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SD大鼠胰岛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方法,并评价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3~4周龄健康成年SD大鼠,常规外科手术显露SD大鼠胰腺和胆总管,在胆总管内插入4.5~5号头皮针后固定,逆行注入预冷的0.5mg/ml的胶原酶V溶液8~10ml,使胰腺膨胀后迅速取出胰腺放入6mlHanks液中38℃消化10min,用含10%胎牛血清的Hanks液终止消化,60目筛网过滤后用Ficoll400非连续梯度离心纯化胰岛。纯化后的细胞用DTZ染色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来分析胰岛素的分泌情况。结果 DTZ染色后β细胞胞浆着色,为均一的猩红色。胰岛细胞分布于Ficoll400浓度为23%~20%和20%~11%的界面之间,纯度高达90%,并且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情况良好。结论胶原酶V消化,Ficoll400纯化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分离纯化的方法,可以获取数量多,活性和纯度好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简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不同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方法 取鼠龄 16~ 2 2天的雄性Wistar大鼠睾丸 ,采用酶次第消化 ,培养过程中纯化Sertoli细胞 ,并用多种方法对Sertoli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占培养细胞总数的 90 %以上。HE染色 ,Sertoli细胞突起很多 ,核仁清晰 ,在胞质中可见吞噬物和大小不等的空泡 ;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 ,Sertoli细胞富含RNA ;Feulgen染色和透射电镜 ,核仁周围可见卫星核小体。结论 本实验培养方法可获得更多、纯度高的Sertoli细胞 ,HE染色、甲基绿 派洛宁染色、Feulgen染色和透射电镜是鉴定Sertoli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移植已成为治疗Ⅰ型糖尿病的一种新型手段,而增加胰岛收获量,提高胰岛纯度一直是胰岛移植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足够数量、活性良好的胰岛细胞植入受体后,可逆转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并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为了推进临床应用,在动物身上摸索较好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培养高纯度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并应用检测ABP mRNA原位杂交方法加以鉴定.方法 选用18~22d龄SD雄性大鼠睾丸,采用0.25%胰蛋白酶、0.1%透明质酸酶、 0.1%胶原酶三酶依次消化法分离支持细胞,置于32℃ 5% CO2的培养箱培养,48h后用20mmol/L Tris-HCl低渗处理培养细胞.培养1周后应用伊红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Feulgen染色对所培养的支持细胞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检测ABP mRNA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结果 培养1周后所获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达95%以上.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ABP mRNA表达阳性,其形态结构特征与用其他方法鉴定为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致.结论 采用三酶连续消化及低渗处理法分离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高,而且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BP mRNA是一种新的、特异、有效的鉴定支持细胞及其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报道,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 目的:观察促胰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和组织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检测其纯度和活性,将胰岛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普通培养基,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 mg/L)促胰素,培养1,3,5 d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5 d后行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 结果与结论:随着促胰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胰岛细胞增殖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 < 0.05),但无明显时间依赖性。除100,200 mg/L组外,300,400 mg/L两组胰岛素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表明300,400 mg/L促胰素不仅可促进胰岛细胞增殖,而且可显著增强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关键词:促胰素;胰岛细胞;增殖;胰岛功能;胰岛分离;纯化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5.027  相似文献   

6.
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纯化培养滋养层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孕6-8w的正常绒毛组织10例,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两组(各5例),一组用淋巴细胞分层液进行纯化,另一组未纯化,最后用含1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结果本纯化的细胞阳性率为(68.6 2±2.69)%,纯化后的细胞阳性率为(91.60±1.5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极显著性意度( P<0.001).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可获得纯度较高、合乎试验要求的细胞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7.
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后进行内皮细胞选择性培养,使用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纯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经典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第Ⅷ因子相关抗原(vWF)和CD34的表达和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能力。结果:胰岛培养4-5 d后,可见内皮细胞从贴壁的胰岛内爬出,通过UEA-1包被的免疫磁珠筛选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后24 h细胞开始贴壁。该细胞具有单层生长、接触抑制的特性。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WF和CD34,可摄取Dil-Ac-LDL。结论:本研究方法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性。方法: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大鼠胰岛,在含0.5%BSA、5.5或11.1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不同时间后,用含0.2%BSA、3.3mmol/L葡萄糖的KRB缓冲液预培养胰岛30min,分别换入含不同浓度葡萄糖KRB缓冲液,培养1h,收集上清,RIA法测定胰岛素浓度。结果:大鼠胰岛过夜培养后,在基础(3.3mmol/L)和高浓度(16.7mmol/L)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2.4±3.2)和(45.2±4.2)μU/ml/10islets/h;5.5mmol/L和11.1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12h和20h后,胰岛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16.7mmol/L和22.5mmol/L葡萄糖组(P<0.05);体外培养5d后,对高糖的反应性为(4.28±0.67)倍。结论:原代分离的大鼠胰岛可在(1~5)d内保持对葡萄糖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肝脏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又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FSC)、Ito细胞、寞周脂肪细胞、储存维生素A细胞及肝脏特异性周皮细胞(liver-specific pericyte)等,是肝脏的一种非实质细胞。它是肝脏中兼具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特征的间质细胞。目前一致认为,激活的HSC为肝纤维化时产生各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10.
脑损伤后大鼠胰岛B、D细胞和血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损伤后高血糖现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Sarrat提出海马与胰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脑损伤后大鼠胰岛B、D细胞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脑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脑损伤后大鼠胰岛B、D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脑损伤对胰岛B、D细胞分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分离、培养人循环纤维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其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成人外周血白细胞,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对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流式细胞仪分析和电镜观察,并通过测定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研究其胶原合成能力.结果 细胞培养9d后CD34、CD45、Ⅰ型胶原分子阳性,其中Ⅰ型胶原分子阳性细胞含量为83.5%;电镜下观察具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特征;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为11.17mg/L,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8.07mg/L (P<0.01),表明培养细胞具有胶原合成能力.结论 成人外周血中存在成纤维细胞的前体细胞,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分化为循环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2.
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B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文妹  韩晶  胡赟  潘贵书 《解剖学报》2006,37(2):215-218
目的探讨胰岛B细胞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图像分析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B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光密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B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染色加深,且以24d时最为显著.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组B细胞的平均光密度较正常和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以24 d时间组最低.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血清胰岛素(Ins)浓度始终高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5).结论胰岛B细胞的变化表明,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胰岛B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增多,分泌增强,参与了机体在海洛因依赖期间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从结肠癌肝转移灶中提取和纯化癌胚抗原的步骤。肝转移组织制成匀浆,用过氯酸和乙醇提取得到癌胚抗原的粗制品,经sepharose 4B和sephadex G-200 凝胶过滤,Con A琼脂糖亲和层析进行纯化。所得产品用 SDS凝胶电泳、琼脂扩散、免疫电泳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等鉴定,分子量为200,000,免疫活性与法国提供的癌胚抗原和国际参考制剂相一致,剂量校对100ng=1国际单位。  相似文献   

