒急淋变,但免疫学为髓系表型。36例核型正常,其中30例(83%)持续缓解,6例(17%)复发;60例核型异常,其中38例(63%)持续缓解,22例(37%)复发。对76例白血病进行缓解后细胞遗传学复查,10例仍为异常核型,其中2例经强化治疗2~3个疗程,异常比例核型逐渐消失,仍处于缓解;6例在半年内复发并很快死亡,其中1例为Ph+的ALL患者。结论骨髓形态学是基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是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重要补充,三者结合(MIC)可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9.
作者收集了1992年6月至1994年6月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标本30例。选用17种单克隆抗体,采用ABC法对各例的骨髓细胞涂片进行免疫酶联染色,还对其中7例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并进行免疫酶联染色。免疫分型的结果发现B-AL有18例,T-ML仅2例,AML7例,急性T-M混合系白血病1例和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2例。在B-ML中以B-Ⅲ期病例最多,并且B-Ⅲ~B-Ⅳ期明显多于B-Ⅰ~B-Ⅱ期病例,两例T-ALL均为CD_3阳性的第Ⅲ期。急性T-M混合系白血病为复发病例,既明显表达T系的CD_3和CD_5,也明显表达髓系的CD_(13)和CD_(15)。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杨爱德 《白血病》1995,4(3):150-152
观察了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单变量分析结果;年龄、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及CD14表达与患儿对第1疗程诱导治疗反应呈负相关,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及原始细胞数、脾脏大小、出血、CD22和CD7表达与存活时间呈负相关,而CD10和HLA-DR表达,以及治疗反应与存活时间呈正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脾大及HLA-DR^-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CD33、CD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4有助于AML-M4、AML-M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2、CD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9、CD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 %,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 %。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 %和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 AML和CD-34 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 %和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 %和7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多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63例AML1/ETO阳性AM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疗效、预后等资料,以同期收治的56例AML1/ETO阴性的AML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63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中,M2a占57.12%(36例),M2b占33.33%(21例).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为0.46±0.16.CD34、CD13、CD33、CD19、CD7、CD56阳性率分别为67.21%、52.46% 、40.98%、63.93%、4.92%、50.82%.伴t(8;21)占82.54%,附加染色体占4.76%.3例伴EV11融合基因表达,1例伴MLL/AT9融合基因表达.总缓解率、复发率、3年及5年预计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71.43%、51.11%、(43.01 ±5.31)%、(32.79±3.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髓外浸润、是否表达CD56、有无附加染色体对OS率有影响(P<0.05).结论 AML1/ETO阳性的AML有其独特的特点,疗效和预后受多因素影响,不能单独依靠AML1/ETO融合基因来评估其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妊娠期间确诊急性白血病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诊疗方案、妊娠结局、胎儿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白血病并分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3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确诊时,处于妊娠早期6例,妊娠中期6例,妊娠晚期4例。妊娠结局:自然分娩1例,剖宫产5例,人工流产9例,自然流产1例。妊娠期间化疗15例,11例在妊娠结束后继续行原发病化疗,3例在治疗期间死亡。13例随访患者中生存8例,失访5例。结论:妊娠期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很重要,产检发现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以明确诊断。应及时启动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成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hen Y  Li J  Xue Y  Zhu M  Lu D  Geng M  Ruan C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4):375-377
目的 研究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63例BAL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抗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进行免疫分型,同时采用反转热变性姬姆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运用针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或二者兼顾的方案治疗。结果 BAL患者的临床表现与AML和ALL患者差异无显著性。形态学上AML以M5、M1、M2亚型,ALL以L2、L1亚型居多,免疫分型显示,BAL患者中以髓系与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另外,CD34在BAL中高表达,提示BAL可能起源于较早期的造血干或(和)祖细胞,核型分析显示,BAL中Ph染色体较多见,占25.5%(13/51)。BAL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生存期较短。结论 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和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15.
