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激光、冷冻和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对13例(15眼、21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RB)应用激光、冷冻和放射治疗。其中10例12眼18个瘤体完全退变,既保住眼球,又保存有用视力。并讨论了各种治疗的相对适应证,治疗后肿瘤的退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48-50)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在其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27例均以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为特征,其中24例(25只眼)肿块内伴钙化;3例肿块无钙化,可见斑点状、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及囊变。结论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累及范围,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患者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诊断的8例BBS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采用Sanger测序BBS1-BBS12基因进行基因诊断,并采用眼底彩像、眼底自发荧光(FAF)、频域相干光断层成像(SD-OCT)和增强深度成像(EDI-OCT)对患者眼底病变进行评估。主要指标 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突变筛查确定了6例患者的致病突变分别位于BBS1、BBS2、BBS4和BBS7基因。所有患者均显示视盘蜡黄色萎缩、视网膜血管缩窄、中周部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且均有不同程度黄斑形态异常。SD-OCT显示不同BBS患者之间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改变存在较大差异,视网膜退行变类型可分为弥漫性退变、向心性退变和离心性退变三类。EDI-OCT检查显示6例患者(12眼)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薄变甚至消失。结论 多种视网膜影像学检查显示BBS患者黄斑区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可呈向心性、离心性以及弥漫性退变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的临床发生发展特点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工作中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病例平均年龄25.06月,首发症状多为白瞳症(77.19%)、眼红(48.39%)和眼球变小(25.81%),病程为0.5月~4.5年,多出现类似青光眼发作、色素膜炎、眼内炎及发热等症状,最终自发退行,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灶内大片坏死、凋亡区及血管退行性改变,部分自发退行病灶中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眼红、眼球变小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典型表现,减少误诊;同时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自发退行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总结 1979年 7月~ 1999年 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患者 18例。眼外蔓延的发生率约占同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2 0 %。其发生眼外蔓延与就诊时间早晚、病程长短和治疗是否及时有关。早期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肿瘤眼外蔓延有帮助。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蔓延的治疗主要是眶内容摘除术 ,术后联合应用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白瞳孔超声波检查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美凤  蔡文泉 《眼科研究》1994,12(2):107-108
66只眼小儿白瞳孔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晶体后纤维增生、Coat's病、转移性眼炎和伴有ⅢB级膜形成的视网膜脱离等。其中42只眼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指出白瞳孔阶段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图像所示的肿块内声学暗区和滑有声衰减特征与病理组织检查所见的大范围坏死和肿块脱落于其周围眼内等结果相符。讨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与其它疾病所致白瞳 孔的鉴别诊断,资料经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7.
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与超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瑾  黎蕾 《临床眼科杂志》1999,7(4):260-261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眼内生长期为15例,继发性青光眼期为6例,眼外蔓延期为14例。19例患儿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尚存活。结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提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及其诊治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6例(18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磁共振及CT表现,分析评价两者在诊断中的作用。CT可精确揭示钙化,对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特殊价值。磁共振揭示钙化不如CT,但可良好显示球内情况,视网膜母细胞瘤T1WI为中等高度信号,T2WI为低信号,此点有助于鉴别Coats'病,永存玻璃体增生等其它白瞳症。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19例(20只眼)患者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对其中15例(15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施行眼球摘除术病例进行回顾与追综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临床随访观察5个月~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临床上已确诊且尚未发生眼外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在目前仍然不失为疗效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国内报导不多。我们采用A、B超同步扫描法诊断此病收到更好的诊断效果。现将其临床价值评析如下。