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美国IMEX公司组合式无创血管检测仪,光电容积(PPG)方法检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共45例47条肢体。通过测定患肢的静脉再充盈时间(VRT)值,与深静脉造影结果作为对比,提示PPG检测能作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方法之一。另外,应用大腿加气压带测定VRT值,可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进行鉴别并可区分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  相似文献   

2.
3.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 ,大部分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反流性疾病 ,合理选择诊断静脉反流的方法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我们应用光电容积描记联合静脉多普勒检测了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simplevaricosevein ,SVV) 14 3例共 197条下肢 ,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双功能彩超对照分析 ,证实PPG VD检查对于判断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有较高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4 3例 ,男 82例 ,女 6 1例 ,年龄 2 0~ 79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4.
对26例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大腿长收肌和小腿腓肠肌经HE、改良高莫瑞、ATPase和NADH病理组化染色发现:自身对照的长收肌均为正常;腓肠肌出现肌病样改变6例.选择性Ⅱ型纤维萎缩9例.去神经性改变4例,正常者7例。结果提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者存在腓肠肌病理改变。静脉高压的形成是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造成的血液逆流和小腿肌肉泵功能不会造成射血减少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5.
6.
蒲红  陈加源 《四川医学》1999,20(5):527-528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选取1994年至1997年36例38条下肢静脉造影病例,分析其造影表现并探讨其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6例,年龄23~67岁,病程1.5~40年。上行造影12条,下行造影20条 静脉造影6条。1.2 造影方法:①上行造影法: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在踝关节以上扎止血带,病员取30°斜立位,用手推注48%泛影葡胺80ml,电视监视下快速摄小腿正侧位、大腿及肌盆正位X片。大腿深静脉显影后,病员做乏氏试验,观察造影剂逆流情况…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治疗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例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蒋振善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冯耀良关键词静脉机能不全;下肢;静脉瓣膜重建术中图号R543.6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1992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仅有下肢沉重感或难以描述的弥散性疼痛,也可出现下肢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皮肤硬结、色素沉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147例患者1230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造影资料。结果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深瓣膜功能不全(PDVI),占49.5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及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占29.10%;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PTS),占15.93%。其他下肢静脉病变为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下肢深静脉缺如或狭窄等〕、深静脉瘤样扩张、髂静脉压迫、下腔静脉阻塞以及盆腔肿瘤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而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临床制订治疗措施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报道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6例患者,采用股静脉瓣膜段加箍手术治疗20条肢体,除1条肢体效果较差外,其余19条肢体疗效满意,手术方法简便不干涉血管内环境,又具有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DVT患者进行CDU检查。结果:下肢DVT左侧明显多于右侧,主要表现为静脉腔内血栓回声,探头加压时静脉不被压瘪或部分压瘪,血栓部位无血流信号等。结论:CDU是诊断下肢DVT无创,实时而又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消栓通脉合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 0例 ,随机分为消栓通脉合剂治疗组 10 0例 ,通塞脉片组 5 0例 ,治疗观察 2个月。结果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DVT10 0例 ,临床治愈 6 7例 (6 7% ) ,通塞脉片治疗 5 0例 ,临床治愈 19例 (38%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 ,能消溶血栓 ,建立侧支循环 ,并可降低血液粘度 ,且无不良反应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CSEA,A组病人注入0.75%罗哌卡因2ml、B组病人注入0.75%布比卡因2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术中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感觉阻滞最大阻滞时间、最大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给药前后无显著差异;A组收缩压(SBP)给药前后无显著差异,B组收缩压(SBP)给药后5min-30min下降明显(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20例骨骺牵拉延长术。证明本法使一侧下肢短缩取得2.5~13.5cm长度的矫正,经随访效果满意,并发症少,骨愈合速度快、是适合于骨骺闭合前生长期青少年的一种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Ender针治疗下肢长骨骨折57例,对应用Ender法遇到的问题,如膝前痛、关节活动部分受限、骨折成角畸形、骨窗劈裂及股骨髁上骨折等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对Ender法的适应症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股浅静脉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恢复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阻止血液倒流的功能,治愈静脉曲线及合并症。方法:用e-PTFE人造血管条片于管腔外环形包窄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使其周经缩小1/5-2/5,再抽剥曲线浅静脉,结扎交通静脉。结果:临床症状消失,慢性溃疡愈合,踝关节区域水肿消失,不砬退。结论 :股浅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119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知识指导,同时给予术前、术后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 119例下肢骨折患者1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肺栓塞早期症状,均明确诊断后给予及时治疗,其余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病变的60例患者,分别行MSCTA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和DSA检查,应用VR、MIP、SSD等方法进行影像学诊断,比较各重建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①VR、MIP、SSD的敏感度分别为81.2%、100%、100%,特异度分别为93.2%、97.4%、97.4%,准确度分别为91.1%、98.3%和98.3%.②DSA和MSCTA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性疾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重建方法中MIP、SSD诊断ASO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在诊断ASO时,MSCTA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和DSA相当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5例闭合性下肢动脉损伤。其截肢率为20%,低于国内近年来报告的平均值。并对闭合性下肢动脉损伤的诊断方法,手术入路,血管移植的适应症以及张力下血管吻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