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方便、快速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128例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部分肝病理活检,确定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清HA、PⅢNP、LN、Ⅳ-C及PLD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理基础,目前临床上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是以肝穿刺为“金标准”。因此,如何寻找一种非损伤性诊断途径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颇为活跃的一个课题。本文根据近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了16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脯肽酶(PLD)的测定结果,目的在于比较、探讨这些指标在诊断肝纤维化时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资料表明,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1]。HB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肝炎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2]。我院核医学科和感染科合作,于2010年6月~2012年3月对100例HBeAb阳性乙肝携带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进行检测,以探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PCⅢ,HA,Ln RI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后期重要的病理改变最终叮导致肝硬化。由于肝纤维化早期可被降解逆转,因此慢性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对肝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寻找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一种既敏感,又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放免法对147例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含量,旨在分析探讨其对肝损伤肝纤维化时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肝炎诊断按1990年5月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正常人组共104例(男65,女39)均为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37.3岁(21~57岁)。147例患者均是我院的住院病人,急性肝炎(CAH)39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54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Ⅱ)29例,肝炎后肝硬化(LC)25例。排除肾脏、结缔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探讨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的临床指标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Galatubas、Brosset、万谟彬等分别对血清PCⅢ、PLD、HA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报道。本文通过检测血清中三项指标,讨论了PLD/PCⅢ与肝一纤维化的关系,旨在综合研究肝病患者体内胶原的合成降解及沉积动态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方便、快速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128例乙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部分肝病理活检,确定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胆酸(CG)和胆汁酸(TBA)联合DeRitis比值(AST/ALT)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模型,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性质分为病毒性肝炎组60例,肝纤维化组60例、肝硬化组60例、肝癌组60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进行血清的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eRitis比值(AST/ALT比值)、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多肽(PCⅢNP)、白蛋白(ALB)以及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CG、TBA、AST、AFP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肝癌组外,肝硬化组CG、TBA、AST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而ALB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的CG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AST水平低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纤4项在鉴别肝癌和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以及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癌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纤维化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特异性.结论 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评价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40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四型胶原(Ⅳ-C)测定,并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1]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40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三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四型胶原(Ⅳ-C)测定,并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1]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在慢性肝炎时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由乙,丙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炎中有部分将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所以如何早期诊断及逆转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肝病病变程度最可靠的方法。但肝穿刺具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所以寻找非创伤的诊断方法是国内外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无创伤检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代谢产物通常是首选的血清标志物,我们选择了126例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穿刺活检的同时,检测其外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该类指标作为对照,比较这四类指标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检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 用于诊断肝硬化的临床评价. 用自行研制的PCⅠ、PCⅢ放免试剂盒, 同时测定100名健康献血员和162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PCⅠ、PCⅢ的含量. 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血清PCⅠ显著升高, 而其他各组不升高.PCⅢ在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组升高, 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组升高最显著, 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其他肝病组不升高. 并且, 血清PCⅠ与PCⅢ水平不相关(r=0.145, P>0.05).结论: 测定血清PCⅢ对提示早期肝纤维化及其发展有意义, 而PCⅠ对判断肝硬化有重要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血清PCⅠ和PCⅢ联合测定, 对诊断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变是有临床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对180例慢性肝病患者分别采用RIA测定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 结果表明, 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是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四项联合检测是判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无创伤性的、相对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发展迅速,据国内外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指标。我们采用国产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试剂盒检测各种慢性肝病147例,以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正常组:健康献血员50例(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2.8岁。 (二)肝病组:所检147例(男126,女21)肝病患者均系我院住院病人,平均年龄38.4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3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4例、肝炎后肝硬化48例,重型肝炎及肝癌各20例。按1990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肝硬化及肝癌经临床、B超及CT影像学检查确诊。有30例经肝活检诊断,全部病例HBVM阳  相似文献   

14.
对几种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0 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Ⅳ C)及透明质酸 (HA)等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以评价国产试剂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0 4例病人均为解放军30 2医院住院病人。男性 93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5~ 6 7岁。1.2 诊断标准 按照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肝炎 10例 ,慢性肝炎80例 ,晚期肝硬化 14例 (均为死亡患者 )。1.3 标本采集 肝穿活检前后 2d空腹抽血 ,分离血清 ,- 2 0℃冻存备用。死亡患者死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一些研究报告认为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炎肝纤维化相关[1] 。本文对 15 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B超二维图像、乙肝病毒标志物与病理纤维化及其分期进行了对比 ,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非创伤性临床指标对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15 5例 (男 143,女 12 )为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36岁。二、诊断 :临床及病理诊断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肝纤维化以S分期后再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发展迅速,据国内外报道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血清指标。我们采用国产血清Ⅱ型前胶原(PCⅢ)试剂盒检测各种慢性肝病147例,以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新近发现的与多种细胞生长、黏附及促进Ⅰ型胶原等胞外基质相关的多肽类因子,与组织纤维化的关系密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强烈刺激某些间质细胞增生、迁移和胶原间质的分泌和沉淀[2]。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测定是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一个十分有用的指标[3]。本文报告肝硬化患者血清CTGF、PDGF水平与HA、PⅢP水平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TNF-α、HA、SF联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 ,并具有可逆性 ,其早期诊断对肝硬化的防治或逆转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主要靠肝活检 ,这种创伤性检查 ,大多病人不易接受 ,且又无法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 ,更难以进行动态监测。本文通过TNF -α、HA、SF联检 ,旨在探讨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正常对照 30例 (男 18,女 12 ) ,平均年龄 37 2岁 ,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健康体检者。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正常 ,HBV血清标志物为阴性。患者75例 (男 5 6 ,女 19) ,平均年龄 4 4 2岁。…  相似文献   

19.
血清学指标联检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提示,肝纤维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进入肝纤维化前期有逆转可能,其早期诊断对肝纤维化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HA、LN、PC Ⅲ、C Ⅳ可反映细胞外基质成分,本文选取这四种血清学指标对2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联检,以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前驱的必经阶段,长期以来,肝纤维化的诊断依赖肝活检,并为创伤性的,且无法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更难以动态观察,而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是肝纤维化的指标,它们的组合检验,对于临床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健康人,肝纤维化,肝癌病人血清PCⅢ,LN和HA,对肝纤维化的诊断进行了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