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用中医治疗手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RI、PI、TMF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针灸基础上,予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手法治疗,可改善血流状态,缓解不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2018年4月收治的1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检查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手法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各50例,分别进行推拿治疗、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管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推拿联用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加速其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方案对改善病情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包头市蒙中医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中医针灸和联合推拿手法作用,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为对照组,将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联合应用的为观察组,治疗后通过对比病证改善情况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治疗满意的例数占比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数据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将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联合应用能够实现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则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均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CSA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联合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治疗的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联合推拿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参照颈椎生活质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肩痛、头痛、眩晕、旋颈试验、心理与社会适应、日常生活与工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收缩期峰值血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生理功能、物质条件、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40例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远高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将入组病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接受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中医针灸治疗,每组各48例,统计分析两组在眩晕症状评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与TCD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针灸推拿和中药湿热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所接收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 67%;观察组的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快,观察组的复发率3. 33%(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8. 33%(11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推拿+中药湿热敷的联合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针灸联合推拿与单纯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比对照组的66.0%%明显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对患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推科治疗的1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较对照组的68.42%明显提升,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TMFV、PSV、PI、RI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肩颈痛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利于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4例患者,即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B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A组、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患者症状好转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由于单纯使用西药疗法,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疗程及相关指标的评分进行严密观察,并记录数据。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相比对照组的72.5%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推拿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安昧生 《光明中医》2020,(3):399-40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针灸法治疗,观察组行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及上肢麻木)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比对照组高,血管搏动指数、平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组VS、VM、PI、RI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项六针联合三步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较于常规针灸联合推拿手法而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五华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和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具体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阻力指数(RI)和血管搏动指数(PI)的具体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