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 SK-N-SH 细胞凋亡效应及其对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比色法观察As2O3对神经母细胞瘤 SK-N-SH 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荧光探针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RT-PCR 分析转染前后livin mRNA 的表达;Western检测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As2O3 明显抑制 SK-N-SH 细胞的增殖; As2O3诱导 SK-N-SH 细胞凋亡时livin基因表达降低.结论 livin基因表达降低可能是As2O3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SW1990,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并利用AnnexinⅤ早期凋亡检测试剂盒、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As2O3抑制SW1990细胞增殖的作用与相同浓度的顺铂相似。(2)10ug/mlAs2O3作用12h后即观察到细胞凋亡明显增多,48h后凋亡率达24%;免疫组化染色证实As2O3作用后细胞Bcl-2表达阳性率较作用前及对照组减少,Bcl-2/Bax比值耳降。结论:As2O3体外可抑制SW1990增殖,其主要途径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三氧化二砷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胆管癌癌细胞株QBC939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用不同浓度As2O3处理,活细胞计数和细胞克隆试验观察As2O3对细胞动力学的影响;丫啶橙荧光染色、透射电镜,TUNEL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单抗S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0.75-6μmol/L范围内,As2O3明显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随As2O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相应地PCNA和bcl-2表达减弱。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峰,并阻滞细胞周期的G2-M期。结论 As2O3可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有临床治疗胆管癌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As2O3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As2O3可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形。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下。结论:As2O3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诱导凋亡的机制,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用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Spc-A1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的As2O3进行作用,应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率、细胞凋亡率及亚细胞水平变化。结果:As2O3能够抑制Spc-A1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Spc-A1细胞凋亡率与药物浓度和时间呈依赖关系。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染色质浓缩、核碎裂。结论:As2O3可诱导Spc-A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延长,线粒体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四唑盐比色法(MTT)观察As2O3对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As2O3对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2 μmol/L AS2O3不同处理时间后U266细胞VEGF mRNA表达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s2O3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U266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As2 Q3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 μmol/L;(2)As2O3能诱导U266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3)As2O3(2,5,10μmol/L)分别处理72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量呈剂量依赖性减少;(4)考虑细胞增殖对VEGF分泌的影响,2 μmol/L As2O3处理组的上清VEGF量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T-PCR显示2μmol/L As2O3处理的U266细胞个体VEGF mRNA的表达无变化.结论 As2O3可以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As2O3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减少肿瘤负荷,减少VEGF总量,但是不改变细胞个体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三氧化二砷纳米粒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新剂型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与传统的As2O3溶液进行比较。方法:①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s2O3纳米粒;②用光镜、电镜、MTT、流式细胞仪法研究As2O3纳米粒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效柴。结果:①制备了大小约为80nm和40nm两种粒径的As2O3纳米粒子,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散性好;②细胞培养发现,5、10μmoL/L浓度的As2O3纳米粒可对人肝癌细胞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As2O3溶液组。结论:通过溶胶-凝胶法可将As2O3制备成纳米粒子,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其抗肝癌细胞的效应强于传统的As2O3溶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在体外对宫颈鳞癌SiHa和宫颈腺癌Hela细胞株的生物学效应,初步探讨As2O3对宫颈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As2O3与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株共同培养,通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体外肿瘤细胞增值情况.采用 HE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凋亡检测,并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中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 As2O3能够有效抑制SiHa和Hela细胞株增殖(P<0.05);②2.500 0 μmol/L和5.000 0 μmol/L浓度As2O3作用SiHa和Hela细胞株48 h可以观察到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③与对照组相比,2.500 0 μmol/L和5.000 0 μmol/L浓度的As2O3作用SiHa和Hela细胞株48 h后,细胞免疫组化显示Fas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5.000 0 μmol/L浓度的As2O3诱导Hela细胞株凋亡过程同时伴FasL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As2O3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有效抑制两种宫颈癌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As2O3能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与Fas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氧条件下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分别在常氧和低氧(CoCl2 200μmol/L)条件下以2、4、8μmol/LAs2O3作用人肝癌Hep岛细胞,24、48、72小时后以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分析两种条件下As2O3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常氧及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早期凋亡率均随As2O3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相同浓度As2O3相同作用时间,低氧条件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在低氧条件下As2O3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氧和低氧环境下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在常氧(21%O2)和低氧(5%O2)环境下对人肺腺癌细胞A5-19进行体外培养,采用0、1、2、4μmol/L As2O3分别作用A549细胞12、24和48h,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A519细胞增殖抑制率;膜连蛋白V(Annexin V)/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常氧和低氯环境下.1、2、4μmol/L As2O3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会随As2O3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该作用在两种环境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2O3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在低氧环境和常氧环境下对A549细胞具有同样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作组织学分型和核分裂计数,并进行随访。