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术后两组连续行6d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后同时予流质饮食.试验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0.6 g/(kg·d).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d检测外周血IgA、IgG、IgM体液免疫指标和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和淋巴细胞(LYM)营养状况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ld体液免疫指标和营养状况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IgG、Alb、PA、TFN和LYM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试验组的PA、TFN和LYM分别为(187.90±65.58) mg/L、(2.45±0.58) g/L、(1.96±0.33)×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40±55.43) mg/L、(2.1820.59)g/L、(1.54±0.3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gG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试验组的IgA、IgG分别为(2.6±2.3)、(14.6±4.1)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5)、(10.3±3.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肺部感染临床预防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行食管癌手术切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每组各2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和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术后排气时间、体重下降等.结果 肠外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0%0,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分别为(35.5±6.1) g/L、(90.2±10.4) g/L、(63.7±8.8) U/L、(73.3±13.7)U/L,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39.7±7.5) g/L、(99.6±13.8) g/L、(37.1±6.2) U/L、(36.4±7.4) 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体重下降指标分别为(67.2±5.0)h、(1.9±0.5) kg,均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的(90.8±7.5)h、(2.6±1.0) 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降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年龄≥70岁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ALB[分别为(36.82±2.43)、(36.20±1.46)g/L]、PA[分别为(0.252±0.041)、(0.220±0.03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2.880,P<0.05),肠内营养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分别为9、4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7、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15.55,P<0.05).结论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为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120例,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采集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检测患者术前、术后3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6、8、10(IL-1、IL-2、IL-6、IL-8、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2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50%,共分离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革兰阳性菌8株。患者术后3d血清TNF-α、IL-1、IL-6、IL-8、IL-10、CRP均高于术前,IL-2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术前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肺部感染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IL-10、CRP分别为(35.16±14.44)pg/ml、(74.35±21.34)pg/ml、(98.05±34.62)pg/ml、(62.46±21.81)pg/ml、(35.23±7.90)pg/ml、(31.72±3.45)g/L,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IL-2为(143.68±42.14)pg/ml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高龄患者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早期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预测及诊断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肠道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和营养状态及术后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 选取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6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给予补液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和营养状态及术后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0d前白蛋白为(285.2±17.1)mg/L,白蛋白为(36.7±1.3)g/L,体重为(59.7±5.4)kg; IgG、IgM和IgA分别为(14.47±1.92) g/L、(1.47±0.15) g/L和(2.62±0.14) g/L;CD3+、CD4+和CD4+/CD8+比值分别为(54.06±5.31)%、(43.29±3.06)%和(2.49±0.47),均明显高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08%,低于对照组的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和免疫状况,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整形科收治的骨折术后修复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期为骨折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整形科收治的骨折术后修复的1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其他无感染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前术后进行CRP、PCT连续检测,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1例,感染率为16.54%;术前检查CRP、PCT感染组分别为(10.4±5.8)mg/L、(0.3±0.1)μg/L,非感染组分别为(10.6±5.7)mg/L、(0.3±0.1)μ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感染组CRP、PCT分别为(52.5±23.1)mg/L、(1.3±0.4)μg/L,非感染组分别为(16.8±6.4)mg/L、(0.4±0.1)μg/L,两组均高于术前水平,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CRP、PCT持续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感染组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P、PCT对骨折术后修复感染的诊断更具有时效性,为早期诊断预防性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给予7天全胃肠外营养(TPN),其中研究组按每天0.4g/kg的剂量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第6天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T细胞亚群、IgA、IgG、IgM,及术前、术后的体重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IgA、IgG及体重指数在术后第6天分别为(42.8±3.4)g/L、(2.7±2.2)g/L、(10.8±2.2)g/L和(19.1±1.6)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2.5)g/L、(2.1±2.7)g/L、(8.0±1.4)g/L和(16.8±1.0)kg/m2(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在常规TPN治疗基础上加用丙胺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可以改善营养和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48例,于入院48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入肠内营养组(n =7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n =73,常规饮食).