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Fas抗原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和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系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基础,最近体外研究发现,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上调介导细胞调亡的膜型Fas(mFas)抗原在骨髓CD34+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提示细胞调亡可能参与了AA的发病。AA患者骨髓CD34 细胞是否过度表达mFas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可溶性Fas(aFas)抗原,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例符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29岁,此前均未曾输血。以10例…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 (MS )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目前认为它是一种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成分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Fas分子是死亡因子Fas配体 (FasL )的受体 ,Fas/FasL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剂[1] ,sFas受体被认为能阻止淋巴细胞凋亡[2 ] ,Fas/FasL功能异常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检测了MS患者血清sFas受体。旨在讨论sFas受体在MS发病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临床确诊的 45例MS患者 ,男性 2 3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0~ 46岁 ,平均 32 5± 9 1岁 ,病程 2月~ 11年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治疗的抗凋亡作用。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静脉血在人院时,人院后第1、2、3、7和14d获得,ELISA测定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人院时,治疗组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后第1、2、3、7和14d,治疗组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脑梗死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以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再障中的变化,寻找其变化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并对32例再障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 资料和方法 一、正常对照组:30例(男12,女18),年龄16~58岁。为本院职工,系体检正常者。 二、再障患者:32例(男19,女13),年龄14~62岁。慢性再障28例,急性再障4例。再障诊断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检测方法采用RIA法测定空腹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按说明书操作。仪器采用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6.
端粒缩短是骨髓衰竭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以端粒为诊疗靶点可能成为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研究新方向.端粒缩短与临床常见的获得性骨髓衰竭性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以及部分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包括先天性角化不良和范科尼贫血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巨核ABC法染色鉴别不典型再障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价值李玲,毛燕莉陕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关键词小巨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属干细胞疾病。AA的主要特点是骨髓增生低下,MDS是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表达水平与人黑色素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探讨Fas、Fas配体与可溶性Fas在调控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方法:对35位确诊黑色素细胞癌患者的皮肤组织标本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归类,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对人血清中sFas的浓度进行分析.结果:35例黑色素细胞癌组织中,病理分型浅表型2例、结节型9例、肢端型18例、雀斑痣型6例.Fas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高表达,恶性黑色素癌组织中低表达;而相反FasL在恶性黑色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非常低.可溶性Fa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显著,sFas在恶性黑色素细胞癌患者、良性黑色素瘤和正常人血清中的浓度分别为(36.32±11.57) ng/ml、(7.33±3.78)ng/ml和(4.18±1.88)ng/ml.结论:可溶性Fas在恶性黑色素癌患者血清中含量较高,与黑色素细胞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Fas对细胞凋亡的竞争性抑制可能与黑色素细胞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3种血液病血清乳酸脱氢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是辅酶Ⅰ氧化还原酶,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现已证实,包括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LDH活性显著升高。而被视为“白血病前期”的骨... 相似文献
11.
胃癌组织中GST—π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胃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的临床意义,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对7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同 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C-erB-2蛋白和nm23蛋白。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NS患儿及24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清和尿液sIL-2R浓度并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持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1)NS活动期组患儿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NS缓解期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NS缓解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NS活动患儿尿液sIL-2R与血清sIL-2R浓度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狼疮性肾炎(LN)活动的关系,对30例LN病人血清和尿液sIL-2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N活动组(17例)血清sIL-2R平均值为274.7±209.7U/ml,明显高于LN非活动组(13例,平均值115.4±85.lU/ml,P<0.02)和正常对照组(20名,平均值113.5±40.lU/ml,P<0.01),血清sIL-2R水平变化与血清补体和肌酐值改变无明显相关性;尿液sIL-2R的变化与血清相似,但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亦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尿/血sIL-2R比值在正常对照组为0.88±0.45,LN病人平均比值>1。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28例MS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IL-6R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缓解-复发型和进展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型组(P<0.05,P<0.01);而良性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缓解-复发型MS患者血清sIL-6R水平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sIL-6R水平与MS患者头颅MRI上的病灶大小和部位无明显相关性(r1=0.124,P>0.05;r2=0.091,P>0.05)。推测sIL-6R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MS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NF和IL—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抗T淋巴细胞克隆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放射免疫检测25例AA患者McAb-T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及其中10例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TNF和IL-2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患者外阴部皮肤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养的外阴部皮肤成纤维细胞(GSF)为材料,以人工合成的雄激素( ̄3H-R1881)为配体,采用完整细胞及核特异结合以及受体热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对6例完全型及不完全型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患者GSF的雄激素受体(AR)进行了研究,实验显示,6个患者中有3个GSF系与 ̄3H-R1881的特异结合量明显减少,1个患者GSF系的核与 ̄3H-R1881的特异结合量降低,另外两患者GSF系的所测指标没发现有明显异常。上述结果表明AR质或量的异常是导致TFM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荧光细胞分选仪和秋水仙素结合的方法,体外观察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MoL)、粒细胞白血病(L 833-B)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各时相持续时间。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于指数增殖阶段加入秋水仙素,持续作用12 h,每隔2 h取1组(两瓶)标本,其中1瓶做涂片,计数核分裂细胞数,计算MI;另1瓶用FACS测细胞DNA相对含量,从组方图中计算出每单位时间G_2M期细胞增加率,以及对照组细胞各时相在细胞群中的比例,以便推算细胞Tc及各时相细胞持续时间。用涂片MI方法得到秋水仙素阻断细胞,不同时间核分裂细胞的累积率,其直线回归方程式,MMoL及L 833-B细胞分别为Y=3.10+0.96 X,Y=1.28+0.86 X;Tc分别为104.2和116.3h。Tc太长,可能主要由于涂片时受秋水仙素细胞毒作用后细胞变性,易于破碎,人为降低单位时间MI值。用FACS测定G_2M细胞在秋水仙素作用后其积累率的直线回归方程式,MMoL及L 833 B细胞的分别为Y=26.13+4.01 X,Y=21.04+3.76 X,由此式计算的Tc分别为24.9和26.6 h。这一结果比以往用ARG法所得Tc分别为16和20 h的长些,可能是由于接种的细胞量不同和细胞开始实验时体外培养时间长短不同而引起的,以及秋水仙素对细胞核分裂期除阻断作用外,还有一定杀伤作用和制备标本时对细胞有一定机械性损伤等因素有关。FACS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动力学具有快速、简便和避免用放射性核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 diseased.AD)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应用多道睡眠图对3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睡眠描记,分析相关睡眠参数,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潜伏期延长(38.44min)、总睡眠时间减少(259.71min)、中途醒转次数增多(7.55次)、睡眠效率低(58.06%)、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62.36min)、REM睡眠时间(32.42min)和REM活动度(67.91单位)减少(P〈0.05~0.01)。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但有睡眠量的减少,而且伴有睡眠质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时间和REM活动度是评价脑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5例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4导诱发电位仪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为(116.8±11.2)ms,P100波幅为(6.52±2.87)μV,对照组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潜伏期为(104.8±10.1)ms,P100波幅为(7.68±3.02)μV,两组P100潜伏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100波幅差异不显著;观察组P100潜伏期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可伴有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视觉诱发电位可作为患者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的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Mingshun Liu PQ Ma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4,(4):210-210
探讨脑电地形图在神经衰弱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脑电地形图在94例神经衰弱病人中被检查了。结果:在这些病人中脑电地形图改变明显。结论:脑电地形图在神经衰弱患者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