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金矿  严华  龚福林  黄璐   《放射学实践》2014,(4):441-443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的CT和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颅面骨转移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6例均行头颅CT平扫,其中2例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检查,6例中5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6例均为双侧颅面骨受累,主要CT表现为颅面骨骨质破坏、骨膜下垂直骨针和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中可见钙化;主要MRI表现为颅骨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其内有钙化灶,肿块于T1WI上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肿块和邻近脑膜有不均匀轻度强化。5例腹部CT显示腹膜后肿块并钙化,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腹膜后肿块。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转移灶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NB伴转移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2例中,原发于腹膜后6例,其中肝转移2例,椎骨转移2例,髂骨转移1例,1例伴多部位转移;原发于纵隔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原发于椎体旁交感神经链2例,其中伴胸膜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原发于颅内伴颅骨转移1例。转移灶CT表现为肝内类圆形环形强化影,骨骼"虫蚀样"破坏,淋巴结肿大伴环形或中度不均匀强化,肺内及胸膜结节增强扫描后呈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NB转移灶的CT表现多样,掌握其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钟丽  陈艳霞  邹杰  李林  姜超  陈丽英  刘颖  张锦华   《放射学实践》2011,26(8):883-885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肺部转移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骨髓穿刺活检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4例,均行胸部螺旋CT检查,其中3例随访复查。结果:4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有2例于首诊时发现肺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肺部转移的CT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磨玻璃密度或混合密度、无钙化的结节,边缘光滑或锐利。3例同时伴胸膜转移。结论: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胸部CT检查可以为临床治疗及随访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并帮助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特征.方法 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CT和MRI资料,7例患儿均行眼眶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上腹部平扫,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儿中6例多发,1例单发;多发病灶以颅眶骨交界为著.CT均表现为受累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骨皮质毛糙不整,骨膜下可见垂直针状高密度影,受累骨质周围见梭形稍高密度肿块,内见斑点、斑片、不规则高密度影;7例MRI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信号被软组织肿块替代,肿块呈等T1、不均匀等、稍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伴相邻脑膜增厚、异常强化、破坏中断.5例上腹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肾上腺区或腹膜后软组织肿块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肿瘤密度不均;3例上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 儿童颅面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特征性,CT对针状骨膜反应和肿块内钙化斑的显示较MRI更具鉴别诊断价值,而MRI对病变范围及脑膜转移的显示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神经母细胞瘤硬脑膜转移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恶性肿瘤 ,恶性程度较高 ,并且较早发生转移 ,但颅内发生转移比较少见 ,尤其发生硬脑膜转移者更少见。笔者对所遇 4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 1 男 ,9岁。左眼球渐进性突出 2 0d ,其与体位无关 ,视力正常 ,无头痛及发热。CT示左眼眶外侧壁、蝶骨嵴、右颞窝及右颞顶部颅骨内板下方梭形软组织肿块 ,密度均匀 ,CT值 5 1~ 5 5HU ,内缘光整并可见细线样硬脑膜 ,部分有浅分叶 ,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 77~ 84HU ,且在其内缘有增厚的硬脑膜影 ,肿块内缘部分清晰 ,部分模糊 ,肿块约3 0cm× 3 0cm× 2 5cm…  相似文献   

6.
