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方法的结合倍受重视,根据技术特点这种联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联合放疗以及辐射保护性基因治疗.综述了近年来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主要障碍之一.基因治疗联合放疗代表了恶性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在一系列联合治疗的研究中发现,基因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辐射敏感性,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改善放射治疗的疗效.该文综述肿瘤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有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前,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辐射敏感性检测以预测放疗效果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细胞基因表达水平预测辐射敏感性及基因治疗逆转宫颈癌放射抵抗成为研究热点。影响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的基因主要有细胞增殖、凋亡基因和肿瘤细胞乏氧相关基因等,而基因芯片法分析多个辐射敏感相关基因,对于预测宫颈癌的辐射敏感性和治疗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而寻找其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放射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肿瘤临近部位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某些肿瘤对辐射具有抗性等问题,至今影响其放疗的疗效和应用.根据放射治疗和基因治疗各自的特点,Weichselbaum等[1]提出将两者联合应用,即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的设想,其含义是将辐射诱导性基因的调控序列与肿瘤杀伤基因相耦联,转染肿瘤细胞,在对肿瘤实施局部放疗的同时,诱导肿瘤杀伤基因表达的增强,产生辐射和基因表达产物的协同抑瘤作用.该疗法一方面将放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发挥协同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辐射具有靶向性和可控性,实现了对杀伤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2].因此,肿瘤基因放射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仅对Smac及其生物学特性、在肿瘤治疗中应用、联合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对联合放疗的几点体会等方面内容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全身照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肿瘤基因-放疗方案中的免疫增强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右后肢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基因-放疗组中小鼠肿瘤局部注射由多聚乙烯亚胺包裹的pEgr-IL18-B7.1重组质粒,分别接受由2 Gy 局部照射和0.075 Gy 全身照射组合的不同治疗方案,通过3H-TdR标记方法检测小鼠CTL和NK细胞毒活性,ELISA方法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活性,观察各治疗组对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的作用。结果 在pEgr-IL18-B7.1基因治疗方案中,单次大剂量辐射局部照射后加多次低剂量全身照射与常规多次大剂量辐射局部照射相比,小鼠CTL和NK细胞毒活性显著增强,TNF-α和IFN-γ分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以通过促进CTL和NK细胞毒效应,上调TNF-α和IFN-γ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肿瘤基因-放疗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在治疗慢性血管性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MR、超声、核医学及导管技术等可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影像学技术辅助基因治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治疗前准确的评价和病例的筛选、对治疗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对基因药物进行输送并实时监控、增加基因的转染、直接或间接显示载体和功能基因的分布及表达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的短期和长期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肺癌介入基因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总体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不足15%.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是不少患者一经诊断多属中晚期,已不能手术,而经静脉化疗的效果也不理想,介入治疗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肿瘤的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根治肿瘤的希望,但其始终存在治疗基因的可控性表达及基因的靶向性导入这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为介入放射学和基因治疗找到了结合的契机.本文即对肺癌介入基因治疗的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因治疗在治疗慢性血管性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利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MR、超声、核医学及导管技术等可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影像学技术辅助基因治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治疗前准确的评价和病例的筛选、对治疗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对基因药物进行输送并实时监控、增加基因的转染、直接或间接显示载体和功能基因的分布及表达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的短期和长期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放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细胞水平、动物水平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来看,放疗联合传统PDT可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放疗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近年发展起来的自发光光动力疗法可以不再需要额外的光源,与放疗的联合应用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亦有效解决了外部光源穿透力弱、诱发PDT效应差的弊端。自发光光动力疗法比放疗与传统PDT的简单联合应用更具优势,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就放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 ,基因治疗是生物治疗的主要内容 ,该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p5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该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1 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  p53基因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pEgr-ss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对移植黑色素瘤B16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瘤内辐射诱导表达。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pEgr-ssEndostatin重组质粒后42h,接受20Gyx射线照射,观察放疗后不同时间肿瘤大小,检测放疗后第2天瘤内Endostatin转录水平。