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1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是否完全切除、病理类型、局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肝转移灶数目、最大径、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切除、肝转移瘤数日、最大径、分布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肝转移灶多发,最大径超过5cm、分布超过一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对于仅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手术根治原发灶以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术后远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曲线.对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1%、57.1%和26.0%,中位生存期为32(1 ~162)个月;术后第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4%、38.4%、25.0%和1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术后30 d死亡率为1.2%.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率为46.3%,其中,边缘复发5例(6.6%),同一肝段复发7例(9.2%),邻近肝段复发7例(9.2%),远隔肝段复发13例(17.1%),多发肝段复发44例(57.9%).各复发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3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P =0.013)、原发瘤区域淋巴结转移(P =0.043)和肝转移瘤切缘(P =0.012)与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 =0.021)和CEA(P =0.015)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高,原发瘤分化程度和术前血浆CEA水平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熊秋生  陆才德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64-166,241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经降期治疗(双插管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降期治疗后手术切除的2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21例总1、3和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4.1%、54.7%和29.2%。术前介入次数、肝转移类型、肿瘤最大直径及转移瘤数目等因素对生存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不能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经降期后手术切除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在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83例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A组),53例接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B组).统计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结果 A组术前化疗有效17例,无效1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较B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化疗有效患者1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较无效患者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化疗可改善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并可对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根据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肝肠同期手术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1994年至2004年9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计数资料的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寿命表法。【结果】97例患者分为两组,同期肝切除组41例,肝转移瘤姑息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转移瘤数目(χ2=40.41,P<0.05)、肝转移瘤分布(χ2=1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9月、17.1月、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4%、0。【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肝切除的预后较好,我们主张对合适的患者应力争行同期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198例行化疗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12%(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截至随访结束(2012年1月),共死亡399例,存活26例,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0.5、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24%、62.35%、51.76%、22.59%、13.18%、6.12%;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肝转移个数、肝转移最大直径、既往化疗史、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手段均是影响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低,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临床回顾性分析,对治疗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1%、69.2%和31.7%。分析表明转移瘤发生时间及转移瘤大小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早发现、早切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直肠癌肝转移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傅聿铭 《中原医刊》2011,(23):85-86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肝切除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胃癌肝转移实施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患者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9%和17%。8例患者存活时间超过5年。肝转移灶数、转移灶分布、肝切除方式原发灶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是预后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灶大小、脉管瘤栓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出现孤立转移灶、原发灶无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的胃癌肝转移患者应手术切除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初始切除原发肿瘤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始是否行原发肿瘤切除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手术组41例,非手术组39例,中位生存期及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2个月vs 21个月、82.9% vs 76.9%、28.0% vs 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有无肝外转移、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治疗前CEA水平、肝转移最大径、KRAS基因状态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位置、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以及KRAS基因状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对于初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与初始接受姑息化疗比较,初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无明显生存优势,右半结肠癌、单纯化疗(未联合贝伐单抗)及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生存率的有关因素.方法对4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肝切除手术治疗.同期手术治疗37例,非同期手术治疗11例.比较其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行同期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患者,两年生存31例且无并发症;非同期治疗11例中2年生存6例并发症发现3例.可见,同期治疗的生存率高于非同期治疗,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手术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的改善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应在适应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同期切除.  相似文献   

11.
Zhao M  Wang JP  Wu PH  Huang ZL  Li W  Li CX  Jiang Y  Pang CC  Li YH  Li LR  Pan ZZ  Wan DS  Xu R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587-1592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200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RFA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4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生存状况,并对其观察影响远期因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共计265个瘤灶经BFA治疗后随访1-10年,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7%、7%.对于肝内病变≤4 cm且数目≤3个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1%、16%;>4 cm/>3个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96%、21%、0;RFA联合运用化学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29%、8%,联合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41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0%.多元分析的结果显示肝内病变数目及大小(P=0.004)、是否联合化疗药物(P=0.004)、化疗时机的选择(P=0.006)、是否合并有肝外转移(P=0.041)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以取得相对较好临床预后,肝脏肿瘤的大小和数目以及有无肝外转移是RFA治疗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用化学药物特别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贵  邰亦成  王磊  张磊 《重庆医学》2017,(35):4966-4968
