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雌激素对人精子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精子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影响及其与精子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例生育力正常男性精液标本,其中10例制备获能精子,8例制备非获能精子。将获能精子和非获能精子分别用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E2)作用,之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前后精子内荧光强度值的变化以反应E2对[Ca2 ]i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17β-雌二醇可引起正常人获能精子[Ca2 ]i显著升高,17β-雌二醇对非获能精子[Ca2 ]i无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可通过诱导[Ca2 ]i升高而激活人精子,该激活作用可能与精子的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硅烷偶联剂的浓度对钡玻璃与树脂基质间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7种不同浓度的γMPS乙醇溶液(0.01%、0.05%、0.1%、0.5%、1%、5%和10%wt)分别对钡玻璃试块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以观察其对钡玻璃与树脂基质间结合强度的影响。经抗张粘接强度测试和断裂界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γMPS溶液浓度的增大,钡玻璃与树脂间的结合强度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转变。γMPS溶液的浓度在01%~05%范围内可使钡玻璃与树脂间达到最佳的抗张粘接强度。随着该溶液浓度的变化,试件的粘接断裂破坏形式呈现出由粘接破坏→混合破坏→内聚破坏→混合破坏→粘接破坏的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5.
朱明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3,(5)
生物材料常用作生物医学装置,如血管移植物、人工皮肤、人工角膜及骨修补。重要的是这些材料与周围组织或体液的相互作用,这是研究的主要范围,另外生物材料表面的细胞粘附及分离主要依赖于材料表面的可湿性。Schanraad等人报告了疏水性表面细胞分离差,在高亲水性基质表面分离明显,内皮细胞也可吸附于可湿性聚合物表面。发现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intracellular free Ca^2+ concentration,[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低剂量(1μmol/L)、中剂量(10μmol/L)、高剂量(100μmol/L)人参皂苷R暑。处理吗啡依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后[Ca^2+]i的改变。结果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g1单独处理海马神经元前后并没有引起胞内[Ca^2+]i的显著改变(P〉0.05),而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胞内[Ca^2+]i较正常海马神经元细胞明显增高(P〈0.01)。此外,低、中、高剂量人参皂苷R翱处理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细胞后,均能显著抑制胞内[Ca^2+]i的升高(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照。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i的增高,对吗啡的成瘾性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为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人参戒毒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磁波对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影响的基本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磁波生物学非热效应的一个代表性事例是对离子 ,比如Ca2 穿越细胞膜的影响 ,从而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比值发生变化。阐述电磁波对细胞离子浓度影响这一生物学非热效应的基本理论 ,以此为电磁波生物学非热效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该基本理论基于两个角度 :一是物理学角度 ,即视生物组织和细胞膜为一般的电磁媒质 ,由物理学角度分析可看出 ,一定参数的电磁波可使细胞内外二价离子浓度的比值发生 10 -6量级的变化 ,这相当于正常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在固有比值 10 -4 的基础上发生了 1%的变化 ,与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需要细胞内外电荷密度的比值在固有的 10 -4 基础上发生 1%的变化比较 ,可知基于物理学角度 ,电磁波在引起生物学非热效应方面是有意义的 ;二是生物学角度 ,即视生物组织和细胞膜为特殊的生命物质 ,由生物学角度分析可看出 ,一定参数的电磁波可导致在 1秒钟内有 10 6量级的二价离子穿过细胞膜 ,与用趋化 (趋药 )性试验证明了的要使白细胞的生活状态发生有意义变化需要额外有 10 3 量级的分子通过细胞膜比较 ,可知基于生物学角度 ,电磁波在引起生物学非热效应方面也是有意义的 ,因为无论是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 ,还是电荷穿越细胞膜迁移所携带的信息都会改变细胞自身的生理和生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极低频弱磁场对PC-12瘤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极低频弱磁对鼠嗜铬细胞瘤PC-12株系细胞进行照射,利用显微荧光技术动态监测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50Hz,100μT的正弦磁场照射引起[Ca^2+]i明显升高;而在同等强度的静磁场和2000Hz正弦磁场照射下,[Ca^2+]i基本维持不变,进一步的实验说明[Ca^2+]i的升高部分源于细胞外Ca^2+的跨膜内流,部分源于胞内钙库的释放。证实了一定强度下特 相似文献
9.
