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及术后采用康复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疗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3天,显效5例,有效5例。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简称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效果好,术后无疼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总结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PC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术前充分准备、适当的心理护理、术中的护理配合、术后的卧位、正确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将符合治疗适应症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结合胶原酶注射的方法,更快速有效的降低了椎间盘的压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配合牵引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越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2):156-15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经临床和MRI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和颈椎牵引治疗,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mo-49mo,治疗效果优良61例,满意13例,无效4例;优良率为94.8%。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配合牵引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优良率高、安全、微创、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在"C"型臂X线透视下,对42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例术中穿破硬膜囊,有脑脊液流出,立即改为手术治疗;1例椎间盘脱出者术中症状加重,立即改为开放手术治疗;40例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顺利完成,其中1例术后20天出现腰椎间盘炎,给予抗感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30例临床症状消失;10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随访4~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经皮穿刺椎间盘髓核切吸术,术前做好患者、药品、器械及治疗室准备工作,术中做到与患者保持沟通、密切配合完成治疗,术后做好患者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腰肌锻炼、出院指导等.结果:随访3~12个月后优良率为87.5%.结论:经皮穿刺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系统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7年11月份以来,开展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64岁,平均32.8岁;病史短者2个月,长者3年,本组病例均经脊髓造影及CT或MRI检查,其中L4~5突出22例,L5S1突出5例,L1~5突出22例,L5S1突出3例;突出型22例,膨隆型7例,滑动脱出型1例。30例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劳累、行走及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30例屈、压颈试验均阳性,下肘浅感觉减退2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外分别注射50μg.mg-1和25μg.mg-1医用臭氧5~10mL。结果 46例患者共53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优19例,良16例,一般8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76.1%;术后6个月随访,优21例,良18例,一般5例,无效2例,优良率达84.8%。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急性期78例、亚急性期287例,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局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亚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恢复生理或代偿平衡,松解粘连,消除神经根及局部相关组织的炎性刺激。结果急性期患者治愈60例(76.9%)、好转18例(23.1%)、未愈0例;亚急性期患者治愈186例(64.8%)、好转101例(35.2%)、未愈0例,总有效率99.7%。结论保守治疗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儿童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例<14岁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保守治疗(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剂及物理治疗等)3个月无效、剧烈的疼痛和(或)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证实5例为椎间盘突出,1例为椎间盘脱出,其中3例伴有环状骨骺分离。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18~93个月的随访,平均63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JOA评分为10分5例,9分1例。按Kirkaldy-Willis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优良。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椎间隙高度下降,椎体终板及关节突关节也未见退变征象。结论儿童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未缓解或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随访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6~8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4~5 10例,L5~S1 6例,随访28~32月,平均30月。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物理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调查、目测类比法(VAS)和即时疼痛强度(PPI),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I检查,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时1例假体移位,1例假体脱出,5例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1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但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2组大鼠分别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首先用自体髓核移植至L4、L5脊神经根,然后实验组大鼠将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明胶海绵固定在神经根旁后缝合切口,对照组大鼠不作特别处理缝合切口。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lmL·次^-1·d^-1腹腔注射。术后12、24、36、48、72、96h各处死实验组大鼠3只、对照组大鼠2只,取受压神经根处的神经及周围组织分别进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TNF—α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24、48、72、96h脊神经细胞凋亡率、术后12、24、36、48hTNF-α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TNF-仪的表达,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微带天线微波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带天线微波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治愈显效率68%,总有效率98%。以单纯牵引治疗80例作对照。治愈显效率36%,总有效率81%。两组治愈显效率及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微带天线微波治疗安全、方便,可与腰牵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引、超短波治疗等;观察组增加麦肯基疗法与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均接受4周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选用Oswestry下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ODI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0%,77.50%,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疗效,治疗周期短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后1、2、3年的疗效,分析疗效与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1999年1月行胶原酶溶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4例进行随访观察,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1、2、3年的疗效。结果:“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1年优良率93.1%,2年优良率90.3%,3年优良率90.9%。结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最佳适应症,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