7.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全勇  刘永江  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35-1038
目的:描述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研究肿瘤的CT特征。结果:13例中,原发在头部1例,颈部1例,纵隔3例,腹部6例(源于肾上腺4例,源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2例),盆腔2例。肿瘤形态,其中不规则形2例,圆或椭圆形11例。8例显示钙化,钙化呈散在或弥漫分布斑点样钙化6例,索条状1例,不规则形钙化1例。共10例进行CT增强,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9例。与血管、气管关系,包绕周围血管4例,推移血管2例,推移气管1例。结论:神经母细胞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X线平片、B超及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 ,比较它们的作用及限度。结果 X线平片 7例见后纵隔包块 ,提示神经源性肿瘤可能 ;B超 8例均可见纵隔包块 ,6例显示包块内血流丰富 ;CT检查均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包块 ,6例见密度混杂 ,内有团片状钙化影。结论 X线平片适于初步的定位诊断 ;B超更适合配合不佳儿童的初步检查 ,并可显示瘤内血供特征 ;CT则为最佳方法 ,不仅可作倾向性定性诊断 ,而且可显示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影像鉴别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GNB和21例NB患儿的CT表现,对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跨越中线、有无钙化、腹部血管受累情况、瘤周及瘤内血管的显示、有无血管瘤栓、周围器官的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对病灶大小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1例NB组患儿中,病灶位于肾上腺18例、形态规则6例、边缘清楚7例、推移周围大血管7例、包埋血管14例、出现局部浸润及脏器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11例、出现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者11例;19例GNB患儿中,出现上述征象者分别为11、12、13、13、6、3、4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72、4.821、4.912、4.912、4.912、4.607、4.177和4.177,P值均<0.05).2组患儿在病灶大小、是否跨越中线、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有无血管瘤栓及钙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多位于肾上腺区,可见包埋血管、局部浸润、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并显示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GNB多以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推移周围大血管多见.  相似文献   

11.
儿童恶性肿瘤股骨转移的骨显像和MRI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骨显像和MRI在儿童恶性肿瘤股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恶性肿瘤患儿(神经母细胞瘤12例,淋巴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横纹肌肉瘤3例)分别行全身骨显像和双侧股骨MRI,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冠状面成像.结果1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骨显像阳性7例,可疑2例,阴性3例,7例阳性、2例可疑及1例阴性病例MRI检查均阳性;8例淋巴瘤骨显像阳性5例,阴性3例,5例阳性及2例阴性患儿MRI阳性;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骨显像与MRI均阳性;3例横纹肌肉瘤骨显像阳性2例,阴性1例,MRI均阳性.此外,MRI发现股骨的异常信号范围大于骨显像.结论在儿童恶性肿瘤骨转移中联合应用骨显像和MRI有助于尽早诊断及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伴全身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MS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NB伴骨转移患儿的临床及MS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10例均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胸部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别为3例和4例.结果 10例NB患儿均伴有骨转移,其中3例伴有肝转移,另3例伴有远处淋巴结转移.4例为颅面骨转移,4例为骨盆转移,2例为脊柱转移,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周软组织肿块可见钙化及垂直状骨针.增强后软组织肿块及邻近脑膜有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 NB骨转移的临床及MSCT均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骨显像和CT联合应用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骨显像和CT联合应用对诊断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31例NB患儿,均行全身骨显像及CT检查。结果:31例患儿中骨显像阳性22例,颅骨、脊柱、肋骨、四肢、骨盆受累分别为10例、11例、8例、17例和8例,原发灶显影16例。CT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肿块,23例见钙化灶,8例见坏死组织,7例侵犯椎管腔,17例包绕大血管、肿块生长过中线,淋巴结肿大13例,肾脏受累5例,头颅转移6例。结论:骨显像联合CT检查可为NB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评价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经颈部淋巴结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鳞癌患者(舌癌5例、鼻咽癌5例、喉癌3例、口底癌3例、口咽癌1例、喉咽癌1例、面颊癌1例和唇癌1例)进行颈部常规MR和DWIBS扫描,测量淋巴结的ADC值,选定鉴别转移性和良性淋巴结的最佳ADC阈值,并比较DWIBS与常规MRI显示和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能力.