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磁性刺激的新技术对34例脑卒中病人作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并与CT 资料及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临床肌力皮层 MEP 表现各有差异。临床肌力4~5°的21例中,CT 无明显异常改变者9例;皮层 MEP 潜伏期延迟,但波幅改变与对照组无差异。肌力0~3°的13例中,CT 无明显异常改变者4例,皮层 MEP 之潜伏期和波幅有明显变化。本文资料说明 MEP 对检测运动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更正确而可靠。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技术对46例脑血管病病人和46例政党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MEP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脑血管病病人患侧皮质潜伏期延和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与健侧和下沉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MEP异常程度和异常率与临床症状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5.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6.
运动神经元病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神经元病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用X影象学检查及BAEP、SEP、VEP均不能全面揭示自运动皮质至周围效应器的运动通路变化。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能无损伤地直接检测中枢及外周运动通路的功能,从电生理角度对 相似文献
7.
癫痫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癫痫患者经颅磁刺激(TMS)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运动皮质和第7颈椎和7颈椎水平神经根进行单脉冲磁刺激,引出ME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质阈强度均增大,治疗组增大更明显;未治 的皮质潜伏期和中枢神经传导时间缩短,治疗组则无明显改变;三组的周围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癫痫类型,疗程,联合用药与否以及脑部病灶侧别对MEP无 相似文献
8.
9.
10.
脑血管病患者涨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例脑血管病(CVD)患者5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CVD患者瘫痪侧上肢磁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01);瘫痪侧下肢磁刺激无反应或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5)。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MEP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临床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提示MEP能客观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少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64-65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急性脊髓炎(AM)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对3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于上肢的拇对掌肌及下肢的胫前肌进行MEP的检测。结果本组患者MEP均出现异常,其异常形式表现为锥体束传导时间(CMCT)阻滞、延迟或(和)波幅明显降低。结论 MEP技术可做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确诊的一种早期、快速、客观、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13.
国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周围段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0名健康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上下肢周围段测定,发现其各段潜伏期与身高吾直线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相关不明显,MEP波幅值分布较离散,呈偏态分布,与年龄,性别及身高均无明显相关,MEP时限亦一项有用的参数,MEP对于了解运动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帮助临床诊断和预后及进行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S1神经根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刺激腰骶部运动神经传导时间(MNCT)与磁刺激Guo窝F波相结合测定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的方法,无痛无创地评估S1神经根功能。研究对象为50名正常受试者和30名S1神经根受损病人。结果表明:磁刺激MNCT在病人组均正常,而MRCT却明显异常,异常率为87%,明显高于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73%。因此,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是诊断S1神经根病的一种有很大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例脑血管病(CVD)患者和5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CVD患者瘫痪侧上肢磁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01);瘫痪侧下肢磁刺激无反应或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5)。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MEP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临床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提示MEP能客观反映CVD患者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膈神经传导及磁刺激膈运动诱发电位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肌电活动的测定是评价呼吸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磁刺激的膈运动诱发电位可用来评价呼吸肌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和完整性。本文对50例健康志愿者作了正常值的研究。(1)电刺激的潜伏期和波幅无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性别有差异,男性为7.3ms、女性6.8ms;波幅的正常变异较大。潜伏期与身高无关,但与刺激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均有关(男性r=0.42、潜伏期(ms)=5.19+0.07×距离(mm),女性r=0.45、潜伏期=3.77+0.10×距离)。电刺激的PNC技术简便、快速、无创,而且可以成功地进行;但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刺激臂丛。(2)颈7棘突磁刺激的潜伏期无侧别、年龄的差异,但有性别的差异,男性为11.5ms、女性为11.1ms。(3)经颅磁刺激的膈MEPs在深吸气时,其检出率较平静呼吸时的高得多(97%/26%),且潜伏期较短(14.7/15.8mms)、波幅较高(196/130μV),这是由于反应的易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对1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同时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波。结果发现,MEP潜伏期异常率为75%,高于SCV(66.7%)和MCV(58.2%)及F波(60%);至少有1项MEP指标异常者11例,占91.7%。分析认为,MEP异常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对包括神经根在内的周围神经全长进行测定。将MEP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提高MEP的阳性率。MEP对周围神经病是一项有较大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名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测,其中57例还同时测定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并和5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瘫痪侧上肢MEP异常表现为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延长和中枢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比较差异有极高度显著性(P<0.001),瘫痪侧下肢MEP异常表现为刺激无反应或中枢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EP和SSEP异常率在脑出血与脑梗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本文提示MEP和SSEP分别能客观地反映脑血管病愈者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和中枢感觉通路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PD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影响的持续效应。方法:对38例PD患者,予0.5Hz rTMS刺激其主要受累肢体对侧的M1Hand(20×80,100%RMT),连续7d。于首次干预前及末次干预后20min、1周及1个月分别评价其临床运动功能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低频rTMS干预后,PD患者UPDRS Ⅲ、僵直、运动迟缓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及CSP均存在显著时间效应(P<0.001)。结论:低频rTMS可改善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1个月,与运动皮质兴奋性的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急性脊髓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6例根据病史、体征、脑脊液、磁共振临床确诊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于发病2周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于12周后复查。正常对照组为30例健康者。结果急性脊髓炎患者MEP异常形式主要表现为锥体束传导阻滞、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12周后复查显示,锥体束传导阻滞患者预后较差;而锥体束传导延迟、波幅降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不仅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且对判断预后提供帮助;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显示锥体束传导延迟和波幅降低者预后较好,锥体束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