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药源性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16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 、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 、致死药品品种分布、器官系统损害和致死药源性疾病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94±20.09)岁。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所致死率为55.15 %和21.21 %,抗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总致死频次的47.19 %和10.11 %。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59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蒂芳  易爱纯 《中国药房》2002,13(4):230-231
药源性死亡 (简称DID )指健康人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 ,因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引起的死亡 ,不包括因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死亡。近年来 ,随着药品品种不断增加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文对1997年~2000年 ,国内中文期刊中159例DID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按分类词、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1997年~2000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和《药物不良反应光盘1960年~1997年数据库》。根据DID定义 ,剔除非正常用法、用量所致的死亡 ,获得符合…  相似文献   

3.
李莉  于浩  刘伟红 《中国医药》2011,6(11):1422-1423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事件的发生使临床用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为探讨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规律、特点,降低其发生率.本调查对2000-2010年国内相关医药期刊报道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159例药源性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源性死亡(简称DID)指健康人或病情平稳的患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因用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而引起的死亡,不包括因原患疾病或与ADR无关的死亡.近年来,随着药品品种不断增加,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文对1997年~2000年,国内中文期刊中159例DID病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致药源性死亡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中药致药源性死亡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统计的中药致药源性死亡病例中,静脉滴注和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过敏性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姚宏 《安徽医药》2012,16(12):1895-1897
目的探讨药源性死亡患者临床用药特点,为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1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药物致死病例,分析患者用药种类、给药途径及直接死亡原因等。结果 135例药源性死亡病例中,呼吸系统疾病(54例,40.00%)、循环系统疾病(42例,31.11%)、消化系统疾病(11例,8.15%)为致死患者主要原发疾病;抗菌药物(40例,29.63%)、中药注射剂(27例,20.00%)、心血管药物(15例,11.11%)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4例,10.37%)为主要致死药物;静脉滴注(51例,37.78%)、口服(47例,34.81%)和静脉推注(17例,12.60%)为致死患者主要给药途径;变态反应(67例,49.63%)为主要直接死亡原因。结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心血管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最容易出现致死,尤其静脉滴注时风险最高,医务人员要重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周鹏  管鸽 《中国当代医药》2013,(4):160-161,164
【摘要】目的了解药源性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检索2000-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药源性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致死药品品种分布、器官系统损害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按给药方式: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致死率分别为49.40%和21.69%:按致死药品品种: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占致死频次的41.75%和18.45%;按受累系统:全身性反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居前3位。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 要为了解头孢菌菌素类药致药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中有关头孢菌素类药致药源性死亡的文献资料,对致死病例的性别、年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死亡原因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检索到有效文献52篇,报道病例73例;死者平均年龄(47.12±13.05)岁,男女性别比为1.43∶1;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52例,71.24%);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3例,86.30%);ADR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 min以内(47例,64.38%);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药患者最多(48例,65.75%),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头孢菌素类药依次为:头孢曲松钠24例(32.88%)、头孢唑林钠11例(15.07%)、头孢哌酮钠10例(13.70%);过敏性休克是导致药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56例,76.71%)。  相似文献   

9.
随着药物品种的急剧增加和人们对药物依赖程度的提高,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药源性休克是药物中的过敏因子进入机体或已致敏机体,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候群,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1]。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年来专业期刊报道的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药源性休克死亡发生的规律和特点。1资料与方法通过清华同方中国知网中国电子专业期刊库检索,收集1994年—2006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药源性休克死亡原文,共计病例113例。分…  相似文献   

10.
魏怡雯  邱菡 《药学研究》2016,35(6):361-363
目的:汇总近10年国内发表的报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药源性死亡的文献,分析国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药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药源性死亡的文献资料,对致死病例的性别、年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死亡原因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有效文献55篇,共报道病例76例,男性45例(59.2%)、女性31例(40.8%),男女性别比为1.45∶1;患者年龄0.5~79岁,平均年龄46.9±17.9。患者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29例(38.2%)、(支)气管炎12例(15.8%)、肺部感染11例(14.5%)等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有65例(85.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0 min 以内,有48例(63.2%);全部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59例(77.6%),用药后休克症状发生时间<5 min 有46例(78.0%)。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最高,有49例(64.5%)。全部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死亡原因分布中,过敏性休克占比最多,为59例(77.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各异,其中致药源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最高。临床用药过程中,用药前应当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等,密切观察防止药品不良反应致死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筠  阮挺强 《海峡药学》1997,9(1):70-70
目前临床上用药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而由此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以消化道损害最常见。本文对50例药物性消化道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药物副作用,不良反应的认识,引起临床上重视和注意。临床资料本文男32例,女18例;年龄15~78岁。平均56岁,≥60岁20例(40%),其中门诊病例22例(44%)。住院病例28例(56%),从服药到消化道病变发生的时间为1d~4个月。药物性消化道病变临床分析1.上消化道出血25例。基础病变有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高血压病,感冒等,使用药物为消炎痛5例,布洛芬4例,炎痛膏康3例…  相似文献   

12.
116例药源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为探讨药源性肝损害病因学近年所发生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16例药源性肝损害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引发肝损害的中成药占56.03%,中药汤剂占17.25%;影响生长代谢药占9.48%,中枢神经系统药占5.17%,抗结核药和免疫抑制剂分别占3.45%,消化系统药和解热镇痛剂各占1.72%,其它占1.72%。结论:提示目前中成药引发肝损害病例较前增多,对其安全性的监测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眼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大棉  杨娟 《中国药房》1991,2(2):35-36
<正> 在整个机体中眼居特殊地位,特殊的结构使其在药物治疗中极易受到损伤。如眼球中具有各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因此在免疫方面表现十分活跃,易因药物刺激发生变态反应;其旺盛的血循环状态,丰富的黑色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使其易受到一些药物的损伤;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已日益认为肺也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肺是一个靶器官,所以肺部也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对于药源性肺疾病目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简要概述,旨在了解药源性肺疾病的潜在危险以便及时识别此类不良反应。药源性肺损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源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文贵 《中国药房》1997,8(1):45-46
  相似文献   

16.
17.
药源性肾病     
胡家桂 《医药导报》1993,12(5):218-219
药物可引起不同脏器受损,肾脏是最常受到药物损害的器官。 1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ATN是药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直接毒性的结果,也可通过其它过程所介导。近曲小管的中后部易受累及,Henle氏攀的厚壁段升枝也可受累。组织上受累的程度不定,结构与功能上改变也不一致。有时肾活检形态学  相似文献   

18.
药源性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死亡103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源性死亡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检索1994-2006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报道的抗菌药物物致药源性死亡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死亡男性多于女性;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发疾病;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为主要药物;静滴和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过敏性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药源性低血糖危象程书权(河南省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454150)赵国兴(河南省中医院)药源性低血糖危象(Drug-inducedhypoglycemicCri-sis,DHC)是药源性低血源症的一种危重情况,空腹血糖<2.22~2.78mmol/L,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