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治疗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电极安置于患者的两侧乳突,每次通电40min,2次/d,共10d,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1,频率为131%~136%,强度为70%~9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1.4%,二者差异显著(χ2=4.86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及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比单用药物好,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梗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促进脑梗塞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用电刺激小脑核顶治疗失眠对药物的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电刺激小脑核顶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临床疗效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非药物依赖更优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小脑核顶治疗失眠能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3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同时电刺激小脑,A组起病1~7d,平均3.4d,B组于7~10d,平均8.5d开始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两组间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涂博  张红梅  宋高飞 《安徽医药》2016,20(4):754-755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该院入院诊治的脑瘫患儿共87例进行研究,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n=44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实施系统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变化情况、运动发育指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79.0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临床中脑瘫患儿实施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系统康复锻炼治疗,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发育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压氧和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中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4~10分)患者140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71例和电刺激治疗组69例,治疗前后采用功能障碍评分(D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根据临床四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高压氧治疗组和电刺激治疗组均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DRS,提高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92.9%)高于电刺激治疗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刺激小脑治疗血管性痴呆 30例 ,结果显示 ,明显好转 11例 ,好转 12例 ,稍好转 4例 ,无变化 3例。按智力量表打分评价治疗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患者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小脑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各30例,连续治疗6个月,并运用WeeFIM量表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WeeFIM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为(87.3±27.6)分,对照组为(65.7±20.9)分;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为(90.7±30.9)分,对照组为(70.1±19.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脑电刺激法治疗小儿脑瘫患者,疗效明显,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黄文  徐鸣明  陈晓  董为伟  谢鹏 《重庆医药》2009,38(16):1993-1994,1998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缺血中细胞间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加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组,每组为8只大鼠。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capillary vessel endothelialcell,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ism nuclear leucoeyte,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黏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0.01);电刺激小脑顶核后,CCEC和PMN的黏附力及黏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抑制CCEC和PMN的黏附,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西其丁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西其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为(3.21±1.63)h,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起效时间为(4.38±1.86)h,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其丁联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周围性眩晕的起效快,疗效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N)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塞患者40名,应用脑循环治疗仪(CVFT-010M)电刺激小脑顶核,于治疗前后进行脑血管功能(CVA)平均血流量(Qmean)、最小血流量(Q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小血流速度(Vmin)、脑循环阻力(R)等参数及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CCT)检测。结果:治疗后患侧脑循环动力学参数Qmean,.Qmin,Vmin明显增加(P<0.05),Vmean显著增加、R显著减小(P<0.01),治疗后患侧CCT明显缩短,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祥  杨军 《中国药业》2012,21(17):75-77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在人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及数目发生改变时引起的脑微循环障碍、脑功能失调、脑缺血、缺氧等症状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40例具有脑缺血、缺氧症候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FNS治疗和服用尼莫地平片,共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结果治疗前,血常规中红细胞各参数都有不同程度增高,并伴有SPECT的定性分析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低灌注区;治疗后,应用FNS组红细胞各项参数均有所下调,并伴SPECT ROI区域计数的改善及SPECT的灌注缺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而尼莫地平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临床症状亦改善不明显。结论FNS能够干预红细胞,使之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ED),使脑微循环得到有效灌注,从而纠正脑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6.
李汝安 《临床医药实践》2008,(19):1026-1027
<正>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显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被失眠所困扰。长期失眠可对身体造成多种伤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难题。目前,临床大都采取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e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对颅脑损伤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均接受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FNS,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CVFT型),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ADL评分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DL评分(x^-±s)分别为:74.24±24.46,56.95±1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结合各种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后恢复期患者ADL能力的改善、康复疗效和功能独立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治疗颅脑外伤后恢复期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老年VBI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克林澳注射液、小脑顶核电刺激、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3种方法施治,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单独施治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缩短住院疗程.安全性良好.结论 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是一种治疗VB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80例随机分为以下四组,每组20例。 A组:常规药物治疗组(补充B族维生素、胞二磷胆碱、抗血小板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C组:常规药物治疗组+作业疗法;D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功能性电刺激+作业疗法。结果:B组、C组和D组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5);D组的疗效最为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或作业疗法治疗急性小脑梗塞后小脑共济失调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药物组,而联合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和作业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康复作用。方法 102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小脑电刺激+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应用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的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瘫患儿的临床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