临床资料我们自1985~1989年4月利用A、B超同步扫描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22例24眼,男15例16眼,女7例8眼,其中20例20眼经病理证实。年龄51天至5岁。平均年龄14个月。因“猫眼”病史就诊者13例13眼,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深对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20例24只眼,均做眼眶轴位CT平扫,详细分析观察其CT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24只眼均表现为球内肿块伴钙化;按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模式分类,内生性者7只眼,外生性14只眼,混合性3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17只眼,其中14只眼为外生性,3只眼为混合性。结论:根据CT表现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分类,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房水乳酸脱氢酶(简称LDH)活性增高的诊断价值首由Dias等所提出(1971)。后经基他作者所证实。它对辅助早期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有价值的方法。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大约有25%为双眼罹病,故决定探索一眼已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健眼房水LDH的活性,以确定对健康眼早期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有无帮助。作者从7例患者双眼前房中穿刺抽取房水,此7例患者均为一眼瞳孔区后表现白色团块,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另一眼临床上未见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8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的分析,提出在 Rb 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1)统计的 Rb 症状年龄平均为21.75月,诊断年龄平均为24.32月,故对3岁以下白瞳症者应密切注意,但不应忽视 Rb 亦可能发生于成年:2)Rb 的第一症状多为白瞳,但也要注意无白瞳及无症状眼发生 Rb 的可能,于本组,这种情况为26/105眼;3)良性 Rb 或 Rb 自行性退变如眼球萎缩或视网膜细胞瘤应当引起重视,本组86例中发现4例视网膜细胞瘤;4)应当注意 Rb 患者的全身性异常及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存在:5)遗传学的家系调查,双生子法和实验室研究如染色体分析、酯酶 D 及乳酸脱氢酶测定,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等,对 Rb 的产前诊断、早期诊断及携带者测定,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简称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其致病基因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抗癌基因。在RB 的发生发展中约1%~2%恶性生长的RB 可以发生自发退行性变。以眼球痨为终结,其发生率是其他恶性肿瘤的1000余倍。现将所观察到的11例报道如下。例1 男生后10个月因双眼球震颤就诊。双眼外形及眼前段正常,双眼底见淡黄色实性肿物,诊断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1.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8例9眼患视网膜母细胞瘤采用MRI常规扫描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结果:7眼有典型的短T1、短T2异常信号肿块。2个未见明显肿块,玻璃体呈长T1、T2信号,8眼眼球增大,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扫描的T1加权像能较好地显示较小肿瘤。结论: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具有很高 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展过程中,有少数病例可有自发退行性变和萎缩,国内已有报道。著者收治1例眼球巳萎缩之视网膜母细胞瘤又复发而致死,现报告如下。宋××女1.5岁住院号821789。患儿出生40天,其母发现左眼瞳孔内有黄色反光。来我院检查,见玻璃体呈黄白色反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针抽吸活检术的诊断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针抽吸活检术的诊断学研究许雪亮,王成业,徐和平自1987~1993年,选择性地对21眼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必须行眼球摘除手术的患儿施行了细针抽吸活检术。针吸标本和组织块标本送病理检查,以组织块病理诊断为标准进行对照;针吸细胞学诊...  相似文献   

18.
对11例已得到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暗适应 ERG 作了分析。其中8只眼为无波型,3只眼为降低型。无波型中,病理证实5只眼已为眼外期,3只眼为眼内期。降低型中,3只眼均为眼内期,ERG的 a 波和 b 波的振幅在其肿瘤较大者比肿瘤较小者要低,于强光刺激下,3只眼的振荡电位均消失。作者认为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视功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客观指标。它可协助提示肿瘤对视网膜损伤的广度及深度,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估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报道罕见的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1例,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之诊断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患儿14mo,以左眼外斜视约10mo主诉就诊。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显示视网膜脱离并钙化病灶。患儿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眼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肿瘤细胞体积大,多面体型,核小,胞浆含大量黑色素颗粒,提示脉络膜及睫状体黑素细胞瘤之诊断。以往有脉络膜及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表现类似与恶性黑素瘤的报道,但是,黑色素细胞瘤表现为钙化病灶及视网膜脱离,被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此病例罕见,以往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幼年时期的一种恶性肿瘤,有时自行消退。消退病例多半按如下发现分类: (1)临床诊断的单侧肿瘤已自行消退。 (2)临床诊断为双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严重的患眼行摘除术,并经组织学诊断证实;另一眼肿瘤消退。 (3)在摘出的眼球痨眼球意外地观察到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