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恩  周珉  陈方  王琪  陆双泉  盛茂 《安徽医药》2005,9(8):603-604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检查及其表现.结果胃扩张50例,胃排空延迟50例,"双轨征"23例."线样征"50例,"鸟嘴征"36例,"肩样征"22例,"蕈伞征"42例,胃食管返流20例.结论钡餐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昱  李松年 《淮海医药》2010,28(5):388-38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表现,并与X线片对照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可清晰的显示幽门的增厚程度,2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确诊率100%,X线片诊断确诊率5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强的特异性,安全、简单易行,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X线和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52例,对其X线钡餐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儿X线钡餐检查均见胃排空延迟,幽门线样征、幽门鸟嘴征45例次,胃窦肩征34例次,双轨征21例次,蕈伞征28例次;超声检查共31例,其中29例幽门环肌厚度≥4mm,另2例分别为3.7mm和3.6mm;22例测量幽门管长度≥15mm,17例测量幽门管直径≥12mm。结论超声检查可直接显示幽门管结构,准确性高,重复检查方便,避免X线照射,宜作为首选;X线钡餐检查CHPS有典型征像,对其他呕吐性疾病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对超声检查不能明确为CHPS者须进一步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X线和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52例,对其X线钡餐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儿X线钡餐检查均见胃排空延迟,幽门线样征、幽门鸟嘴征45例次,胃窦肩征34例次,双轨征21例次,蕈伞征28例次1超声检查共31例,其中29例幽门环肌厚度≥4mm,另2例分别为3.7mm和3.6mm;22例测量幽门管长度≥15mm,17例测量幽门管直径≥12mm.结论 超声检查可直接显示幽门管结构,准确性高,重复检查方便,避免X线照射,宜作为首选:X线钡餐检查CHPS有典型征像,对其他呕吐性疾病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对超声检查不能明确为CHPS者须进一步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及放射线钡餐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16例呕吐患儿经彩超和X线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例患儿经彩超检查均诊断为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服钡剂5m in钡剂通过幽门,但因幽门管长,未能确诊,所有患者经手术进行幽门成形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彩超和X线对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X线检查可以同时发现其它胃肠道疾病;超声和X检查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高频及低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的形态、结构并分别测量幽门肌层的厚度和长度及幽门管腔内径。结果以空腹后胃腔扩张,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4mm,幽门管长度≥16mm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3~7d呕吐症状消失,病情痊愈。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幽门环肌增生肥厚,使幽门腔狭窄所引起的胃输出道不全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病,我国的发病率为1‰,男性多于女性,以往诊断依靠临床和X线钡餐(GI)检查,我们对16例临床疑诊CHPS的患儿进行了彩超检查,结合GI及手术证实者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表现特点和X线诊断。方法对我院16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病患者行X线腹部平片与钡剂灌肠检查,分析X线腹部平片表现及钡灌肠X线表现。结果X线腹部平片下均可见肠管扩张、充气的肠管,Ⅰ型(常见型)8例,Ⅱ型(长段型)4例,Ⅲ型(短段型)2例,Ⅳ型(超短段型)2例;钡灌肠X线表现均见到扩张结肠,直肠部均有局限性狭窄,狭窄长度1.2cm~9.0cm,呈环形狭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钡灌肠压力增高时可使其被动扩张。狭窄段上方肠腔均示不同程度扩张。结论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较好的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表现。结果5例患者超声图像表现:胃腔明显扩张,液性内容物增多,胆囊内下方及右肾前方见环形暗区,幽门横断面呈靶环状,幽门纵断面显示前后肌层明显增厚,呈宫颈样回声,均手术治疗,术中全部证实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线造影与超声扫查联合应用在诊断小儿肥厚性幽门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给40例肥厚性幽门梗阻性疾病的患儿进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通过X线钡餐造影可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利用超声检查测量幽门管长度、直径以及幽门肌的厚度。结果 40例患儿均经过超声检查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36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例诊断为幽门痉挛,使用解痉药后患儿幽门暂时性痉挛消失。超声检查发现幽门狭窄患儿的幽门管平均长度为(19.75±2.67)mm,平均肌层厚度为(5.84±1.14)mm,幽门管直径为(16.32±2.11)mm。结论 X线钡餐造影联合超声波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郑通顺 《淮海医药》2003,21(1):45-45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胃幽门环状肌高度肥厚所致 ,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症状。本病为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笔者自 1996年以来 ,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9例 ,与 X线上消化道造影结果基本一致 ,并均经手术证实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以往诊断主要靠临床包块及X线钡餐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诊断方法在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32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采用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经过X线的初步诊断过后,先天性的幽门肥厚狭窄12例,先天性巨结肠6例,食管闭锁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旋转不良2例,X线平片对其均可显示异常。结论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征象并不十分多见,但要结合临床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分析,不能急于进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先天性十二指肠及小肠闭锁等病症,都是禁忌钡餐透视和钡剂造影的,只能拍摄单纯性X线平片。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最好的办法检查,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但X线检查仍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最快、最简单、最准确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造影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方  周珉 《江苏医药》1996,22(1):25-26
对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钡餐造影的9种X线征象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征象的病理基础加以阐述。提出当典型幽门狭窄征象一线样征难以显示时,鸟嘴征、小突征和肩样征同时显影也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X线检查分析婴幼儿反复呕吐,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方法 收集郸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5年间临床表现为反复呕吐,怀疑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例共40例,均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保守治疗痊愈.结果 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均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结论 传统X线上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有CT扫描6例。分析X线和CT对瘤巢及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和CT检查分别有13例和6例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小于2cm瘤巢,周围可有程度不一的骨质硬化、骨膜反应、软组织肿胀,X线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结论 大多数骨样骨瘤有X线特征表现,通过X线检查可得到诊断,CT对瘤巢定位更准确对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估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1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均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患儿均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45min,平均29min。术后6h拔胃管,开始喂奶。3~7d出院。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预后较好。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超声检查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本文观察和研究了在我院经超声确诊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患者,超声检查如下,幽门管长度范围15~28mm,肌层厚度范围4~8mm;因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其成为本病确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先天性细小结肠的X线影像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细小结肠的患者进行X线检查及结肠造影,分析影像特征,并对先天性细小结肠的病原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X线检查结果为小肠闭锁34例,胎粪性结肠梗阻7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6例,低位小肠梗阻3例;经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影像特征均表现为结肠细小,结肠直径≤1 cm,经手术证实结肠直径在0.30.5 cm 16例,0.60.5 cm 16例,0.60.8 cm 21例,0.90.8 cm 21例,0.91 cm 13例。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病例原因较为多样,既有结肠本身病变的原因,又有其他疾病继发性原因。结论 X线检查对于诊断先天性细小结肠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减低该病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围手术期临床特点。结果 21例均治愈,伤口感染、裂开1例。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围手术期治疗应仔细、全面。综合治疗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儿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