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 观察在急性心肌缺血时, 分别表达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的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L-选择素及P-选择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并伴随心肌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的明显增多(P<0.01)。结论: L-选择素及P-选择素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L-精氨酸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释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N^ω-硝基-L-精氨酸甲脂(L-NAME)组和缺氧L-Arg组。结果:缺氧组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组+L-Arg组的mPAP显著低于缺氧组(P〈0.05)及缺氧+L-NAME组(P〈0.01),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球囊损伤组及L 精氨酸组。所有动物分别于术后 6h、48h、1周和 2周采血测血浆NO、GMP 1 40和D 二聚体(D dimer)含量。术后 2周取各组实验动物胸主动脉段测新生内膜面积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球囊损伤后血浆NO水平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 ,血浆GMP 1 40和D dimer含量术后显著增加 ,于术后 6h达高峰。与球囊损伤组相比 ,L 精氨酸组的血浆NO水平增高 (P <0 .0 1 ) ,GMP 1 40和D dimer含量降低 ,新生内膜面积少 5 9.1 % (P <0 .0 1 ) ,PCNA阳性细胞数少 68.5 % (P <0 .0 1 )。结论 :L 精氨酸可有效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VSMC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抑制剂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观察给予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或底物L-精氨酸(L-Arg)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利用维生素D3和尼古丁制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测定大鼠尾动脉压,血管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45Ca沉积;并检测血管组织的L-Arg转运,NOS活性及NO2^-和cGMP含量。发现钙化大鼠血压略升高;动脉钙含量、ALP活性及^45Ca沉积明显增加,von Kossa染色可以看到明显的钙化颗粒;钙化血管组织NOS活性升高;NO和cGMP含量均减少。给予L-NNA或L-Arg后,与单纯钙化组相比,L-NNA干预组的L-Arg转运、NOS活性及NO和cGMP的含量均降低;而L-Arg干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正相反。同时,L-NNA干预组的钙化程度比钙化组加重,而L-Arg干预组的钙化程度比钙化组减轻;提示血管钙化时NO—NOS—cGMP途径发生紊乱,干预NO—NOS—cGMP途径可以影响钙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L-精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学两方面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NO)通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4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静滴L-Arg ,一组静滴生理盐水,观察其血压、心率及心功能,同时检测血浆中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以及前列环素(PGI2)以探讨其降压机理。 结果:L-Arg治疗后,病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增加,总外周阻力(TPR)降低,血浆NO、PGI2含量升高,ET、AngⅡ、TXA2水平降低。静滴80 min时,随NO浓度降低CO、SV、EF也随之降低,而TPR又回升,血浆ET、AngⅡ发生相应变化,TXA2、PGI2无明显改变。结论:L-Arg通过直接升高血浆NO水平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间接反馈效应改变ET、AngⅡ水平,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循环血多形核白细胞(PMN)表面L选择素(L-selectin)表达的变化及其在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静注内毒素(ET)复制大鼠ALI模型,循环血PMNL选择素表达用免疫荧光间接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L选择素荧光信号集中分布于PMN细胞膜表面,对照组PMNL选择素表达最强;ET致伤后5min大鼠PMN表面L选择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T致伤后15-30minL选择素表达最低(P<0.01),伤后60min时PMN表面L选择素表达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常状态下L选择素在PMN表面呈结构性表达,ET致伤后PMN表面的L选择素蛋白表达迅速减少,伤后15min时最低。L选择素可能在AL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一哮喘时嗜酸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调节,但对嗜酸性粒细胞具有选择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尚未澄清。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炎前性细胞因子TNFα对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具有介导细胞粘附作用的粘附分子L-选择素和极迟抗原-4表达的影响,并与嗜中性粒细胞作以比较。TNFα对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表面L-选择素均有上调表达的作用,而对极迟抗原-4表达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浆内皮素及左室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作半定量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L-Arg使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左室肌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并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P<0.01)。结论:L-Arg能降低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并使左室肌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备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LPS组)和L-精氨酸预处理组(L-Arg组)(n=15),再各分为2、6、24 h三个时间点.LPS组尾静脉注射LPS(6 mg/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L-Arg组在造模前0.5 h腹腔注射L-Arg 500 mg/kg.