Zhou HF  Li JY  Wu YJ  Yang H  Qiu HR  Li L 《癌症》2006,25(10):1252-1255
背景与目的:白血病中某些抗原的表达与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monocyticleukemia,M4)的免疫表型特征,并分析其与细胞遗传学的关系,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三色流式细胞术对81例M4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分析有核型资料的73例患者的核型异常;同时应用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有染色体标本的35例患者进行inv(16)检测,并分析inv(16)阳性患者的免疫表型特征。结果:81例M4患者中48例(59.3%)表达干细胞标志CD34;髓系标志以CD33(84.0%)表达最高,其次为CD13(81.5%)和CD14(24.7%);分别有23例(28.4%)和10例(12.3%)患者表达T系和B系相关抗原。11例M4Eo患者中CD13均阳性,10例CD33阳性,7例CD34阳性,5例CD2阳性。FISH检测发现14例患者inv(16)阳性,其中CD13阳性13例,CD33阳性11例,CD34阳性8例,CD14阳性5例,CD7阳性3例,CD2阳性3例。73例M4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1.1%(30/73),共检出11种主要异常核型。CD2和CD34在染色体异常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而CD14表达减低。CD2在M4Eo中表达增高,但其表达与inv(16)无显著性相关。结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以髓系抗原表达为主,CD2和CD34在染色体异常患者中表达明显增高;CD2在M4Eo中表达增高。Inv(16)在M4中占40%,各抗原表达与inv(16)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初治老年CN-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分析完全缓解(CR)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中首次化疗后可评价疗效者72例,CR率为38.9%(28/72),总有效率为55.6%(40/72).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NPM1突变阳性患者的CR率较高[59.4%(38/64)比12.5%(1/8),83.3%(10/12)比36.4%(8/22),均P<0.05].10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6.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继发AML、高WBC(≥100×109/L)、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阳性、CD7阳性、达CR诱导疗程数>2个以及Charlson合并疾病指数(CCI)评分≥2分的患者OS时间较短(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突变阳性(HR=7.61,95%CI 1.80~32.11,P=0.006)及达CR诱导疗程数>2个(HR=10.11,95%CI 2.38~43.03,P=0.002)是患者OS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CN-AML患者的预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 达CR诱导疗程数>2个是老年CN-AML患者不良O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前后HLA血清学分型以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结果,以确定能否在缓解前进行HLA配型。方法 对20例A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标本分别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CDC)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HLA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对HLAⅠ类分子CDC反应强度进行NIH计分,进行缓解前后配对t检验;对缓解前后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缓解前后所有病例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均未出现缺失或改变。缓解前后HLA-A、B基因座位抗原及Bw6超型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前表达明显下调;Bw4超型在缓解前后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Ⅰ类分子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外周血幼稚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AL患者,可以在确定诊断时即进行HLA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从而缩短配型时间,增加寻找合适供者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色FCM分析14例AML—M0病例的各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14例AML—M0中,仅1例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作出诊断,其余13例均依靠FCM作出明确诊断。在AML—M0中,髓系抗原CD33 14例(100%)表达阳性,CD13和CD117 9例(64%)表达阳性,CD34和HLA—DR12例(86%)表达阳性,一般成熟髓系相关抗原如CD16、CD10、CD14等均阴性,B和T淋巴细胞特异抗原如CD79a和CD3均为阴性,少数原始细胞表达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MPO)、TdT。常常表达一些淋系但并不特异的抗原如CD7、CD2或CD19,但比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的荧光强度弱。结论FCM免疫分型在AML—M0诊断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明确急性双系列白血病(aBLL)的诊断,判断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aBLL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明确其白血病细胞特征以及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共计筛选了352例患者,符合aBLL诊断的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38岁,发病时白细胞中位计数56.3×10^9/L。髓/B淋巴细胞混合(My-B)aBLL患者数多于髓/T淋巴细胞混合(My-T)aBLL患者(分别为8例和3例)。7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仅1例有复杂核型改变,其余均为标准核型。诱导治疗缓解率为45.5%(5/11),反应率(CR+PR)为54.5%(6/11),1个疗程缓解2例,缓解持续时间3-14个月,中位时间11个月。生存时间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诱导治疗期死亡1例。结论aB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亚型,诊断需要结合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结果。该采用急性白血病常用化疗方案,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