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在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制备成年SD(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及切断模型。通过Western印迹法、Real-time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后SSeCKS在DRG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6h,DRG中可检测到SSeCKS的表达并逐步升高,伤后12h达到高峰,2d后逐渐下降;而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DRG中SSeCKS的表达高峰发生在伤后2周,1d时最低;SSeCKS主要分布于DRG大、中、小神经元胞质;SSeCKS与NeuN、NF200以及GAP43存在共定位。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引起DRG中SSeCKS的表达变化,其可能参与疼痛信号转导通路并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单一刺激组、LPS联合PKC抑制剂(RO-31-8220)刺激组.运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SSeCKS的表达变化和亚细胞定位.结果 Real time RT-PCR显示,LPS可以上调SSeCKS mRNA水平,在作用浓度为100 μg/L和1 mg/L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 blotting表明,当LPS作用浓度为100 μg/L时,SSeCKS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在此浓度作用下,SSeCKS表达于6 h达高峰并广泛磷酸化,至24 h其蛋白表达仍维持于较高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显示,正常情况下,SSeCKS散在分布于胞质,于胞膜略有浓集.在LPS单一刺激组,SSeCKS富集于核周;当LPS联合RO-31-8220共同作用时,SSeCKS的亚细胞定位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LPS可诱导SSeCKS表达,上调其磷酸化水平,影响其细胞内定位.这些改变与PKC的功能相关.提示SSeCKS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中炎症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3.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h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夹伤两端高表达,以近端明显,呈簇状聚集。夹伤远端表达较近端稍低。远离夹伤处及相应对侧,SSeCKS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分布较为均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显示:夹伤两端SSeCKS与S100和NF200的共存不明显,但可见部分SSeCKS与GAP43双标纤维。本研究提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可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11(CDK11)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9断伤1d、3d、5d、7d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m blotting测法损伤后各时间段CDK11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K11在假手术组以及损伤组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CDK11蛋白水平在SCI后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DK11p58的表达于损伤后3d开始显著升高,一直持续到第7d,之后逐渐下降.而CDK11p110也在3d、5d时高于假手术组,伤后7d则明显降低,至14d时有所回升.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DK11在假手术组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DK11在脊髓灰质和白质中表达明显增加;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DK11与神经元的标记物神经元核抗原(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环核苷酸-3'磷酸水解酶(CNPag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 脊髓损伤后CDK11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DK11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6.
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是否对PKC通路产生有益的影响.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ALA治疗组.造模前设鼠龄和体重相当的正常组8只.ALA干预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外膜二酰基甘油(DAG)水平和PKC活性.结果表明,糖尿病组大鼠DAG水平和PKC活性升高(P<0.01),ALA(100mg·kg-1·d-1)治疗后DAG水平及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实验结果提示,高血糖时大鼠坐骨神经外膜DAG-PKC途径明显激活,ALA可能部分通过降低DAG水平和PKC活性,从而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发育规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D大鼠心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图像分析技术对心肌组织TERT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心肌细胞、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均有TERT的表达.TERT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TERT的总表达规律是20 d胎鼠阳性表达强于出生后6 d大鼠,出生后12 d大鼠心肌表达最低,3组之间TERT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MVEC)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SSeCKS)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探讨SSeCKS参与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植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用抗大鼠CD31抗体进行细胞鉴定。LPS刺激体外培养的RPMVEC,用定量PCR、免疫印迹方法检测LPS刺激RPMVEC不同时间SSeCK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0.05μmol/L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处理RPMVEC30min后再用LPS刺激6h,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观察Calphostin C对LPS诱导SSeCKS与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actin,F-actin)细胞内定位和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定量PCR结果显示LPS刺激RPMVEC1h后SSeCKS表达水平达到最高,Westernblot结果与定量PCR结果相一致,同时,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SSeCKS磷酸水平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PS刺激后,F-actin发生重构,细胞内形成应力纤维,SSeCKS向核周、细胞膜纤维、板状伪足末端聚集;Calphostin C部分抑制LPS对内皮细胞F-actin和SSeCKS细胞内定位改变的影响。结论LPS能够诱导内皮细胞SSeCKS表达增加和细胞内定位改变,PKC参与I娲诱导内皮细胞F-ac,6n的重构和SSeCKS重新分布;提示SSeCKS可能与LPS诱导内皮细胞F-actin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后Roundabout 2(Robo2)在成年大鼠背根节和脊髓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分别存活3~28d,取其L_(4~6)背根节(DRG)和脊髓;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obo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图像分析技术对阳性细胞的灰度值进行测定。