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一侧穹窿海马个切断后前脑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进行了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损伤1周后,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的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减少到71.79%和85.86%,细胞面积缩小到86.34%和92.71%,细胞灰度值增大到111.86%和120.37%;损伤后2周,损伤侧内侧隔核和斜角带垂直支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持续下降,分别减少到63.95%和73.56%,细胞面积缩小到61.78%和89.77%,灰度值增大到116.78%和128.96%;损伤后3、4周,损伤侧两核的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和第2周时类似,数值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提示受损的前脑NOS阳性神经元发生退变。  相似文献   

2.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方法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他(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损伤对照组损伤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了分别减少了59.4%和37.24%,残存的神经元发生萎缩及表而受体含量增加。NGF治疗组,损伤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只减少4.47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老年性记忆减退大鼠记忆相关区域表达的改变,选用雄性SD 大鼠(青年组20 只,老年组40 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定,老年组又分为老年记忆减退组(简称老年减退组)和老年记忆正常组(简称老年正常组)。分析内侧隔核-斜角带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改变。老年减退鼠内侧隔核、斜角带垂直支和斜角带水平支三个核团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老年正常组分别下降了37.89% 、39.75% 和38.86% (P< 0.01)。受试大鼠逃避潜伏期与内侧隔核-斜角带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内侧隔核r= -0.8238,P< 0.01;斜角带垂直支r= -0.9076,P< 0.01;斜角带水平支r= -0.8138,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灰度值较老年正常组三个核团分别下降30.91% 、29.67% 和36.71% (P< 0.01),胞体面积较老年正常组减少29.05% 、17.52% 和37.87% (P< 0.01)。老年减退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丢失可能是引起老年性记忆减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F切断一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4.8%和51.4%),MS和VDB的NGFR阳性细胞的面积和周长显著降低(P<0.01),OD值显著增高(P<0.01);NGF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受到保护,NGFR阳性经元数显著高于损伤组损伤侧(P<0.01);联合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也受到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只下降7.3%和15.4%),与损伤组损伤侧比较NGFR阳性细胞数增加了57.4%和36.0%(P<0.01),也明显高于NGF组(P<0.05);细胞形态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和NGF单独应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损伤老年鼠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模型。用免疫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NGF对齿状回分子层受体(NGFr)阳性突触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轴突终未的影响。结果显示:损伤一个月后,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NGFr阳性突触前终末、实触后致密物和ChAT阳性轴突终末面积和周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脑室注射NGF,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NGFr阳性突触和ChAT阳性实触终末都有一定的恢复.提示NGF对齿状回分子层受损的NGFr阳性突触和ChAT阳性轴突终未的重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FF),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痴呆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体视学分析NGF对模型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的影响。实验1个月后显示:(1)定位航行试验中,损伤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稳定后的平均值为40sec,而NGF治疗组为22sec,相互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空间搜索试验中,损伤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位置次数为1.9次,NGF治疗组为5.9次,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3)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下降29%和19.03%,平均面积增大11.4%。NGF治疗组,突触数密度和面密度与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而平均面积显著下降(P<0.05),都接近于正常组;(4)损伤组损伤侧齿状回分子层突触前终末内线粒体的体密度和数密度分别下降30.7%和56.5%,体积增大37.09%。NGF治疗组的体密度、数密度和体积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NGF能够改善老年痴呆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促进海马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谷氨酸诱导的基底核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取出生后1d乳鼠前脑基底核神经元培养,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酸损伤组)和NGF保护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活细胞观察,采用RT-PCR技术检测前脑基底核神经元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表达。结果显示谷氨酸损伤组神经元胞体回缩,突起消失或断裂。NGF保护组的神经元绝大多数胞体饱满,突起明显,细胞间的网络联系仍清晰可见,接近于正常对照组;NGF保护组神经元内GAP-43mRNA表达比谷氨酸损伤组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NGF能保护基底核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NADPH-d组化及两者的双重反应技术观察了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的表达和共存。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基底前脑内都以一条连续的细胞带的形式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多为多极形.排列较密,由吻侧向尾侧数量逐渐增多;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形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但数量较少,且由吻侧向尾侧数量相对稳定。通过双重反应证明,基底前脑神经元包括着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和一氧化氮合酶阳性以及两者共存的神经元等三种类型。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在形态上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相似,其数量从吻侧向尾侧逐渐减少,在前由+1.0水平,它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70%,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50%;但到前连合水平则仅占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20%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神经元的40%。本文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一氧化氮合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意义以及此二种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微球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乳化技术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切断SD大鼠左侧穹隆海马伞,基底前脑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4周后,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损伤组损伤侧的MS和VDB的ChAT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1.9%和51.4%;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治疗组损伤侧的ChAT阳性神经元得到明显的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下降20.60%和20.9%,明显高于损伤组损伤侧的ChAT阳性神经元存活数。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能够成功地将神经生长因子运载到脑内,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移植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ChAT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联合应用 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海马突触素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切断成年 SD大鼠左侧穹窿海马伞 ,建立隔 -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 ,损伤 4周后 ,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大鼠海马突触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损伤对照组损伤侧海马 CA1 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含量分别减少了42 .60 %、46.0 4%、5 7.3 6%和 5 5 .2 2 % ,损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1) ;NGF治疗组损伤侧海马CA1 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含量分别只减少了 3 3 .64 %、3 8.2 5 %、3 8.42 %和 2 7.64 % ,NGF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联合治疗组损伤侧海马 CA1 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含量分别只减少了 9.97%、8.0 5 %、14 .70 %和 4.2 8% ,联合治疗组与损伤对照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联合应用 neurturin和 NGF促使老年性痴呆模型鼠海马突触素含量增多的效果较单用 NGF治疗好  相似文献   

12.