比较入院第1天和第21天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入院第1天,肠内营养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4.1)mm比(15.1±3.7) mm,t=1.36,P=0.392; (75.7±2.6) g/L比(76.6±3.1) g/L,t=1.12,P=0.254; (39.2±1.8) g/L比(38.7±2.1) g/L,t=1.24,P=0.200; (137.4±14.5) g/L比(135.1 ±15.3) g/L,t=1.01,P=0.461];入院第21天,肠内营养组这4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3.9)mm比(11.2±4.6) mm,t=2.08,P=0.019;(63.3±4.1) g/L比(57.1±4.7) g/L,t=4.01,P=0.001; (35.7±1.6) g/L比(34.1±2.0)g/L,t=2.31,P=0.022;(125.7±17.9) g/L比(120.3±16.7)g/L,t=2.39,P=0.027].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比63.2%,x2=9.69,P=0.002; 15.3%比21.2%,x2 =3.27,P=0.01; 11.1±4.1比14.7±3.9,t=2.98,P=0.007).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可能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78例,接受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的39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胆囊造瘘术的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3天的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M、IgA及IgG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及胃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TNF-α分别为(10. 17±3. 26) mg/L、(13. 54±4. 86) ng/L、(10. 35±3. 17) ng/L,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IgM、IgA、IgG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IgM为(1. 19±0. 33) g/L,IgA为(1. 91±0. 43) g/L,IgG为(1. 11±0. 15) g/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 79±0. 31) d,排便时间为(2. 68±0. 31) d,进食固体食物时间为(5. 89±0. 51) d,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 69%(3/39),低于对照组的25. 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缩短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与心脏介入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为诊治心脏介入手术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住院拟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20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3d时血清PCT、IL-6及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检测,观察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者15例,感染率为7.50%;肺部感染患者术后3d时PCT、IL-6及WBC分别为(1.35±0.22)μg/L、(18.12±4.85)mg/L、(8.67±2.02)×109/L,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血清PCT、IL-6及WBC均有升高,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升高更为明显,术后检测PCT、IL-6及WBC对心脏介入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口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口术的方法. 方法: 114例病人胃造口术(PEG)采用Pull法,26例空肠造口术(PEJ),在PEG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造口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 结果: 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26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15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 8例局部有分泌物和红肿,经相应处理后缓解.21例引起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治愈,1例胃黏膜下出血,形成血肿, 1例在第8天发现胃造口内固定片嵌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PEG简单、安全、可行;PEJ方法可一次使造口管到达空肠,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 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 2 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 行PEG术后置管 3d~ 3个月 14例 ;置管 3个月以上 10例 ,其中置管 1年以上 4例 ;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 2例 ,造瘘管脱落 2例 ,胃潴留 1例 ,脾破裂 1例。结论 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 ,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促进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高龄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PEJ的高龄病人,年龄为75~97(83.1±6.9)岁.观察病人术前1d与术后3个月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病人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共4例.术后3个月病人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较术前1d显著增高,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对高龄病人行PEJ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is frequently used for long-term enteral nutrition 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in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 The rare complication of a cologastric fistula following PEG has been seen recently in two pediatric patients. One fistula did not close after removal of the gastrostomy tube. A mechanism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is complication in these two children is proposed and technical points are emphasized to prevent this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the complication of peristomal abscess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sertion of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The formation of a peristomal anterior abdominal wall abscess in this patien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ailure to give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may be avoided by strict observance of insertion protocols. This case was treated by removal of the gastrostomy tube after diagnosis which allowed drainage of the abscess. In similar cases of occult abscess formation, where symptoms are present but signs are absent, ultrasonography may be useful in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Necrotizing fasciitis of the abdominal wall is a rare clinical entity. The following case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as a com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在2例放射性肠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经验.方法:2例放射性肠炎病人,术前因肠梗阻需肠外营养支持及长期胃肠减压,手术时切除大段小肠导致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2例病人均行PEG治疗,术前通过PEG进行胃肠减压,术后通过PEG进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术前通过PEG引流胃肠液500~1 000 ml/d,术后通过PEG输入肠内营养,能量为2 092~5 020.8 kJ/d.结论:PEG在一些特殊病人的围手术期应用,可以同时发挥胃肠减压和长期肠内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