细胞外基质对肝内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皎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0,20(5):374-376
细胞外基质在汇管区和肝小叶内的过度沉积是肝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点。目前认为激活的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 ,细胞外基质不仅具有连接和支持细胞组织的作用 ,而且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粘附和表型表达等生物学过程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肝纤维化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其作用机制可以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清对大鼠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s)功能的影响,寻求培养所需的适宜血清浓度。 方法: 利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PCR-ELISA法分析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 ①血清能明显促进BMSCs增殖,表现为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群体细胞倍增时间缩短。②在组成BMSCs的Ⅰ型和Ⅱ型细胞发育生长过程中,血清对Ⅱ型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对Ⅰ型细胞,血清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③短时间内血清对于BMSCs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结论: ①对于BMSCs中不同类型的细胞采用的培养条件应因类而异。②血清对Ⅰ型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③血清并不能促进Ⅱ型细胞增殖,但在短时间内对其分化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温抗体的特异性及其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用氯奎放散试验检测被自身温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128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液标本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71例(55.5%),在71例中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液标本中,检出具有血型特异性抗体者47例(66.2%).患者同种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26例(36.6%)即:抗D 5例,抗E 13例,抗CE 6例,抗Ce 2例;具有MN血型特异性抗体者即:抗M 3例(4.2%).患者自身抗体中具有Rh血型特异性抗体者18例(25.4%)即:抗E 12例,抗Ce4例,抗c 2例.结论:自身温抗体可引起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应用氯奎和乙醚放散试验检测溶血性贫血患者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的特异性,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输注,对确保患者输血安全和有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脉素为尿联明胶体血浆代用品,具有较好的补充血容量作用。本文观察输注海脉素前后血浆胶体渗透压(PCOP)、离子浓度、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有无过敏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1例ASAI-Ⅲ级的外科手术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44.57±12.04岁;体重65.62±13.98kg,术前无脱水,离子紊乱和低血容量。 相似文献
13.
以荧光探针Fluo-3/AM为胞浆内游离钙特异性指示剂,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急性分离SD大鼠(出生后7~14 d)海马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情况,以了解钙离子及钙通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调节神经细胞内钙稳态的机理.实验发现,CL能使急性分离大鼠海马神经元[Ca2 ]i增加;nifedipine和低浓度NiCl2虽可延迟,但不能完全阻断这种作用.除促使电压依赖的T-、L-型钙离子通道开放外,CL尚可通过其他途径增加海马神经元内[Ca2 ]i,改变细胞兴奋性而致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ET)对培养人心包间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心包间皮细胞,以Fluo-3/AM负载细胞,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测定10-7mol/L、10-8mol/L、10-9mol/L内皮素分别作用于23组间皮细胞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 心包间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随时间、ET浓度变化出现明显改变(P<0.001);不同浓度ET与不同时间测定的钙离子浓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 结论 不同浓度内皮素作用于人心包间皮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内皮素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心包;人心包间皮细胞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低氧环境对在向成骨细胞分化培养系中的骨髓基质细胞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环境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4月龄雌性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样本数为8,加入分化培养基,分别将细胞放入4个不同氧浓度中继续培养,3d后进行下面的实验: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Cbfα1/Runx2)、BMP2和PPARγ2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bfα1/Runx2)、BMP2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常氧组(20%)相比,各低氧组Runx2mRNA和Runx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2.