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VWF,t—PA及PAI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 提示Ⅰ、Ⅱ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1):1055-105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活性(AT1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趋势,评估上述指标在脑梗死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A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D-Dimer、tPA、PAI-1和AT1A;采用ELISA法测定vW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组治疗前D-Dimer、PAI-1、vWF显著增高(P〈0.01),t-PA显著降低(P〈0.01),AT:A无显著性改变(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D-Dimer、PAI-1、vWF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增高(P〈0.01),AT:A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GCS〉8分组和GCS≤8分组血浆胁Dimer、PAI-1、vWF明显下降(P〈0.01),t-PA显著增高(P〈0.01),而AT:A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纤溶系统指标和vWF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发生显著改变且与病程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气腹及腹腔镜手术对腹膜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手术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及t-PA活性。结果腹膜组织中t-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2组术中均下降,但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PAI-1浓度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但在手术后,2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2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2组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中最初的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由CO2气腹造成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0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提示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检测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参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小板参数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及其参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容积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脑梗死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减低的现象,凝血系统活性改变在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8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三组:A级组30例,B级组32例,C级组18例。均同时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聚体。结果 随病情的加重,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原活性明显下降,D-聚体和t—P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活性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性升高.PAI无显著性变化,t-PA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利于了解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0 mg和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PAI-1均有显著下降(P<0.05)、t-PA水平显著上升(P<0.05),20 mg组治疗后TC、t-PA及PAI-1均较10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轻、中度EH患者40例,给予替米沙坦80mg/d,共6周,检测治疗前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另设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t-PA活性降低(P〈0.01),PAI-1活性明显增高(P〈0.01)。EH组经替米沙坦治疗后,在血压明显降低的同时,其t-PA活性增强,PAI-1活性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EH患者存在纤溶活性降低,替米沙坦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善EH患者的纤溶活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中腹膜纤维蛋白溶酶的变化。方法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前、手术后立即、分别测量腹膜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及t-PA活性。结果腹膜组织中t-PA浓度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2组术中均下降,但在传统腹部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腹膜组织中PAI-1水平在腹腔镜手术组术前较高(P<0.05),PAI-1浓度在传统腹部手术组术中明显升高,但在手术后,2组PAI-1浓度无显著差异。t-PA活性在2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但术中2组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部手术对腹膜的影响是相似的,腹腔镜手术中最初的腹膜组织中PAI-1浓度的升高由CO2气腹造成并影响腹膜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胡颖  梁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30-332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的变化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血浆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并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动态观察。结果治疗前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降低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其抑制物比值升高,常规组上述指标无改变。结论肾炎患者存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失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在纠正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和调节细胞外基质降解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崔凡 《检验医学》2014,(4):328-330
目的观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患者术后部分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方法对56例接受RFCA治疗的患者,在RFCA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成功消融后即刻、术后第2天和第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血管内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组织纤溶酶原(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血浆DD、vWF浓度以及血浆PAI-1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均显著上升(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t-PA含量在心内电生理检查后,消融成功后即刻和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并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 RFCA可引起血液中部分凝血与纤溶物质水平显著增加,术前、术后对其监测有利于指导抗凝药物应用和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在他汀和阿司匹林等治疗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或非洛地平能否进一步获益。方法将伴有1级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3组:非洛地平组(n=51),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贝那普利组(n=51),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替米沙坦组(n=51),替米沙坦8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降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ET-1、NO、hsCRP、IL-6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洛地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P0.05),NO上升(P0.05),hsCRP、IL-6及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替米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T-1下降及NO上升更为显著(P0.01),且优于非洛地平组(P0.05)。hsCRP、IL-6和MMP-9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替米沙坦组各项炎症指标的下降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结论冠心病伴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降脂达标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优于非洛地平,替米沙坦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优于贝那普利,可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   

13.
刘廷全 《临床医学》2011,31(1):11-12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时对纤溶活性、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8例EH患者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及ET、NO、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 EH患者t-PA活性、CGRP和NO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AI活性、E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后,血t-PA活性及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PAI活性、血ET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EH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异常,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改善EH患者纤溶性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莹莹  王浩 《新医学》2010,41(7):448-451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三种不同类型降压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13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40mg/d,n=48)、氨氯地平组(5mg/d,n=45)、氢氯噻嗪组(12.5mg/d,n=42),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高于140/90mmHg(1mmHg=0.133kPa),剂量加倍,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组血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各组间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baPWV均明显下降(P〈0.05),而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及氨氯地平均能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酌动脓掸性日此种作用部分涯千茸隆压以外的颜.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纤溶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痛患者160例(包括凝血65例,抗凝52例,纤溶功能43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utithrombin,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I,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血中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用透射比浊法测定56例NS患者的Lp(a)浓度;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取48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NS患者组PAI活性及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44,P均〈0.05);其tP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NS患者的Lp(a)浓度与PAI活性及BUN、Scr水平显著正相关(r分别=0.69、0.65、0.59,P均〈0.05),与tPA活性显著负相关(r=-0.50,P〈0.05)。结论血浆Lp(a)浓度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可能是NS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要对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155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0.01及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siCAM-1浓度和PAI-1活性,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HUTPA和rt—PA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h内的7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HUTPA组(n=37)和rt—PA组(n=37),分别一次性静脉推注HUTPA25mg和静脉注射rt-PA100mg,在溶栓90min时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监测溶栓30d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STEMI发病3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分别为95.65%和81.82%,发病12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83.78%和8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溶栓前、溶栓6h、溶栓12h及溶栓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在30天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塞及全因死亡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rt—PA比较HUPTA治疗STEMI病人同样安全有效,且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