14.
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建立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技术,本研究通过分离孕15 d SD胎鼠大脑皮质组织,经机械吹打后,加入含有5%马血清、5%小牛血清的MEM培养基接种在24孔培养板中进行原代培养,并于第3 d在培养基中加入阿糖胞苷抑制胶质细胞的生长,于第9 d将细胞固定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表明从孕15 d SD胎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元纯度高,生长旺盛,形态典型,90%以上表达NSE免疫阳性。该结果提示我们建立的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方法易于标准化操作,结果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胎儿脑室区神经前体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有效的人胎儿神经前体细胞分离及纯化系统。方法取人自然流产胎儿脑室区(VZ)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133阳性及CD133阴性细胞群,体外培养并比较两者增殖能力。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CD133阳性细胞群中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及诱导分化后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纯化后CD133阳性细胞群体外扩增能力强,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能形成神经球并可连续传代,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表明其nestin抗原阳性,诱导分化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而CD133阴性细胞在培养体系中多呈单个分散状态,神经球形成数目与CD133阳性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磁珠法可有效分离人胎儿脑内CD133阳性细胞,且该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壁虎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芸  刘梅  刘炎  顾晓松 《解剖学报》2007,38(4):489-493
目的 建立多疣壁虎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纯化方法.方法 分离孵化15d的多疣壁虎胚胎的大脑皮层,经胰酶消化,细胞计数后接种于培养瓶.采用差速贴壁及反复传代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培养胶质细胞;采用添加B27的神经元培养基培养神经元,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结果 获得体外培养的壁虎GFAP阳性表达胶质细胞,4代后纯度达95%以上;采用神经元培养基,神经元生长良好,NF、MAPⅡ表达阳性,第10d纯度达95%以上.结论 建立了壁虎细胞的培养方法,并获得高纯度的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为进一步对神经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在电镜下观察脊髓侧角区单胺能和某些肽能纤维及末梢的突触组合。大鼠侧角内的5-HT、TH、SP和L-ENK免疫反应纤维均为无髓纤维。在侧角细胞簇内,这些纤维穿行于胞体之间,有的与胞体相邻,但很少与胞体形成轴-体突触。这些单胺和肽类纤维也与树突伴行,在树突束内数量最多。有时一小束无髓纤维都含同一种免疫反应物质。轴-树突触是各种免疫反应纤维终末所形成突触的主要形式。各种纤维终末所含的小泡多为圆清亮小泡,或兼有少数大颗粒泡。SP和L-ENK纤维膨体内的小泡与其终末内者不同,大颗粒泡较多,有时约占半数。各种免疫反应终末所组成参与的突触,对称或非对称型均不显现优势。  相似文献   

18.
韩晶  梁文妹 《解剖学报》2005,36(5):563-566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Glu-IR)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形态计量及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A细胞面数密度(NA)及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盐水组比较,A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在海洛因依赖组均增强,阳性细胞增多;A细胞的NA在海洛因依赖第38 d组明显增加,P〈0.01;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在海洛因依赖第10 d、24 d、38d组均高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1.结论A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数和增强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参与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糖代谢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岩  梁文妹  石爱荣 《解剖学报》1999,30(4):352-356,I016
目的 探讨胰岛A细胞参与溃疡自愈调节的可能途径。 方法 应用形态计量、放射免疫测定及透射电镜方法,研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A细胞的面数密度、超微结构及血清胰高血糖素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组及盐水组比较,A细胞面数密度于溃疡后6d、10d 明显增加(P< 0.01)。溃疡后14d 开始呈减小趋势,28d 基本恢复正常。A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在溃疡后第6~14d 较明显,主要表现为:(1)细胞核增大,异染色质减少,核周隙扩张;(2)部分A 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多,有的呈板层状排列,有的扩张成囊泡;(3)部分A 细胞内分泌颗粒增多,大小不等,密度不一。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从溃疡后14d 到21d 呈增高趋势(P< 0.01),28d 时接近正常。 结论 胰岛A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表明,它通过增加其细胞数目及增强其合成与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积极参与了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