结果:正常DRG感觉神经元表达Robo2 mRNA和蛋白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3 d DRG内Robo2表达增加,7~14 d达高峰,21~28 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坐骨神经切断可导致DRG内Robo2的表达上调,可能与早期的感觉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坐骨神经端侧吻合后IGF-IR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促进侧芽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胫、腓神经端侧吻合,分为术后3、7、14、21、28d五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IR,并结合侧芽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脊髓IGF-IR术后表达增加,7d最高;②背根节IGF-IR3d和7d表达最高,随后下降,28d时仍高于对照侧;③HE染色显示,术后14d吻合口有少量再生纤维通过,28d时再生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结论 端侧吻合后IGF-IR的表达与侧芽生长过程有关,促进和维持侧芽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不同存活时间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内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且主要分布于终末内。切断一侧下颌神经后,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术后存活1周组的Vp背侧部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术后存活2周组的Vp背侧部、Vc背侧部、Vi背侧部,以及Vsup和Vmo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与术后存活1周组手术侧比较其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存活3周组上述部位内VGluT1样阳性物质表达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且与前两组手术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其中在Vmo内的表达几乎完全消失。结论切断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周围突可以导致其中枢突终末内VGluT1的表达水平下降;三叉神经复合体内部分VGluT1样阳性终末来源于外周。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最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 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制备的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再生神经进行电生理学功能测试,光镜、电镜观察移植物内的再生神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3周内,动物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用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的传导功能、纤维数量、轴突直径、有髓纤维占有的面积与自体神经移植对照及计量学上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脱细胞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它对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后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在受损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 用酶联间接法和双重免疫荧光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量阳性区域的强度与面积。结果 损伤神经的近侧端和远侧端中施万细胞均有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的阳性免疫反应,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分布于施万细胞膜上,远侧端的阳性反应物强度和面积强于和大于近侧端。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Tropic 1808基因表达蛋白分布于损伤近侧端和远侧端的施万细胞膜上,并且远侧端中该蛋白的表达强于近侧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陈旧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切除成年SD大鼠部分左侧坐骨神经,饲养60d形成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以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缺损,同时设自体神经修复和不修复两对照组.修复术后3个月做神经-肌复合电位、腓肠肌湿重及再生神经形态学检测.结果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组实验侧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移植物远侧再生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等结果与自体神经修复组相似.不修复对照组则未记录到神经-肌复合电位,未观察到再生神经纤维结构,腓肠肌湿重明显小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结论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修复缺损60d的大鼠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6.
大鼠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后面神经核内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在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成年大鼠面神经外周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时程变化。结果证明 ,面神经切断后 ,损伤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均明显下降 ,术后第 7d下降至最低。面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 ,术后 7d内手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下降规律与面神经单纯切断组相同。面神经吻合后 ,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免疫反应强度的回升最早出现在吻合后第 14 d,术后 3 5 d手术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恢复至正常。上述结果提示 ,面神经吻合并不能阻止损伤侧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产物的下降 ;伴随着面神经再支配的发生 ,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阳性产物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正常和钳夹伤后大鼠坐骨神经中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特异性地扩增β-1,4-GalT-I 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正、反义β-1,4-GalT-I 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β-1,4-GalT-I mRNA在正常和夹伤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表明:β-1,4-GalT-I mRNA在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中表达,在夹伤坐骨神经后1~2d,β-1,4-GalT-I mRNA在坐骨神经的表达最高,于夹伤后1周开始下降,在夹伤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上述结果提示坐骨神经夹伤后β-1,4-GalT-I mRNA的表达发生变化,并且主要表达在坐骨神经的Schwann细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β-1,4-GalT-I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用Westem Blot方法确认周围神经于内含有S-100,然后运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对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的近侧和远侧进行S-100检测,染色结果用电子图像进行系统分析处理。结果显示:S-100分布于周围神经束间膜,雪旺氏细胞浆内及细胞膜上,神经轴内未见有S-100存在,图像处理结果证实,正常大鼠坐骨神经干内的S-100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