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常规MR检查计数淋巴结共101枚,诊断转移性淋巴结58枚;常规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8%(47/60)、特异度为81%(44/54)、准确度为80%(91/114)、阳性预测值为82%(47/57)、阴性预测值为77%(44/57).DWIBS计数淋巴结共114枚,转移性淋巴结(60枚)的平均ADC值为(0.945±0.122)×10-3mm2/s,低于良性淋巴结(54枚)的平均ADC值(1.210±0.151)×10-3 mm2/s(t=-10.354,P<0.01).以1.090×10-3 mm2/s作为ADC阈值,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3/60)、80%(43/54)、84%(96/114)、83%(53/64)和86%(43/50).结论 DWIBS有助于诊断头颈部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规MRI可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显像在诊断儿童常见恶性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202例恶性实体瘤(淋巴瘤91例、神经母细胞瘤81例、横纹肌肉瘤20例、肾母细胞瘤10例)患儿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观察各自骨转移发生率、表现特征及好发部位。结果 202例患儿骨显像阳性者92例,占45.5%,其中单发病灶20例,多发病灶72例。好发部位为下肢骨骼和椎体。91例淋巴瘤骨显像阳性者38例,占41.8%,单发与多发性转移灶分别占28.9%与71.1%。肾脏受累15例,占16.5%;81例神经母细胞瘤阳性46例,占56.8%,单发与多发性转移灶分别占21,7%与78.3%。原发灶显影30例,占37.0%;20例横纹肌肉瘤阳性8例,占40,0%;10例肾母细胞瘤均未见骨骼转移。结论 骨显像对诊断儿童恶性实体瘤的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神经母细胞瘤的骨转移最常见,肾母细胞瘤极少发生骨骼浸润。^99Tc^m-MDP骨显像可显示恶性淋巴瘤的肾脏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全身骨显像半定量分析在神经母细胞瘤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按骨髓涂片、X线片、CT、MRl或临床随访结果等将其分为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术前或术后行99Tcm-MDPSPECT全身骨显像,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分析:①半定量分析法:对每个患儿双侧股骨远端干骺端及股骨骨下中段勾画ROI,并测定其平均计数,计算每个患儿干骺端/骨干的放射性比值;②视觉分析法:根据骨显像视觉分析诊断患儿是否存在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半定量分析法: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干骺端/骨干的放射性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4,P<0.01).半定量分析法诊断股骨远端干骺端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5.7%、94.4%、86.4%及97.1%;视觉分析法分别为81%、100%、95.6%、100%及94.5%.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o.05).结论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13例行MRI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15例患儿中,10例肿瘤位于鼻腔及鼻旁窦,1例位于鼻咽及口咽,1例位于右耳,1例位于左侧颞下窝,1例位于右颈部,1例位于左上牙龈。肿瘤形态多不规则,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其中3例见出血,2例见坏死,均无钙化,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见多发小环状强化,2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肿瘤侵犯颅内,3例侵犯眼眶,9例侵犯周围骨质结构。结论: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腔及鼻旁窦内,平扫无明显特异性,MRI增强扫描肿瘤内多发小环状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可以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8.
Current concepts in imaging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Keberle M  Kenn W  Hahn D 《European radiology》2002,12(7):1672-1683
In adjunct to direct laryngoscopy, CT and/or MRI are needed for an accurate staging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s because both cross-sectional imaging modalities are known to reliably evaluate deep tumor infiltration. Except for the clinic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reviews technical aspects of CT and MRI, the pathologic appearance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s, and therapeutically relevant diagnostic aspects.  相似文献   

19.
颈部恶性淋巴结的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颈部不同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结的动态强化特点和CT灌注参数 ,探讨其在颈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0例颈部间隙肿瘤患者行CT动态扫描 ,盲法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 33例恶性淋巴结的时间密度曲线特点和灌注参数 ,比较它们在时间密度曲线和灌注参数方面差异。结果 恶性淋巴结的血流量 (BF)值、血容量 (BV)值和表面通透性 (PS)值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MTT值短于正常组织 (P <0 0 5 )。鳞癌、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和淋巴瘤的峰值、强化值、BF值和BV值不同 (P <0 0 5 )。峰值时间、MTT值和PS值方面 ,三者有差异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颈部恶性淋巴结与正常组织以及不同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结的灌注特点不同 ,BF值、BV值、MTT值和PS值有助于恶性淋巴结与正常组织鉴别 ,峰值、强化值、BF值和BV值可帮助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