目的 分析年轻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于该院行BCT的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切缘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Ki-67.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率为10.5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型和ER/PR比值均对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无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切缘状态、Her-2和Ki-67均可影响年轻患者BCT后的局部复发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Her-2和切缘状态为年轻患者BCT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淋巴转移、Her-2阳性和切缘状态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行BCT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吴志科 《医学综述》2013,19(1):189-191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PHC)的生存风险因素,为PH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6例手术切除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患者生存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生存中位时间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手术方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卫星灶、门静脉癌栓、清蛋白水平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切缘状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的进展及手术切除的程度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82例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 组(NLR < 5)和高NLR 组(NLR ≥ 5),Log rank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66.5%、57.2%,其中高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1.9%、37.0%,低NL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7%、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59.1%、49.7%,其中高NLR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0.0%、26.7%,低1、3、5年NLR组生存率分别为89.1%、63.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 ≥ 400 g/L,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数目 > 3个,NLR≥5,血管侵犯及切缘阳性是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NLR ≥ 5,肿瘤数目>3个以及最大肿瘤直径 > 5 cm及切缘阳性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 术前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独危险因素,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Liang P  Dong BW  Yu XL  Yu DJ  Feng L  Gao YY  Wang Y  Xiao Q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06-8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方法1995年7月至2005年6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行微波局部消融治疗肝转移癌128例患者282个肿瘤,原发灶分别为食道、胃肿瘤26例,结肠、直肠肿瘤44例,乳腺癌19例,肺癌15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4例。肿瘤最大直径0.7~8.6 cm(平均3.5 cm±1.6 cm)。根据肿瘤的大小分组:直径≤3.0 cm 64例140个结节;直径>3.0 cm 64例142个结节。根据肿瘤的个数分组:单发47例,2个44例,3个或3个以上37例。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组:低分化57例、中分化53例和高分化18例。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 lan-M e ier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Log rank方法;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方法。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20个月(1~103个月)。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88%、73.84%、51.09%、36.14%、31.89%。单因素分析肿瘤的大小(P=0.028)、分化程度(P=0.026)和病灶有无复发或转移(P<0.001)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P=0.035)、有无复发或转移(P=0.001)及肿瘤的分化程度(P=0.038)对生存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对肿瘤直径小于3.0 cm、分化较好且无复发或无肝内外转移的肝转移癌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18例胃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患者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56岁(16~83岁)。患者诊断脑转移前均有神经症状,常见不适为头痛(38.9%)、乏力(33.3%)和恶心呕吐(22.2%)。确诊胃癌至发现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0.4个月。同时性脑转移者5例,异性脑转移13例。44%为单一脑转移灶,56%为多发脑转移。13例(72.2%)合并颅外转移,常见部位是远处淋巴结(92.3%)、肝脏(46.2%)和骨(30.8%)。根据脑转移瘤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3组,A组( n=7)给予地塞米松对症处理;B组(n=7)地塞米松联合全脑放疗(WBRT );C组(n=4)在激素的基础上,接受全脑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95% CI1.25~3.75个月),1年生存率16.7%。A、B、C3组中位总生存分别为1.9个月,2.5个月和20.7个月;A组与B组患者比较,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6),C组患者生存获益明显( P=0.012)。单因素分析发现,ECOG评分0~2分(P=0.022)、组织学分级G1~G2(P=0.05)、异时性脑转移(P=0.039)、其他部位转移0~1个(P=0.005)和接受放疗(P=0.034)的患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12)和合并其他部位转移(P=0.009)是胃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脑转移预后极差,通过多学科诊治有望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ECOG评分和颅外转移可能是预测胃癌患者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奚宝珊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26-327,330
目的探讨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食管鳞癌(ESCC)中mRNA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ESCC临床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外科手术切除的ESCC标本79例,包括鳞癌组织及其配对切缘相对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采用相对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上述鳞癌和癌旁组织中MCP-1的mRNA水平,据其结果(鳞癌/癌旁)分为3组: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和正常表达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差异,从而评估MCP-1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MCP-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存在异常表达,高表达43.0%,低表达20.2%;MCP-1的异常表达与瘤块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患者的生存率也密切相关(P〈0.05)。结论 MCP-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呈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乳腺癌肌间淋巴结转移 (Interpectorallymphnodesmetastases;IPNmetas tase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427例检出肌间淋巴结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肌间淋巴结的检出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7.3 %和8.4 %。单因素分析结果:IPN转移和IPN无转移患者在术前淋巴结状况、肿瘤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 (P=0.016;相对危险度=1.901)和术前淋巴结状态(P=0.006;相对危险度=1.766)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IPN转移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 (55.3 % ;30.3 % )明显低于IPN无转移患者 (81.7 % ;58.3% ) ,P=0.000。结论 :肿瘤直径和术前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肌间淋巴结转移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原发乳腺癌IPN转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0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行同期切除治疗的86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出血,3例发生胆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9%(11/86),经腹腔引流和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获得治愈或明显缓解。至随访结束共42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5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肝内复发38例,肺内转移7例,其他部位转移者6例。患者1、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84%、75.58%及50.7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37%、61.10%及31.80%。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肝脏转移灶数≥4个、肝切缘阳性及术前癌胚抗原水平≥100μ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采用同期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脏转移患者安全可行,淋巴结转移阳性、肝脏转移灶数≥4个、肝切缘阳性及术前癌胚抗原水平≥100μg/L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选取2010—2015年7055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转移将患者分为胃癌肝转移组(901例)和胃癌无肝转移组(61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N分期、原发灶手术、放疗、肿瘤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胃癌无肝转移组为25个月。Cox回归分析证实,年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1)、原发灶手术(P<0.001)及化疗(P<0.001)是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和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基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化疗构建的生存列线图对胃癌肝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