与常氧组(20%)相比,各低氧组BMP2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低氧可促进BMP2蛋白的表达。3.与常氧组(20%)相比,各低氧组PPARγ2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低氧能明显促进Runx2mRNA、BMP2mRNA和Runx2蛋白的表达,且氧浓度越低,Runx2mRNA、BMP2mRNA和Runx2、BMP2蛋白表达越多,相反,低氧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PPARγ2mRNA的表达,且氧浓度越低,PPARγ2mRNA的表达越低,表明低氧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而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蛋白定性最适用的石炭酸浓度。方法配制5%、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溶液,与71例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潘氏试验,配制不同浓度的总蛋白和球蛋白标准液,与不同浓度的石炭酸进行蛋白定性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的石炭酸对脑脊液蛋白定性的影响。结果同一级别的潘氏试验结果,5%浓度的石炭酸对应脑脊液总蛋白含量高于8%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5%和6%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定性均为阴性(-),8%、饱和和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与各种浓度的总蛋白标准液均出现极弱阳性(±)以上结果,过饱和浓度石炭酸结果阳性值较前两者强;5%浓度石炭酸与低浓度(≤1200mg/L)球蛋白标准液定性结果均为阴性(-),7%、8%和10%浓度的石炭酸与球蛋白标准液蛋白定性较一致,均在1200mg/L时出现阳性(+)结果,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在150mg/L时出现极弱阳性(±)结果。结论不同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有显著差异,8%以上浓度的石炭酸潘氏试验较灵敏,以过饱和浓度的石炭酸灵敏度最高,最适合脑脊液潘氏试验。 相似文献
17.
异紫堇碱对SMC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紫堇碱是从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紫金龙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文献报道,在整体动物和离体器官水平的研究,认为其扩血管作用机制与抑制钙内流和钙释放有关。本实验采用兔动脉血管组织贴块法,制备成可传代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将所制备的贴壁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巨噬细胞 (M)的反应性是炎症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工作是以细胞群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推测在细胞群中各个细胞的反应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有必要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白细胞的反应性进行研究。本实验以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 [Ca2 ]i)为指标 ,测定了静息状态下单个腹腔M内 [Ca2 ]i水平及其对PMA、fMLP的反应性。方法 :用生理盐水灌洗昆明小鼠腹腔获得M ,在铺有鼠尾胶的盖玻片上贴壁 30~ 90min后用 2 μmol/LFura - 2 /AM及 0 0 4 %F - 1 2 7负载 ,利用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检测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葡萄糖浓度降低对幼龄鼠15-16日龄及成年鼠56-63日龄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诱发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学技术,以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初始斜率(S-EPSP)为观测指标。结果:当将灌流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为3或1.5mmol/L时,S-EPSP显著减小。在葡萄糖浓度为3或1.5mmol/L的介质中,以高频刺激(HFS)作用于成年鼠脑片仅出现短时程增强反应;但在葡萄糖浓度为3mmol/L的介质中,HFS仍可在幼龄鼠脑片上诱导出LTP。结论:低糖可使突触的传递活动减弱;在突触可塑性方面,幼龄鼠对低糖的耐受性要强于成年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AT1受体)抗体对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的影响。方法:用AT1受体胞外第2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以硫酸铵沉淀法粗提血清抗体后再以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并以ELISA和Bradford的方法对抗体进行定量。以Fluo-3AM作为细胞内游离Ca^2+示踪剂,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分离的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Ca^2+].的变化,以判断抗体活性,分AngⅡ组,抗AT1受体抗体组,抗AT1受体抗体+氯沙坦组和对照组。结果:AngⅡ刺激后引起[Ca^2+].快速上升至峰值,随后快速下降(157.4±52.5)%;而在抗AT1受体抗体刺激下,呈双相反应,[Ca^2+].快速上升至峰值,随后进入平台期(164.0±34.0)%,与AngⅡ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应部分被氯沙坦阻断(79.7±13.2)%,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AT1受体抗体可以引起大鼠心室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呈快速的峰值和持续的平台期的双相反应,主要依赖于细胞内储存钙离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