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W/D)比,肺组织HE病理切片,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Real Time-PCR法测定肺组织iNOSmRNA.结果:LPS组动脉血氧降低、W/D增高、血清TNF-α及NO增高、肺组织iNOSmRNA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肺组织HE病理切片有肺损伤改变.L-Arg组肺损伤有改善,上述检测指标与LP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精氨酸预处理对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LPS性肺损伤的实验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A)对LPS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L-NA高剂量(20mg/kg)、中剂量(10mg/kg)、低剂量(5mg/kg)治疗组,经腹腔注射,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定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O2-/NO3-含量,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L-NA的治疗作用。结果:L-NA可明显升高MAP,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血浆中NO2-/NO3-含量,可显著降低肺组织中NOS活性,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减轻肺损伤。结论:L-NA对LPS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且随剂量增大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 方法: 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I 48 h(n=11)和M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M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 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l-2仅在M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仅在MI 48 h组降低。 结论: 大鼠AM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l-2/Bax的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西拉普利及其合用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塑(LVRM)的作用。方法:AMI术后24h存活的10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①AMI对照(n=25)、②AMI+卡维地洛(1mg·kg-1·d-1, n=25)、③AMI+西拉普利(1mg·kg-1·d-1, n=25)及④AMI+合用(n=25)4组;另设假手术组(n=17).直接灌胃给药。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病理学分析。去除梗死面积<35%或>55%者, 最终在以上各组分别有(13, 12, 12, 14)和13只大鼠。结果:AMI各组间梗死面积差异均无显著性(45.2%-46.7%, 均P>0.05).AMI对照组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LVV)、重量(LVW)和室间隔厚度(STh)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均P<0.01),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dp/dt/LVSP)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 P<0.01).卡维地洛、西拉普利及合用组的LVEDP、LVV均显著低于AMI对照组(P<0.01), STh均显著薄于AMI对照组(P<0.01), LVW均显著轻于AMI对照组(P<0.05, P<0.01), ±dp/dt显著高于AMI对照组(P<0.05, P<0.01), 且LVEDP和STh在合用组显著低于两单用药组(P<0.05, P<0.01), 余指标在3个用药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卡维地洛、西拉普利及其合用均能有效防治大鼠AMI左室重塑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且以合用更佳。  相似文献   

13.
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大鼠短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心肌梗死组(n=30)和曲美他嗪治疗组(n=30)。心肌梗死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在术前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曲美他嗪组灌胃给予曲美他嗪(3 mg/kg,每天2次),连续治疗1周、2周和4周。冠脉结扎后8 h、24 h和48 h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在治疗后1周、2周和4周后测量平均动脉压、心率、收缩期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检测心肌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在连续给药2周及4周后曲美他嗪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 及舒张功能 (均P<0.01),不影响心率及平均动脉压(P>0.05); 曲美他嗪可降低大鼠心肌梗死后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P<0.01),减少大鼠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抑制心肌缺血损伤区的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 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具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抑制心肌梗死后缺血损伤区细胞凋亡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预先给雄性大鼠肌注丙酸睾丸素(TP)或苯甲酸雌二醇(E_2B)造成高雄或高雌性激素血症,3周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制作心肌梗塞(MI)模型,MI后继续给药以维持血浆性激素水平,观察性激素对大鼠心肌梗塞范围(IS)及左心室舒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TP及E_2B对IS均无明显影响;(2)大剂量TP可显著改善MI大鼠的左室舒缩性能,而E_2B似对心功能有不利影响;(3)其左室舒缩性能指标(包括±dp/dt max及LVSP)均与血浆性激素水平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即与睾酮(T)含量呈正相关,与雌二醇(E_2)含量及E_2/T的比值呈负相关。提示性激素在MI病理生理过程中确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高雌激素血症对雌性心肌梗塞(MI)大鼠心肌舒缩性能的影响。