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6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死亡率为49.28%,其临床特点:①车祸致DAI的发生率高;②伤后立即昏迷并呈持续状态,且意识障碍较重,一般无中间清醒期;③神经系统检查多无明确定位体征;④临床症状很重,但多数颅内压不高;⑤DAI大多单独存在,很少合并颅内血肿;⑥常合并弥漫性脑肿胀。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7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78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伴脑挫裂伤者55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5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头部加速度运动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在脑外伤中,DAT较常见,预后差,死亡率仅次于急性硬膜下血肿。以往DAI是尸检病理诊断,近来由于CT和MRI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DAI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对D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特点及临床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 对 58例DAI患者行头颅CT检查 ,其中 3 9例同时行MRI,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75 9?I由交通事故致伤 ;患者伤后立即并持续昏迷 ;70 7%的病人无明显颅压增高 ;CT检查 63 8%有异常发现 ,MRI的诊断价值比CT高 ;DAI病变 89 7%在脑的深部及中轴结构 ;该病预后差 ,病死率为 53 5%。  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CT和MRI检查结果提出DAI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DAI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25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诊治正确,抢救成功21例(84%),其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4例(16%)。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是降低DAI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轴索内钙超载及钙拮抗剂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轴索内Ca2+超载及Ca2+拮抗剂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14只,分损伤组、用药组(伤后立即静注尼莫通)、对照组.用自制头颅瞬间侧向旋转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伤后2~24小时取延髓组织,行Ca2+电镜细胞化学处理(草酸钾-焦锑酸钾法)和观察.结果 (1)损伤组神经轴索髓鞘板层断裂、间隙扩大,轴膜与髓鞘脱离,细胞器边聚,轴浆空泡形成,线粒体稀少.受损髓鞘内有大量细小钙颗粒,髓鞘损害程度与钙颗粒数量呈正相关;伤后晚期轴浆内可见粗大钙颗粒.神经元胞体及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化,也有钙颗粒沉着,内皮细胞管腔面出现微绒毛.(2)用药组轴索髓鞘损伤趋于局部,线粒体数量、形态、分布近于正常,髓鞘及轴浆钙颗粒罕见,神经元胞体及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变明显减轻.结论 DAI中轴索存在Ca2+超载,这是导致DAI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a2+拮抗剂尼莫通可改善DAI.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属于闭合性原发弥漫性脑损伤。是由于头部成角,加(减)速动或旋转性暴力出现弥漫性轴索扭曲,肿胀,断开裂及皮髓质交界区穿行血管中断所致。  相似文献   

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焦保华,白宝忠,张荣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加速度运动引起的脑实质内广泛性损伤.以往主要依靠病理诊断,近年来由于CT和MR的广泛应用,使临床诊断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收治的69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  相似文献   

9.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属于闭合性原发弥漫性脑损伤。是由于头部成角、加(减)速运动或旋转性暴力出现弥漫性轴索扭曲、肿胀、断裂及皮髓质交界区穿行血管中断所致。好发于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尾状核、丘脑、内囊及中脑被盖的背外侧。其病理变化包括:(1)广泛性轴索损害,累及大脑、脑干和小脑的白质和大脑深部核质,包括中线旁皮质下白质、胼胝体、穹窿柱、内囊、基底节及丘脑、齿状核背侧小脑叶、皮质脊髓束、内侧丘脑系、内侧纵束等。(2)胼胝体局限性出血灶。(3)上脑干背外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27,自引:1,他引:12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DAI近年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一、生物力学机制脑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0.7%。方法:对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AI多发生于交通肇事,伤后立即意识障碍,呈持续性昏迷,昏迷程度重,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和中线附近散在点状出血灶。结论:DAI的致死、伤残率高,本组分别为58.8%、23.5%。出血灶越接近中线,GCS评分越低,其预后亦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ies,DAI)后不同时期脑皮层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治疗脑损伤寻求有效手段。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DAI组(50只),DAI组大鼠接处死时间又分为第6h、12h、24h、72h和第7d组,每组10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皮层bFG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变化特点。bFGF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染色颗粒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 DAI后6h,损伤组即出现bFGF表达[(16.4±2.2)个/0.1mm~2],12h表达数量增强[(66.2±5.1)个/0.1mm~2],至72h达高峰[158.7±10.1)个/0.1mm~2],7d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2.1±11.2)个/0.1mm~2],各DAI组时限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12h可见大鼠额顶区皮层神经元胞浆粉红、核浓染,胞体皱缩,神经元细胞突起成屈曲螺旋状变形;脑皮层神经无数量亦明显减少。结论 DAI后bFGF的表达具有时空效应,提示bFGF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bFGF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本组DAI病人71例。保守治疗50例,手术治疗21例。结果 根据GOS评分,预后良好14例,中残16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4例。结论 颅脑损伤持续昏迷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者,即可诊断为DAI。抓住时间窗综合治疗,可提高DAI的治疗结果。中枢性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严重的肺部感染是DAI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头部遭受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脑损伤,以广泛轴索断裂为特征,常见于车祸伤及坠落伤。其诊断与治疗比较困难,患者多预后不良,病死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状态生存者占30%~40%。为此,笔者拟对近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CT和常规MR技术对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diffuse axonal injury)有一定价值,但检出率不高。近来,MR新技术发展迅猛,磁化传递成像可计算人体组织内自由水氢质子和大分子质子的磁化交换;磁共振波谱技术可研究活体器官的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学物定量分析;弥散加权成像是研究细胞水平水分子弥散运动状态的技术;最近,磁共振及多排螺旋CT的脑灌注成像能准确地反映局部脑组织血液动力学改变。这些新的影像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使对DAI的诊断能力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8.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DAI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1.4%,20/28),其次为坠落伤(21.4%,6/28)。本组28例经治疗后有6例死亡(21.4%),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13例(46.4%)、中残3例(10.7%)、重残4例(14.3%),植物状态生存2例(7.2%)。结论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尤其以MRI诊断价值最大,治疗DAI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非火器性颅脑损伤中严重的脑损伤类型之一,是决定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伤后植物生存和重残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尚缺乏明确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自1997—07~2005—09收治DAI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0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8例,年龄在14~58岁之间,平均年龄32.6岁,其车祸伤36人,坠落伤4人,伤后均呈昏迷状态时间大于72小时,GCS评分:4分者26例,5~7分者12例,7分以上者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2例,单侧2例,双下肢病理反射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