结果发现;弥漫型PCNA表达水平高,核分裂数多,患者预后差;幼年型和圆柱型PCNA表达水平低,核分裂数少,患者预后好。提示PCNA表达水平、卵巢颗粒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及核分裂计数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随访、病理复查、单变量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探讨5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的转移、复发及死亡率,判断其恶性程度和预后。结果显示:颗粒细胞瘤39例,术后转移复发死亡率低于其它类卵巢恶性肿瘤。早期预后好,晚期预后类似其它类卵巢恶性肿瘤。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其分级、病程、手术种类及化疗均有关。卵泡膜细胞瘤13例无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间质内的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②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89例经手术切除的肺鳞癌标本间质内每10个高倍视野的肥大细胞数。③结果Ⅰ,Ⅱ级鳞癌中肥大细胞数明显多于Ⅲ级(t=2.94,2.74,P均<0.01),肿瘤直径>5cm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3~5cm组和<3cm组(t=3.13,2.42,P<0.01,0.05),0.5年内死亡组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5年以上生存组和0.5~5.0年内死亡组(t=3.68,2.75,P<0.01),肥大细胞计数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病人间差异无显著性(t=1.85,P>0.05)。④结论肥大细胞与肺鳞癌细胞的分化、生长和病人预后有关,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ABC法对82例喉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组织学恶性度高的肿瘤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恶性度低的肿瘤(P<0.01)。5年生存组的患者PCNA标记数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组(P<0.01)。提示PCNA免疫组化标记可作为判断喉鳞癌恶性度及估计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参术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参术对白血病细胞有无杀伤或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理 ,为寻找一种选择性杀伤白血病细胞、高效低毒的诱导凋亡及分化的中药方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a.通过MTT试验、台盼蓝拒染检测活细胞数 ,观察不同浓度参术作用后 HL-60细胞增殖的改变 ;b.通过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和观察 ;c.以药物维甲酸为阳性对照组 ,采用6.2 5 mg/m L浓度参术作用 HL-60细胞 72 h,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硝基四氮唑蓝 ( NBT)还原实验、细胞吞墨实验来观察参术作用后 HL-60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a.在 6.2 5~ 5 0 mg/m L浓度范围内 ,参术对 HL-60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半数抑制浓度约为 2 5 .0 mg/m L;b.典型的细胞形态学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形梯带的出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亚 G1 峰的检出等证实参术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c.NBT还原实验和细胞吞墨实验 :在参术 (浓度为 6.2 5 mg/m L)作用 72 h后 ,NBT阳性反应率和细胞吞墨率分别为5 0 .8%和 5 6.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7.8%和 8.0 % ) P <0 .0 5。全反式维甲酸 ( 1 0 - 6 mol/L)作用组 NBT阳性反应率和细胞吞墨率分别为 5 5 .3 %和 69.0 % ,稍高于参术作用组 ,但无  相似文献   

16.
陈志刚  朱诚 《上海医学》1994,17(6):311-314
水囊引产胎儿7例,取其大脑皮层和中脑腹侧组织分别应用胰酶消化法和研磨过滤法制备胎脑细胞悬液,应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染色来判定悬液中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应用胰酶消化法制备的大脑皮层和中脑腹侧胎脑细胞悬液中的细胞活力分别显著地高于应用研磨过滤法制备的大脑皮层和中脑腹侧胎脑细胞悬液;应用两种方法制备的大脑皮层胎脑细胞悬液的活力分别显著地高于两种方法制备的中脑腹侧胎脑细胞悬液(P<0.001)。本文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2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毛细胞表面微细结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同一患者中毛细胞具有多形性,并发现患者经中药和干扰素治疗后外周血毛细胞表面形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EBV潜伏感染的体外理想模型。方法:我们利用新霉素耐性的重组遗传基因EBV(NeoR EBV)对套细胞的细胞株SP53进行感染,用G418筛选,选出100%EBV阳性的MCL细胞株SP53/EBV。结果:此细胞株表达EBER1、EB.NAs、LMP1,表现出LCL型的EBV潜伏感染的免疫表型.结论:这次我们建立的SP53/EBV细胞株,具有低增殖功能,没有诱导出活性指标等特点,可考虑为机体内EBV休眠期B细胞具有的特征,期待此细胞株可成为研究体内EBV潜伏感染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48例肾癌和3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进行细胞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48例肾癌组织增殖指数为35.79,对照组为2.23,两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01)。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为1.21,对照组为0.16,两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非常显著(P<0.01)。并且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均随肿瘤分级的增加而增高。48例肾癌组织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0.035)明显低于对照组(0.13),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并随肿瘤分级的增加,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比值逐渐减小。结论:肾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处于抑制状态,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环孢素A(CyA)引起肾毒性和高血压毒性的可能机制。在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血管平滑肌细胞(SMC)中,加入CyA作用的内皮细胞上清液及内皮素(ET),在光镜下动态观察上述两种细胞的收缩反应,以微尺测量细胞表面面积,并以Fura-2AM荧光负载法测细胞内游离钙([Ca2+」i)。结果:GyA作用的内皮细胞上清液与ET一样,可使MsC、SMC的细胞内[Ca2+]i明显增加并产生持续的收缩反应。结论:CyA引起肾毒性和高血压毒性的主要机制可能与CyA对内皮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导致的以ET为主的诸多血管活性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它们作用在MsC、SMC的相应受体,导致肾血流及血压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