结果:(1)MI组血浆雌二醇(E_2)先略升高而后降低,雌二醇处理MI组(MIE_2)血浆雌二醇明显升高。(2)MIE_2组心肌纤维直径比对照假手术组(CS)及MI组显著增大(10.65±0.59 VS 7.65±0.40及10.15±0.54gm,P<0.001,<0.02)。(3)两MI组的LVSP、±dp/dt max均显著降低,T-值明显延长,尤以MIE_2组更为显著(10.5±4.1 VS 6.2±4.6ms,P<0.02)。(4)两MI组动脉压显著降低,HR减慢,LVET延长;在9天观测点,MIE_2组的HR仍较MI组显著减慢、LVET明显延长。提示高雌激素血症可使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舒缩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O)心肌坏死模型上发现心肌环─磷酸鸟苷(_cGMP)含量明显减少,冠脉流量降低,冠血管对乙酰胆碱(Ach)扩血管反应(内皮依赖性)减弱,而对硝普钠(NPS)的扩血管反应(非内皮依赖性)无明显改变。用内皮衍生松驰因子(EDRF)前体L-精氨酸二肽(L-Arg-Arg-OH)治疗可明显减轻ISO心肌损伤,增加心肌_cGMP含量,增加冠脉灌流量,改善冠血管对Ach的舒张反应。实验结果表明,ISO心肌坏死时冠脉内皮EDRP生成减少,应用L-精氨酸二肽具有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缺血心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减轻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厄贝沙坦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9只大鼠。厄贝沙坦组予以厄贝沙坦50 mg·kg-1·d-1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4周后心脏取材,测量各组大鼠体重及左室重量,HE染色法观察缺血心肌病理改变,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HGF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及厄贝沙坦组心肌结构紊乱,药物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4周后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各组间左心室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及模型组左室重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厄贝沙坦组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均检测到HGF的mRNA及蛋白水平,厄贝沙坦组及模型组HGF的mRNA与蛋白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厄贝沙坦组HGF的mRNA与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应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时左室重量明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心肌组织中HGF的mRNA与蛋白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SD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过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形成心肌梗死,24h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成心肌梗死(AMI)对照组和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予以氟伐他汀20mg·kg-1·d-1灌胃给药,对照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另设假手术组。8周后进行心脏超声、血液动力学检测判定心脏功能和进行心脏形态学分析;同时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h)、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O2-/NO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ioxidase,GSH-PX)以及血浆、心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氟伐他汀组血浆Tch水平与AMI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主动脉压和心率差别无显著性,显著降低了左室舒张末压和减少了肺相对重量(P<0.05);减少了右室相对重量、左室后壁厚度、肺相对重量和心肌纤维化(P<0.05,P<0.01);降低了血浆和心肌的LPO的水平,抑制NO2-/NO3-的过度表达,增加了GSH-PX的表达(P<0.05);血浆Cr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氟伐他汀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塑,相对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氟伐他汀抗氧化机制可能参与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和心肌缺血-再灌注+L-精氨酸治疗组(MRI+L-Arg组);分别观察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Ca2+浓度([Ca2+]m)、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和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的变化。结果:MIR+L-Arg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Ⅲ态呼吸速率(V3)、SOD、面密度(Sv)、比表面(δ)明显高于MIR组,Ⅳ态呼吸速率(V4)、[Ca2+]m、MDA、体密度(Vv)、横径(Hd)显著低于MIR组,心肌组织ATP、ADP、TAN及EC均明显高于MIR组;且与control组比较,V3、V4、SOD、MDA、Vv、Sv、δ、数密度(Nv)、纵径(Vd)及AMP、TAN无明显差异。结论: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和减轻钙超载,而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线粒体功能及结构。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肌Ⅰ、Ⅲ型胶原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脏各部位胶原重建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自动图象分析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肌梗塞后坏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比值均增加,以Ⅰ型胶原为主,急性期胶原仍交织成网状,至恢复期坏死心肌全部被胶原取代,呈致密束状与心腔表面平行排列。室间隔(未梗塞区)两型胶原含量及比值均增加,急性期以Ⅲ型胶原增加明显,恢复期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右室在急性期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恢复期变化同室间隔,也以Ⅰ型胶原为主。结论:心肌梗塞后胶原重建,梗塞区呈修复性纤维化,非梗塞区呈反应性纤维化,右室纤维化较左室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