神经生长因子对痴呆模型鼠海马突触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断SD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对痴呆鼠海马突触素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侧海马CAI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含量分别是减少了28.17% 、32.15%、17.36%和35.22%:NGF治疗组、损伤侧海马CAI区多形层、辐射层、腔隙分子层和齿状回分子层突触素含量只减少了6.17%、5.52%、13.50%和3.81%.提示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使痴呆鼠海马内突触素含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和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琳  柳川 《解剖学杂志》1997,20(5):457-461
手术切除5mm兔的尺神经,在两断端间连接肌桥并套装硅胶管,形成一个封闭腔,向腔内注入神经生长因子。间隔不同时间取尺神经桥接区、桥接区近段、远段、尺神经的脊髓投射节段和相应脊神经节,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溃变和再生情况并作图像分析;用酶标示踪和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通路的重建状况。结果显示,周围神经离断后,肌束桥接并用硅胶管套装后注入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地促进离断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及脑室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后,对大鼠海马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两组切割后即时及第2d、4d向侧脑室分别注射NGF和人工脑脊液, 并在术后第3~7d每日腹腔注射2次BrdU.于术后28d灌注取脑、冷冻切片,行BrdU/NF-200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 海马齿状回内BrdU阳性细胞数,给药组和对照组切割侧明显多于正常侧,给药组切割侧和正常侧分别多于对照组切割侧和正常侧;海马齿状回内的BrdU/NF-200双标神经元数,给药组切割侧最多,给药组正常侧和对照组切割侧较少,而对照组正常侧则无.结论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可致大鼠海马齿状回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加快并向神经元分化,脑室施加 NGF可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人工脑脊液组和NGF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6 h后,缺血周围区GAP-43表达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第21天仍有表达.(2)应用外源性NGF后,GAP-43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元具有再生和修复的可塑性,外源性NGF对GAP-43的调节有待于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基底前脑神经元移植至海马后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 SD大鼠 35只 ,在单侧穹隆海马伞损伤后一周 ,将胚胎基底前脑神经元植入损伤侧海马。在移植术后存活 5 d,7d,14 d,30d,6 0 d,90 d,和 180 d共分为 7个时间组灌注取材 ,进行 Ch AT和 NGFR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OS反应 ,观察其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证明 ,Ch AT神经元在移植后 30 d方出现阳性反应 ;NGFR神经元在移植后 7d可见淡染的胞体 ,随后逐渐增强 ;NOS神经元在移植后 7d时呈明显的阳性反应 ,而且数量多。三种神经元直到 180 d时均尚呈阳性反应。提示移植物内 NOS神经元出现早且数量多 ,NGFR神经元出现的也较早 ,Ch AT神经元出现最晚。这三种物质在细胞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差异与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中药“神经再生素”促神经生长过程中基因水平的变化。本实验采用 dd-PCR方法 ,从体外培养背根神经节细胞加药组和不加药组中获得两者的差异表达片段 ,并经反杂交筛选、克隆测序、DNA序列检索分析、Northern验证。结果表明 ,差异显示共获得 8个差异条带 ,一个为下调基因 ,其余为上调基因 ,其中 2个 c DNA序列与 RRAJ5 16 1基因 (增殖相关基因 )、AF196 3 15基因 (锌指样蛋白 DDP2 ) 10 0 %同源 ,2个 c DNA序列与 AK0 0 175 7基因、STA5 SRR基因 (t RNA合成酶 )部分同源。结论是中药“神经再生素”在促神经生长过程中 ,对神经元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