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结石残留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二种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 186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 ,一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 78例 (下称肝段切除组 ) ,另一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 10 8例 (下称胆管切开组 )。结果 :随访肝段切除组优良率为 92 5 4% ,胆管切开组优良率为 6 8 6 1%。肝段切除组较胆管切开组术后残石率低 (8 96 %∶2 7 91% ,P <0 0 5 ) ;症状复发率低 (13 43%∶32 5 6 % ,P <0 0 5 ) ;再手术率低 (0 %∶10 47% ,P <0 0 5 )。结论 :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残石发生、复发和再手术率 ,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胆道探查术后逆行经肝胆道引流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可代替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方法。方法 对37例胆道探查病人实施逆行穿刺经肝胆道置管引流。在明确胆道远端通畅、结石已取净后,在B超导引下逆行穿刺经肝置管外引流,均一次穿刺成功。结果 术后引流通畅,无脱管及胆漏发生。术后发生气胸及引流管出血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平均第8天拔管。胆囊保留12例,术后造影显示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及成角,胆囊显影良好。动物实验:应用6只仔猪进行经肝胆囊置管引流试验。在术后第8天肝被膜与壁层腹膜在引流管周围形成致密粘连,肝内引流管周围形成一层完整的纤维组织,拔管后肝内窦道很快自行闭合,阻止胆汁溢出。结论 经肝逆行穿刺置管是安全有效的胆道探查引流术。总胆管内不置T管可使肝外胆管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术后带管时间缩短、保留的胆囊免受T管压迫及窦道粘连。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原发性肝内胆管的结石病,是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在高发地区,肝胆管结石右:结石性胆道疾病中发病率可达80%以上,肝胆管结石以其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对肝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效果,掌握好手术时机,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有效地降低肝胆管结石造成的高病死率,已是当前肝胆管结石治疗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我们用纤维胆道镜治疗35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5例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42—60岁,平均53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胆总管结石8例,肝内胆管结石1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1月-2010年1月126例肝内外胆管患者术中及术后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6例病人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及治疗效果满意,其中48例术后经T管取出残余结石.结论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能提高疗效,应大力推广普及此技术.  相似文献   

7.
杨玉臣 《包头医学》2008,32(1):19-2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9月~2007年8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其中43例术中一次性结石取净,17例术后经T管窦道一次性结石取净,5例多次取石。结论:纤维胆道镜具有廉价安全准确降低残石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胆管疑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十分困难,尽管近年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手术方式几经改革、但因手术无法取净多发或深部的肝内胆管结石,故其疗效不甚满意。同时再次或多次手术增加并发症和术后的死亡率。纤维胆道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治疗后也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首选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胆管探查取石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肝切除术、经皮肝胆管穿刺胆管镜取石术等各种外科治疗方式各有其特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以达到最大化的结石清除率及最低的结石复发率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孙隆昌 《吉林医学》2014,(2):249-250
目的:探讨左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的肝左叶切除术加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对照组)及肝左叶切除术加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保持胆汁的正常引流,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范永宁  杨雁灵  陈勇  窦科峰 《吉林医学》2011,32(27):5636-563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微创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残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下胆管镜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结果显示腹腔镜组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大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表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沈俊  白剑峰 《安徽医学》2015,36(9):1118-11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道外科2003年2月至2014年12月施行胆道镜检查的40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4092例行胆道镜检查的患者中,1399例术后发现有胆道残余结石,残余结石率为34.18%。1399例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共经窦道取石2672次,手术时间(24.19±13.4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18%,残石率为0.37%。结论胆道镜用于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4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肝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总管切开并肝叶切除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术与内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内镜取石术与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残留的高危因素;结石残留、肝内胆管狭窄、治疗方法及结石分布是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杜强  张小斌  赵俊  纪刚  叶旸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47-48,51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后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111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0例(缝合组),行T管引流61例(引流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胆漏、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缝合组在住院时间、补液量、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等项均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取石后一期缝合,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不存在T管引起的各种弊端,只要掌握适应症该术式是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梅锋  邱凌  徐伟宏 《海南医学》2014,25(4):562-56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老年人再次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8例老年再发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分离腹腔脏器与腹壁的粘连,沿肝脏面向下钝锐性交替解剖,认清胆囊床的位置,其左下方可找到胆总管,穿刺抽出胆汁确定,纵行切开胆总管,自切开处取石钳或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切开处常规置T管,winslow孔旁常规放腹腔引流管一根.结果 58例患者中有3例因十二指肠与胆总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手术,余55例均顺利完成LCBDE.手术中出血量35~23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90~235 min,平均165 min;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为8d.结石残留一例,7周后经T管窦道电子胆道镜完成取石.并发胆漏一例,经winslow孔旁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肝、胃、肠管损伤和继发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老年人再发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残留结石率低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宁  李博  丛子红  何耀鹏 《西部医学》2017,29(12):1709-1713
【摘要】目的 对比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治疗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 观察组康复优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良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差所占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 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χ2=11.090, 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TBA、ALP、GGT比较无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TBA、ALP、GGT均有改善, 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除了手术时间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外, 在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结石清除率以及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并能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早期B超检查,术前诊断应以联合应用B超、CT和/或MRI为主的定位检查;治疗要早期治疗,且倾向外科手术,原则是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治复发,手术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联合术中、术后内镜及微创技术的治疗可有效降低结石残留和复发率。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道。  相似文献   

20.
程彩涛  张林菲  陈先祥  蔡庆和  刘小波  何志军 《西部医学》2011,23(7):1291-1292,129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