结果 pEgr-ss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荷瘤小鼠能够增强放疗疗效;单纯接种pEgr-ssEndostatin质粒组和接种pEgr-ssEndostatin质粒 20Gy照射组小鼠的肿瘤组织内有Endostatin mRNA表达,且pEgr-ssEndostatin质粒照射组的EndostatinmRNA水平高于单纯pEgr-ssEndostatin质粒组。结论 pEgr-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抗肿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放疗和单纯基因治疗,肿瘤局部转染重组质粒后照射瘤内Endostatin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放疗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肿瘤放疗时引起的体内旁效应对肿瘤治疗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内旁效应的产生主要与放疗后引起的氧化应激信号的传递、DNA损伤和免疫系统的激活相关,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干预旁效应减少放疗对正常组织损伤并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笔者就近年来放疗引起的体内旁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鼠源性内皮抑素(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大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大鼠乳腺癌Walker-256细胞种植性肿瘤的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肿瘤重量和肿瘤生长速率观察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体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构建pCMV-endostatin质粒转染的Walke-256细胞endostatin蛋白表达,体内采用BT-PCR观察各组endostatin mRNA表达。结果基因治疗组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组均可见到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但两组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基因与放射联合组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均明显小于单纯基因治疗和放疗组(P〈0.01),后两组其肿瘤的生长速率和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MV-endostatin在Walker-256细胞内有明显表达endostatin mRNA及其蛋白;endostatin基因治疗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endostatin基因联合放疗的抑瘤效应更明显,促进放疗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interac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indole-3-acetic acid (IAA) gene therapy with therapeutically relevant doses of radi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Human T24 bladder and FaDu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were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the HRP cDNA using a non-viral delivery method. HRP expression was confirmed by immunostain and enzyme activity assay. The cells were exposed to IAA or the analogue 1-Me-IAA in conjunction with X-rays in air or in anoxic conditions, and cytotoxicity was determined by clonogenic assay. RESULTS: A significant and selective enhancement of radiation-mediated cytotoxicity was observed. Pre-incubation with the prodrugs induced sensitizer enhancement ratios (SER) ranging from 2.6 (0.1mM IAA) to 5.4 (0.5 mM IAA). Radiosensitization was also observed when prodrug exposure was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irradiation (SER=2.1-5.6), or in anoxic conditions (SER=3.6). CONCLUSIONS: The use of gene therapy protocol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onizing radiation holds promise for anticancer therapy.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RP/IAA gene therapy with ionizing radiation could present therapeutic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solid malignancies, in particular to target the hypoxic population,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poor outcome afte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5.
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放疗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合理的放疗剂量和分割模式可改善肿瘤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形成原位疫苗,激活全身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同时,免疫治疗可有效增强放疗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已在临床前研究中得到证实,正在临床研究中进行广泛探索。该文对放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及相关机制、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步,放疗已由过去二维时代进入三维和四维时代,治疗精度大幅度提高,分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传统放射治疗发展到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为代表的聚焦照射,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随着影像引导技术进步,治疗机与影像引导结合,每次治疗前通过影像扫描技术获得肿瘤靶区位置信息,或用4D影像引导技术精确地将射线投射到目标靶点,达到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的目的,放射治疗完全进入精准、高效和低毒时代。高剂量、大分割照射已经取得令人信服和可喜的疗效,传统放射生物学理论已无法解释这种照射模式抗肿瘤细胞作用机制。传统放疗认为,肿瘤有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但是,进入SABR时代,肿瘤对其治疗均反应良好,放射治疗学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放射生物学学说和体系,在传统放射生物学理论基础上,更好地阐明新技术原理、作用机制,并建立与传统放射生物学内在联系,为临床普及和推广消融放疗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为Egr-1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其活性受电离辐射、自由基等诱导剂的调控.Egr-1与治疗基因结合(如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自杀基因等)构成基因-放射治疗体系,利用辐射在肿瘤局部从时间、空间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使表达产物局限于肿瘤局部发挥肿瘤杀伤效应,并降低了不良反应.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的结合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