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符合试验标准的厌食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推拿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推拿组接受三字经流派推拿方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食欲、食量、中医症状体征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疗效评估为有效的患儿,评估厌食症的复发情况。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2组食欲积分、食量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欲积分、食量积分、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P0.01);推拿组食量积分、症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推拿组复发率为30.36%,对照组复发率为27.7 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疗效较好,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用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食欲食量等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患儿治疗后显示总有效率为95%,主证食欲和食量,次证腹胀、面色无华、大便不调与治疗前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次证中腹痛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亦有减轻趋势。结论:扶阳罐配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虚醒脾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及对血清微量元素、血红蛋白、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虚醒脾中药联合推拿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微量元素、血红蛋白、促食欲激素/瘦素及神经肽Y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食欲、食量、面色、神疲、口气及腹胀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质量、BMI、微量元素、血红蛋白、促食欲激素/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虚醒脾中药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促进体质量增加,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并有助于上调促食欲激素/瘦素和神经肽Y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晨帅 《光明中医》2023,(20):3992-3995
目的 观察脏腑图点穴配合辨体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66例符合小儿厌食症诊断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方法,治疗组采用脏腑图点穴配合辨体捏脊疗法,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儿主症、次症、血锌、身高、体质量,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锌、身高、体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食量、大便、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锌、身高、体质量、面色、神疲、腹胀、呕吐等次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主症痊显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脏腑图点穴配合辨体捏脊疗法在治疗厌食主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脏腑图点穴配合辨体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锌,具有应用范围广、临床疗效显著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小儿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功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加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功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面色少华、神疲及腹胀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5个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结论异功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小儿厌食症较单纯西药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厌食症患儿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健胃消食片,1g,bid),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症状总积分、食欲食量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P0.05)。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功散加味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年多来门诊治疗的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异功散加味治疗,治疗组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记录治疗前、后患儿的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侯症状积分,以及血红蛋白(Hb)和锌(Zn)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终点指标的疗效93.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疗效90.00%,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食量减少、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烦躁易怒、大便失调、恶心呕吐等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Hb和Z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功散加味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小儿厌食症的患儿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后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和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食欲、食量、面色、腹部不适、精神心情、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腹部不适、大便不调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锌、唾液淀粉酶评分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脾助运中药合推拿治疗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好,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饮食习惯,增强食欲,有效改善临床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捏脊、推拿中医干预对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双盲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患儿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行中医捏脊、推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红蛋白及其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量减少、食欲不振、面色少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及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推拿中医治疗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症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营养膳食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厌食症(脾胃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3组,中药、西药对照组除均予一般饮食宣教外,西药对照组口服五维赖氨酸颗粒,中药对照组口服运脾喜食汤;联合治疗组口服运脾喜食汤,并予营养膳食疗法,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后各临床症状、体征及营养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51/56)、75.00%(39/52)、36.67%(11/30)(P<0.01);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食欲食量、腹痛、嗳气呕吐、便秘、汗出、面色、皮肤、舌脉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蛋白质、体脂肪、肌肉量、TRF、RBP、PA、HgB、MCH、二羟基维生素D等营养指标疗效均优于中、西药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的食量、面色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的综合疗效,食欲、食量、腹痛、嗳气呕吐、便秘、皮肤、舌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蛋白质、体脂肪、肌肉量、TRF、RBP、PA、HgB、MCH、二羟基维生素D等营养指标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160例矮小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治疗。比较治疗后生长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并比较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体重明显增加,身高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标准差及生长速率均有增高,观察组3个月后较对照组身高SDS改变明显,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均有增加,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一例患儿出现轻微眼睑浮肿,1周后自行消失。结论: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药物治疗矮小症患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厌食症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临床以1~6岁儿童多见。尹丹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厌食症的病位虽然主要在脾胃,但与肝有密切的联系,脾虚肝旺型厌食症患儿比率逐年攀升,因此提出调肝理脾合剂这一有效方剂。临床观察证实调肝理脾合剂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厌食症疗效颇佳,在改善患儿食欲、食量的同时,还能够缓解患儿烦急、腹胀、便秘等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教材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都有效。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总积分、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出汗、腹部不适、大便不调、呕吐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治疗组平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实证组与虚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作为治疗研究分组依据,并展开小儿厌食症患儿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常规药物、即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设为参照组(35例),施以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的设为研究组(35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唾液淀粉酶水平、血锌水平高于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改善唾液淀粉酶、血锌水平,有效改善食量、食欲、腹胀、面色、神疲状态、呕吐症状,显著降低情绪低落、嗜睡以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厌食症良好预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多维乳酸茵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主症食量减少、面色萎黄,次症腹胀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优于多维乳酸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养胃健脾汤合剌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多维乳酸茵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主症食量减少、面色萎黄,次症腹胀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优于多维乳酸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并分析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对照组使用温水冲服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患儿的食欲、食量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的患儿。(P0.05)结论:推五经配合捏脊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既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又解决了小儿因长期服药导致体质下降的问题,深受患儿及家属欢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证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两组均采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综合治疗组加用刺四缝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食欲恢复正常时间、食量达到正常水平时间综合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标、血红蛋白水平、锌元素和钙元素水平综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配合刺四缝治疗脾胃湿热证小儿厌食症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加患儿食欲和食量,促进其体质量增加和机体营养状况恢复。  相似文献   

19.
袁彬  罗莉娟  胡燕 《陕西中医》2021,(4):459-462
目的:探讨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及对患儿症状、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厌食症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治疗组使用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微量元素、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5.19%(P<0.05); 治疗组治疗后食量、食欲、面色、腹胀等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2+、Zn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养胃增液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能提升厌食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及生长抑素,促进血清微量元素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2例厌食证患儿采用穴位敷帖配合推拿治疗,7天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食欲的改善,和食量的恢复情况。结果:治愈95例,占40.9%;显效102例,占44.0%;有效17例,占7.3%;无效18例,7.8%。结论: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临床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