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加咪唑安定和氟哌利多,在术后镇痛方面的作用及有关并发症.方法以双盲随机法分三组,分别应用组(LM)0.2%罗哌卡因+吗啡2mg+咪唑安定5mg组(LG)0.2%罗哌卡因+吗啡2mg+氟哌利多5mg,(L组)0.2%罗哌卡因+吗啡2mg进行硬膜外腔48小时术后镇痛.分析三种不同药物对镇痛效果,镇静成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种药物对病人的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影响.LM组镇痛效果优于LG、L组.LM、LG组镇痛效果优于L组.不良反应LM、LG组低于L组.结论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可增强局麻药加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对抗吗啡引起的不良反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静脉吗啡镇痛组(M组,n=40)和硬膜外镇痛组(E组,n=40)。麻醉前E组患者经胸6~7行硬膜外穿刺留置导管。镇痛方案:M组术后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01~0.02mg,术后2d静脉持续输注吗啡(0.8%,2mL/h);E组患者术后给予0.2%罗哌卡因+0.2%吗啡7~10mL,术后2d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2%罗哌卡因(2mL/h)。分别于术后3~5h、第1天和第2天清晨记录患者疼痛程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心电图,记录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 0。M组中11例患者术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显著高于E组(3例),P=0.029 7。术后主要异常心电图表现,心房颤动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结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镇痛能够减少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等效价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用于官颈癌病人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颈癌的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采用0.12%左旋布比卡因(L组)、0.16%罗哌卡因(R组)、0.12%布比卡因(B组)复合2.5 μg/ml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排气时间、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在术后4 h,8 h,16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最早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组和R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 0.12%左旋布比卡因,0.16%罗哌卡因与0.12%布比卡因用于宫颈癌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0.12%左旋布比卡因与0.16%罗哌卡因较0.12%布比卡因更能有效地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癌病人术后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对胃肠蠕动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PCEA):吗啡10mg+1.0%罗哌卡因10m1+咪唑安定5mg+麻黄素30mg+格拉司琼3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Ⅱ组:术后按需(病人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每次肌注哌替啶1mg/kg.Ⅰ组手术结束后开始术后镇痛治疗.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目标为VAS 0~3分、嗜睡<2级.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Ⅰ组(72.1±11.4)分钟与Ⅱ组(80.5±19.2)分钟、VAS评分Ⅰ组<Ⅱ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Ⅰ组为98%、Ⅱ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方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优于单次肌注哌替啶.两种镇痛方式比较,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术后PCEA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肌注哌替啶组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妇科肿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32-53岁,体重42-61k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75μg/ml+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0μg/ml+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三组镇痛泵均设置为维持量2ml/h,自控给药剂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对术后即刻、6h、12h、24h进行镇痛镇静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镇痛镇静评分比较,B组和C组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A组和B组少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而以舒芬太尼0.75μg/ml剂量的配方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食管癌术后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果。[方法]60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分别用罗哌卡因0.4%1.5ml/h(A组)、0.2%3ml/h(B组)、0.1%6ml/h(C组)混合相同剂量的芬太尼行PCA。分别于术后1d、2d、3d记录疼痛评分、PCA的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动脉血气及副作用,并计算PCA按压次数比。[结果]术后1d静息、运动时疼痛评分B、C组低于A组(P<0.01);术后1d病人实际按压次数B、C组低于A组(P<0.05),术后1dPCA按压次数比B、C组高于A组(P<0.05);术后1dPaCO2A组高于B、C组(P<0.05),术后1dPaO2A组低于B、C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高容量罗哌卡因更适合应用于范围广泛的胸科术后镇痛,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 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壁阻滞(试验组)和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 h (T1)、24 h (T2)、48 h (T3)及72 h (T4)时两组患者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疼痛评分(Prince Henry Pain Scale, PHPS); 同时观察手术后追加吗啡剂量和相关不良反应事件。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吗啡用量及带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组在穿刺后胸膜下血肿发生例数较少。  结论  胸腔镜下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与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均能起到术后较好镇痛效果, 改良式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程控间歇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入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羟考酮+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30)和单独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30)。记录患者术后1 h、4 h、24 h和48 h时的疼痛NRS评分和镇痛泵按键次数,术后24 h、48 h的QoR15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 h、24 h、48 h,实验组NR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低(z=-1.982、-2.040、-1.980,P<0.05);术后4 h、24 h、48 h患者按键次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z=-2.012、-2.469、-2.105,P<0.05);术后24 h、48 h时的实验组QoR1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079、2.54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结论:在患者经历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时,与单用罗哌卡因相比,选用超声引导下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程控间隙椎旁神经阻滞,可获得更理想的镇痛效果,使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受到更小影响,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助于患者手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比较其镇痛、镇静效果及较小安全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5例。Ⅰ组:0.10%罗哌卡因+3 μg/ml芬太尼+0.10 mg/ml咪唑安定+0.10 mg/ml托烷司琼;Ⅱ组:0.125%罗哌卡因+3 μg/ml芬太尼+0.10 mg/ml+咪唑安定+0.10 μg/ml托烷司琼;Ⅲ组:0.15%罗哌卡因+3 μg/ml芬太尼+0.10 mg/ml咪唑安定+0.10 mg/ml托烷司琼,各组均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0 ml,再行PCEA。监测患者镇痛开始后6、12、24、48 h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VAS评分、Ramesay评分、Bro-mage评级;并记录镇静、镇痛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VAS均值小于3分;各组病人镇痛期间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点VAS评分、Bromage评级、Ramesa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as=0.154, Pramesay=0.470),Ⅰ、Ⅱ与Ⅲ组的Broma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 三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都是安全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较好。0.10%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发生率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0.10%罗哌卡因可能是最佳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依据罗哌卡因的不同浓度将102例胃癌患者分为A组(n=50)和B组(n=52),A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B组患者给予0.250%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舒适度[舒适度量表(BCS)]、术后镇痛效果(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8、16、24 h,A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16、24 h,A组患者的BC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与B组患者的23.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优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